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拿白菜價調侃商品價格低,可為何菜農還願意大規模種植白菜

內事不決問百度,香事不決,上『百料匯』!


今年秋收差不多告一段落了,農民朋友們已經開始忙著將收穫的作物賣出去,不過收穫的時候雖然很開心,但是賣的時候卻非常糟心,由於今年多數農作物都是大年,所以收購價都非常低,尤其是蔬菜和部分水果,那價格讓不少菜農和果農都不想賣了,但是不賣的話虧的更多,只能忍著淚水賣掉。

當然,並不是所有蔬菜和水果的價格都跌了,也不是所有蔬菜和水果的收購價讓農民糟心,在我國北方地區,就有這麼一種蔬菜,其價格比許多蔬菜和水果都低了數倍,但是很多菜農在豐收後還是很開心的,這種蔬菜就是白菜。

人們常拿白菜價調侃商品價格低,可為何菜農還願意大規模種植白菜

人們常拿白菜價調侃商品價格低,可為何菜農還願意大規模種植白菜

每當人們說到一種東西價格有多低的時候,總會用“白菜價”來形容這種東西,可見白菜真的是一種很廉價的蔬菜,那麼白菜廉價到了什麼程度呢?筆者專門諮詢了一些種植白菜的菜農,菜農告訴筆者,白菜的收購價常年穩定在1毛一斤,偶爾有浮動,高的時候也就1.5毛一斤,低的時候一般在7、8分錢一斤。

白菜價格這麼低是因為它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不好嗎?實際上並不是,很多朋友可能都吃過白菜,但並不瞭解白菜的價值。

人們常拿白菜價調侃商品價格低,可為何菜農還願意大規模種植白菜

人們常拿白菜價調侃商品價格低,可為何菜農還願意大規模種植白菜

白菜是我國原產蔬菜,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據資料考證,白菜早在6000多年前就在我國有種植了,不過白菜在蔬菜中的地位一直不高,只能算是一個“小兄弟”,種植量和食用地域都很小。

白菜真正開始規模種植,是在宋代以後,而且在宋代之後,白菜取代了葵菜,成了蔬菜中的“百菜之王”,這時候的白菜才算正式進入了大眾的視線之中,而這之後,白菜也開始在我國大面積種植。

人們常拿白菜價調侃商品價格低,可為何菜農還願意大規模種植白菜

人們常拿白菜價調侃商品價格低,可為何菜農還願意大規模種植白菜

而白菜的營養價格也是相當的高,其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多於蘋果和梨,微量元素也不比肉類差,甚至比大多數蔬菜、肉類、蛋等食品都高,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白菜是一種營養極其豐富的大眾化蔬菜,在民間就有俗語這麼稱讚白菜,“百菜不如白菜”、“冬日白菜美如筍”。

那麼白菜為什麼這麼廉價?

廉價的主要原因還是白菜的產量巨大,一畝白菜的產量至少可以達3000公斤,若是管理好點的話,一畝產5000公斤甚至跟高都是沒問題的,同樣的種植面積,一般蔬菜最多隻有白菜的一半產量。

人們常拿白菜價調侃商品價格低,可為何菜農還願意大規模種植白菜

人們常拿白菜價調侃商品價格低,可為何菜農還願意大規模種植白菜

白菜價格這麼便宜為何依舊被大量種植呢?

若是換成別的蔬菜,比如甘藍、菜花之類的,這麼低的價格估計很多人都會放棄種植了,但是種植白菜的菜農卻不會,依舊會大量種植。按照菜農的話來說“成本低不愁賣”。

別看白菜產量大,其成本非常低,而且現在隨著種植技術越來越好,白菜也可以四季種植了。其次白菜不愁銷,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白菜的非常易存儲,且它比一般的蔬菜更耐寒,是一種無可匹敵的冬季應季菜。即便是吃不完,也可以醃製、曬乾,所以在告別了嚴寒的冬季之後,各類白菜的曬製品、醃製品,在春夏秋三季仍舊霸佔著很多家庭的餐桌。

也是因為以上的原因,讓白菜產量高的同時也不愁賣,也就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所以即便是收購價常年很低,菜農也願意大量種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