病毒能飛多高?

用戶6670030048055


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是飛沫,高頻接觸傳播,至於病毒能飛多高,並不重要,專家說1—2米就是安全距離,住在高層的朋友被感染,不是病毒飛上去的,可能是在電梯裡感染的或由於高頻接觸感染的!注意戴口罩,消毒,勤洗手就可以了!


榮姥爺看市


病毒能飛多高,這要看影響病毒存活的大氣溫度、溼度、紫外線強度等因素,還要看一下大氣溫度的垂直變化。

病毒種類很多,千差萬別,耐溫程度也不同,對於目前的新冠病毒,武漢同濟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馬科介紹:

冠狀病毒對熱較為敏感,病毒在4℃合適維持液中為中等穩定,-60℃可保存數年,但隨著溫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當達到56℃的溫度30分鐘可有效滅活病毒。20℃的環境,溼度40%,可以存活達到五天。

很顯然我們地球上大氣溫度沒有達到56°C的,即使新疆吐魯番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也就是47.8°C,可地表最高溫度高達攝氏89℃,超過35℃以上的日數卻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熱天氣也有38日之多。

如果按照這個條件,新疆沙漠地區,新冠狀病毒只要在地表附著,夏季地表溫度達89°C,超過了56°C,也就會讓它無處藏身了,宰殺它綽綽有餘了,華北平原春季氣溫回升快,地表溫度有時達到56°以上,也會殺死新冠病毒的。由此看來,夏季還是有利於消滅病毒,控制疫情的發展。

對新冠病毒除了溫度之外,還有紫外線照射,對病毒也有滅活作用,而大氣中的紫外線多少與高度,天氣狀況有關。一般來說,大氣透明度高、晴朗的天氣,紫外線強,而紫外線多少與大氣垂直分佈還有關。

根據大氣溫度垂直分佈的特點,可以把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等,每層氣溫分佈又不同,在對流層中,地表平均溫度為22°C,氣溫隨海拔升高逐漸下降,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5°C,一直延續到對流層頂,一般來說平均高度在10千米左右,赤道地區對流旺盛,高度可達12千米左右,中緯度10千米左右,兩極8千米左右。

在對流層中,由於空氣中塵埃、水汽多,紫外線少,溫度適宜、平均氣溫在22°左右,才有了病毒生存的機會。

而在平流層底部,由於O3吸收了大氣紫外線,大氣溫度發生逆轉,最高可達50多度,另外這裡空氣含量少,塵埃也不多,紫外線強烈,病毒難以生存,這恐怕也就是病毒生存的極限高度了,所以說病毒的高度也就是在12千米左右。


地理縱橫


既然是問病毒能飛多高,那就不考慮附著在別的物體(或人體)、坐電梯或者爬樓梯上去的病毒了。

高層確實更安全,但一層也不會多危險,除非窗戶外或門外很近的距離內有很多病毒感染者。

一般講話時飛沫傳播距離大約為1~2米,打噴嚏和咳嗽時傳播距離會更遠一些,但受重力影響,大部分都是掉在地上了。

一部分飛沫水分蒸發形成飛沫核,能長時間、長距離漂浮,但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接觸傳播,而通過飛沫核傳播的可能性非常小:(1)病毒離開宿主以後會變得脆弱,雖然能夠存活一段時間,但不一定具備傳染性;(2)飛沫核比飛沫乾燥,病毒更容易失去活性;(3)如果空氣是流通的,很快會被稀釋到不具備傳染能力的濃度。

因此,就算飛沫核可以飄到高層,也基本不具備傳染性了。

其實無論高層還是低層,具備傳染能力的病毒從外面飛進去的概率都非常非常低。


二郎浮水


新冠肺炎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氣溶膠是霧霾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霧霾在一定程度上是病毒載體。應該是載體決定高度吧+病毒在空氣中往往形成氣溶膠顆粒的時候,就像灰塵一樣能上升到8~11層樓,但受天氣溼度風晝夜的影響,氣溶膠狀態的病毒基本幾小時內活性降低,在紫外線的作用下,可以幾分鐘就失去活性,或者由飛沫形成氣溶膠狀態的病毒,已經失去了活性不會構成多大的危害,一般噴嚏飛沫,咳嗽飛沫攜帶的病毒很快就沉降到地面不會很高。新冠狀病毒屬於呼吸道傳染病,通過病人的呼吸,咳嗽,噴嚏出來的飛沫傳播,所以,病毒在空氣中的高度也就一個人體的高度,病毒離開人體幾分鐘就可以滅活,在溼冷的空氣中存活的稍微久點。至於病毒能隨著空氣飛多高,那是有科學定律和依據的。確切的說他來自於人們說話時呼出的氣體俗稱飛沫,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我們有自我防護措施,那就是戴口罩,來等待病毒的自然消失。


專拍好看搞笑圖片視頻


病毒能飛多高,既取決於空氣在垂直方向上的流動水平、空氣溼度變化、紫外線照射強度,也取決於病毒本身在傳播介質上的耐受程度。世界上的病毒種類繁多,傳播途徑也多種多樣,但從病毒的物質構成上看,它都是由一種核酸物質(DNA或者RNA)以及外層包裹的蛋白蛋外殼所組成,在沒有侵入宿主的細胞之前並不表現出生物活性,必須依靠傳播介質從一個生物個體傳播到另外一個生物個體,因此控制其傳播途徑目前來說是最好的預防手段。

拿冠狀病毒來說,其傳播途徑主要依靠打噴嚏、咳嗽噴出的飛沫,以及糞口和直接接觸,其中直接接觸和糞口傳播途徑,實質上最後也是以病毒被吸入宿主的呼吸系統來引發傳染。根據有關專家介紹,人體噴出的飛沫,在水平方向上一般可以達到4米左右,如果在不佩戴口罩的情況下,病毒攜帶者噴出的飛沫,在這個範圍之內,極易將病毒傳播給密切接觸者。在大於這個範圍之外,受重力、氣流等的影響,以飛沫為中心形成的氣溶膠團將大部分發生沉降和稀釋。

因為病毒本身在離開宿主的細胞環境之後,就失去了自主活動能力,其移動範圍將受到傳播介質的影響。據相關研究表明,冠狀病毒在乾燥物體的表面,只能存活48小時;在衛生間等溼度大的空間內可以存活72小時;而在尿液、糞便中可以存活2天甚至以上。但是,如果用紫外線燈照射只能存活30分鐘,65攝氏度的環境只能存活30分鐘,在含氯消毒劑中只能存活1分鐘。

在垂直高度方面,由於病毒的傳播介質屬於氣溶膠團,其運動方式可以參照PM2.5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在對流層中的穩定天氣條件下,PM2.5的濃度會隨著高度的升高迅速減小,濃度-高度曲線一般呈現倒拋物線的形狀,而在500米的高度左右,PM2.5的濃度將會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一般這個高度被認為是細小懸浮顆粒物的最高上限。由此,我們可以初步判斷,病毒隨著空氣的擾動,在靜穩天氣條件下,其上升的最高上限也可能是500米左右,在這個高度以上,將不易形成氣溶膠團,病毒也將失去依附的載體。

(PM2.5垂直分佈示意圖)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病毒能飛多高,您肯定指的是可以在人體外、空氣中生存的病毒。就像當前的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的方式來傳播,在潮溼、溫度適宜的環境中,可以生存數天。

至於病毒能飛多高,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病毒在體外生存,需要一定的生存條件,而不同的病毒所需要的生存條件不同,比如南極洲凍層中的病毒需要零下的溫度生存,而火山口中的病毒需要溫度極高的條件生存。

眾所周知,溫度一般與高度有關,平均每上升一千米,溫度大概會下降6攝氏度。

而且天空的溼度有時候較低。

另外,高度越高,氧氣越稀薄,而病毒一般和細胞一樣,都需要氧氣來提供能量。



凱騰凱


病毒5米內存活24小時。


湖北方言華哥


新冠肺炎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氣溶膠是霧霾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霧霾在一定程度上是病毒載體。應該是載體決定高度吧


宿命1302


病毒在空氣中往往形成氣溶膠顆粒的時候,就像灰塵一樣能上升到8~11層樓,但受天氣溼度風晝夜的影響,氣溶膠狀態的病毒基本幾小時內活性降低,在紫外線的作用下,可以幾分鐘就失去活性,或者由飛沫形成氣溶膠狀態的病毒,已經失去了活性不會構成多大的危害,一般噴嚏飛沫,咳嗽飛沫攜帶的病毒很快就沉降到地面不會很高。


杏林孤一朱士高


想飛過高飛多高,具體多高我也不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