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社保交得越多就拿得越多,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Shmily047


社保的政策就是多交多領,只是由於區域不同,交費檔次和基數不同,退休後的工資有所不同而已。很多人認為自己繳費時間長,退休後工資低,這是與繳費基數,交費檔次,交費年限有關。

根據當地的社保政策,拿靈活就業養老保險來說,60%和100%交費檔次都是繳費十五年,退休後的工資也是不同的。現在60%檔次的每個月繳費502.6元,100%檔次交費的每個月繳費837元,都是繳費十五,退休後兩者相差近千元。

社保你繳費時間越長,退休後的工齡工資就越高,如果你繳費是社保最低繳費十五年,退休後的工資也是同檔次最低的。如果按照我們當地的靈活就業養老保險,60%現在開始交費,交夠十五後退休,退休工資大概在1700左右。100%檔次現在開始交費,交夠十五年後退休,退休工資大概在2700左右。

如果一個人社保繳費十五年,一個人社保繳費二十年,退休後的工資有很大差別,因為社保繳費每年都是有變化的,退休工資也是一樣,今年當地退休工資上調了5%,再說退休工資每年都有機會上調,因為社保繳費每年也是同樣上調。

所以說大家辦理社保必須提前辦理繳費,交費時間越長,拿的退休工資就越高。如果沒有單位的人辦理社保,靈活就業養老保險女性55退休,男性60歲退休,早辦理,早交費,退休後的工資就會越高。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歡迎你和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瞭解更多社保政策,歡迎大家留言諮詢有關社保政策,我會第一時間回覆大家。


周口視窗


交社保金達到規定年限後,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情況不同,同等的條件,誰交費年限長,交納數額多,誰退休後養老金就高,這叫多交多得,長交多得,不交不得。


我退休前在一家國有煤礦工作,那時我們礦上層領導幹部、基層承包單位負責人因為收入高,交納社保金也高。我當時在機關工作,收入一般,因而交費不多,到退休時我的養老金同原來交費多的人差距很大,一對比才真正看到多交多得的好處,也嚐到了少交少得的苦頭。但那時交費多少是文件規定的,自己沒有多交或少交的選擇權。


千山車神


有人說,社保交得越多就拿得越多,真相究竟是怎樣的?

我們還是用實際例子來說明真相吧:

例子:

1、張阿姨滿50歲了,之前在黑龍江某國企工作,於1999年1月2日工作,2018年12月31日退休,工作了整整23年,每年都按照黑龍江省的最低下限,即社會平均工資的60%繳納社會保險,個人帳戶中約有本息30000元(如果不考慮利息,那麼可以理解為她這些年養老保險繳納了30000元)。我們來看一下他的養老金是多少?

基本養老金=4645(1+0.6)/2*20*1%+30000/195=897.05元/月

2、如果前面的例子調整一下,換成她每年都按黑龍江的最高上限繳納社保,即社會平均工資的300%,那個人帳戶中約有本息150000元,我們再來看一下他的養老金是多少呢?

基本養老金=4645(1+3)/2*20*1%+150000/195=2627.23元/月

繼續用例子說話:

3、假如例1中張阿姨因投親等原因,在退休前變更為北京戶籍了,退休地為北京了。由於需要在北京繳納幾個月的社保,個人帳戶會有一點變動,這裡為了更直觀地說明,就不變化了。個人帳戶中本息還按30000元來計算,其它因素不變。(北京的統帳結合的時間為1998年,這裡為了省事就不計算了)由於北京的社會平均工資遠高於黑龍江省。那麼在北京退休的張阿姨養老金是多少呢?

基本養老金=8467(1+0.6)/2*20*1%+30000/195=1508.57元/月,足足比在黑龍江省退休多出來600餘元。

已經上癮了,繼續舉例:

4、還拿例1中的張阿姨說事,假設他在黑龍江省參加工作的時間不是1999年了,而是1989年。由於黑龍江省養老保險改革是在1996年才開始實施,那麼,由於他是國企的正式工,96年之前的雖然沒有繳納社保,但可以被認定為視同工齡。其它因素不變。(由於在之前養老基數極低,1996年至1999年間個人帳戶變化很小,為了更直觀顯示,這裡忽略不計)

由於有了7年的視同工齡,可以享受過渡性養老金。我們來看一下張阿姨的養老金是多少?

基本養老金=4645(1+0.6)/2*30*1%+30000/195+4645*0.6*7*1.2%=1502.76元/月

好了,通過上面四個例子,我想您應該能夠看出來了吧,真相就是:

繳納基數越高,養老金越高;退休地社平越高,養老金越高;繳費時間越長,養老金越高。


老王觀職場


很多人對社保不是很瞭解,認為只要繳得越多,自己也能拿得越多。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就來看一看。

1、養老金: 對一般人來講,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都是由兩部分組成,單位繳費全部用於社會統籌 ;個人繳費則進入自己的個人賬戶。

事實上,月繳費額度的多少與養老金的多少並不是倍增的關係。即使你退休前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是別人的兩倍,並且與別人的繳費年限相同,退休後也拿不到比別人多兩倍的養老金。

舉例說明:

老張月薪5000元,老王月薪為2500元。兩個人同樣繳費40年、都是60週歲退休、退休時上年度的社平工資為5000元、老張個人賬戶中的儲存額為20萬元,老王個人賬戶儲存額為10萬元。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為: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社平工資x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這樣: 老張的基礎養老金=(5000+5000)÷2x40x1%=20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200000÷139=1438.9元;

基本養老金=3438.9元。

老王的基礎養老金=(5000+2500)÷2x40x1%=15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00000÷139=719元;

基本養老金=1500+719=2219元。通過計算可以知道,老張退休時的養老金為3438.9元、老王退休時的養老金為2219元,老張只比老王的養老金多了1219元,並不是多了兩倍。

2、醫療保險:

與養老保險相同,只有個人繳費進入個人賬戶,單位交的全部被統籌。醫保的報銷政策是,對於門診,先由其個人賬戶資金支付,賬戶資金用完後由個人自付。住院,在起付標準以下由個人賬戶支付,個人賬戶不足的由個人支付,超過起付標準且低於醫保最高限額的由統籌基金支付85%。這個標準同樣是大家統一的,與你繳得多少沒有關係。

由此可見,社保並不是你繳得越多拿得就越多,可以在不同類別上合理規劃資金,減少不必要的投入。


葉公來幫忙


呵呵,理論上講,社保確實交得越多,就拿得越多。但真相卻不是這樣:而是,你活得越長,拿得越多。你交再多,首先得活著拿啊。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案件,社保交了一大筆,如果這個現金省下來,至少夠省會城市全款買個房了。

可是,剛一退休,人沒了。一毛錢也沒領呢。

而且,按照制度,確實社保已交的個人部分,可以由子女提取出來。可這只是制度,實際上,人死了,你去提,得本人來簽字。

或者,集齊死者所有繼承人,我告訴你,你要真提,基本上提不出來。

就算你跟社保局槓上了,集齊了所有證明和蓋,那也得三四年時間。這三四年時間,這點兒錢,都賺回來了,瞎折騰個啥啊。

按我的建議,第一是主要儘量保證自己健康;第二,按最低規格,或者中等規格交社保醫保,就行了。


董江波


您好,社保交的越多,拿的也就越多,事實確實如此。社保的五險中,我們能拿到錢的主要有兩個險種,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我們以北京為例,分別來講一下原因。

醫療保險

在北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錢是打入到北京銀行的醫保存摺裡面的,每個月都有進賬,進賬的額度與個人的社保繳費基數有關。標準如下: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社保繳費基數越高,那麼每個月進入到醫保存摺的錢也就越多,這個錢是可以隨意取用的。

養老保險

<strong>養老保險主要用於退休後養老金的支付。養老金的核算與個人賬戶餘額有著密切的聯繫,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個人賬戶餘額越多,養老金必然也越多。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3228067622200529868,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tos-cn-p-0000/b27a69d188bb443e85b060121d6c787a\

人力服務智詢師


這個答案會稍長,但大家耐心看,絕對有用。

社保,就是我們常說的五險一金。

養老保險:公司每月替你交20%入社會統籌賬戶,自交8%入個人賬戶。

醫療保險:公司每月替你交9%,自交2%,另外自己需要交幾元的大病統籌,用來報銷重大疾病。大病統籌按自己工作地 上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的1%交納,帝都是3元。

失業保險:公司每月替你交2%,自交1%。工作地點不同,比例也稍有不同。

工傷保險:公司每月替你交0.5%,自己不用交。

生育保險:公司每個月替你交0.8%,工作地方不同,比例稍有不同,比如上海是按1%繳納。自己不用交。

住房公積金:公司可以在5%—12%的區間內自行選擇交多少,最常見的是8%。個人和公司交得一樣多。也就是說,公司如果按工資的8%得交,個人也需要按8%的比例交。當然,有些公司為了減輕稅負,會選擇5%的最低比例交。

來看張表;上海2018年最新的社保繳費。

上班的人,繳費比例參考第一列。公司為你總共繳納的社保比例是20%+9.5%+0.5%+0.5%+1%+8%=39.5%。稅前1萬的工資來計算,公司每月就要給你交3950的社保費用。而你自己需要交的社保比例是,8%+2%+0.5%+8%=18.5%,自己需要交1850的費用。

也就是你每月社保賬戶上的5800元,將近七成的比例是由你工作的公司為你承擔的,而你只需要負擔三成,公司交的社保費用是你交的2倍還多。所以你每個月交社保費的時候千萬別心疼,心疼的其實是公司。

除了單位能為你交社保,那些沒工作但有收入的自由職業者,也可以自己選擇交社保的,不過個人只能選擇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其餘的四項,個人是交不了的。

比如按照2018年的上海靈活就業人員交養老和醫療得標準,自己就必須負擔本來是公司應該交得那一部分。收入1萬,自己就要交養老2800+醫療1150=3950元。肉疼。

現在大家知道得了社保的公司和個人的繳費比例,那又出現了一個問題,每個人的工資差別其實很大,有人一個月掙1000,有人一個月掙10萬,如果都按這個比例繳費,差異太懸殊怎麼辦。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搞明白上面表裡的"繳費基數"的概念。

其實每個省市每年都會在7月初發佈一個"社會保險最低繳納基數",這個基數是根據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福利+各種補貼等費用經過統計和計算以後確定。比如上圖裡,上海公佈的最低基數是4279元,最低基數按照上海平均工資的60%定義的。它的意義在於,上海正規工商註冊過的社保單位,每個月為員工交的錢,最少也得4279×39.5%=1690元,而員工自己也最少要交4275×18.5%=790元,這樣你和單位每個月要交的最低社保費就出來了。也就是說,哪怕你的工資每月只拿1000元的工資,只要是低於上海平均工資的60%,公司也必須按照4279的最低標準給你交社保。

除了最低基數之外,還有一個21396的最高繳費基數,即便是你月入10萬,公司最多也只能給你交21396×39.5%=8451元,你自己也最多交21396×18.5%=3958元。也就是說,月入十萬,最多也你能按照21396的最高標準交社保。而最高標準,是按照上海平均工資的三倍定義的。

如果你的工資不高不低,正好在最低和最高繳費基數中間,那你的社保繳費基數就是你的實際工資。比如在上海,每月稅前10000萬的收入,社保局就會每月扣掉你公司和個人總共10000×39.5+10000×18.5=5800元。

但是,也有一些無恥的公司,可能去社保部門給你申報你的社保繳費基數的時候,會故意隱瞞你的實際公司,比如你實際1萬的工資,但公司的財務會按照最低4279的基數給你交社保,你自己每月只需要負擔790元。許多人肯定會很高興,因為自己扣的少了,到手的錢多啊。

實際上,你是吃了大虧的。因為如果按照10000的收入交,公司交的錢是你交的錢的兩倍多,現在你交的少了,他們交的相應的也很少,他們等於從你身上省掉了3950-1690=2260元,要知道這些錢是放在你自己的賬戶上的,退休後,生病,買房租房,你都是可以自己支配的。

千萬不要因為貪圖一點現在到手的小錢,就認為社保扣的越少越好,很傻很天真。

趕緊把工資條拿出來,如果你每個月扣600塊的社保,那公司給你選的繳納基數差不多就是600÷18.5%=3243元,如果你的工資明顯高於這個數,那你肯定被公司暗地裡拌蒜了。你可以保存好工資條證據,打電話到工作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打電話告它們,一告一個準。公司很害怕滴,說不定私下把少給交的錢,偷偷補給你。

下面一部分介紹社保費怎麼領和怎麼用。

1. 養老保險怎麼領取?

按照規定,養老保險一定要交滿15年之後,還要到退休之後才能終生享用,按月發放。如果在退休前沒有交滿15年,等你退休了之後,國家會把你每月交的8%個人賬戶上的養老金退還給你,而公司給你交的20%你就別想了,國家會把它全部劃到養老統籌基金的大資金池子裡去。

交足了15年,甚至交了25,30年,又到底可以領多少呢?算法比較複雜。

養老金領取有兩個賬戶組成,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賬戶養老金。

先說個人賬戶:

個人賬戶養老金領取金額=個人賬戶的儲蓄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的儲蓄額,就是你個人每月承擔的8%部分,常年積攢下來而來的錢, 計發月數其實就是大概估計了退休之後還能活多少個月。國家人社部給出的數據是,50歲退休計發195個月,55歲退休計發170月,60歲計發139個月。這個數據是根據平均死亡年齡統計出來的大概平均值。

再說基礎賬戶:

基礎養老金領取金額=(全省上年度員工的平均工資+全省上年度員工月平均工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繳費指數指的是你退休時工資和當年社會平均工資的比值。

舉個例子,老李35歲參加社保,每月工資3000,到今年繳納了25年之後60 歲退休。

先看個人賬戶:老李繳納25年的工資是3000,那老李退休後它個人賬戶儲蓄額一共是3000×8%×12個月×25年=72000元。

60歲退休,計發139個月,老李每年可以從自己的個人賬戶領取公積金72000÷139=517元。

再來看基礎賬戶養老金:

老李退休時,所在省的25年平均工資是2000塊,上年度平均工資是2500。

按照公式,先計算繳費指數=3000÷2000=1.5

老李每月從基礎賬戶領取的養老金=(2500+2500×1.5)÷2×25年×1%=781.25元。

老李60歲退休後,每月能領出的養老金=517+781.25=1298.25元。

只要老李活著,就可以一直每月領取這1298.25元,一直到去世。而且如果每年社會平均工資增長,老李的養老金也會跟著增長。過去10幾年,養老金每年都保持了8%左右的增長,增長幅度很可觀。

上面的例子看的出,養老金一定是多交多得,少較少得。高收入者保費部分分配給低收入者。

有人要問,如果老李活不到計發月數139個月怎麼辦。這種情況,國家會把個人賬戶裡的養老金一次性返還給家屬,但公司給你交到基礎賬戶裡的錢就拿不回來了,放在基礎賬戶的大池子裡去補給實際壽命超過計發139月的長壽者。

2. 醫療保險怎麼用?

前面不是說了嗎,單位每月給你交的醫療保險是9%,個人每月交大概2%外加幾元錢的大病統籌錢,這個幾元的大病統籌只管你花費比較大的重大疾病住院。而你自己交的2%的錢,國家每月都會撥發到你的醫療卡上,比如你工資5000,國家每月都會把你交的100元劃入你的醫療卡,你平時感冒,發燒去醫院看門診,或者去藥房拿藥,都可以直接刷卡消費。

公司替你交的9%,就被國家拿走統一入到醫療統籌基金裡去了。簡單說,就是為了你以後因病住院,報銷用。

按照國家規定,你2018年1月開始繳納醫療保險,那麼下個月你就可以直接刷卡買藥了看門診了,但是要6個月之後你才能住院報銷。

具體怎麼報,舉個例子說一下。

如果小A因手術在北京三級醫院住院,用藥都在醫保範圍之內,手術加住院一共花了8000塊,醫保報銷的時候,首先會扣掉一個免賠額,也就是起報線,低於這個免賠額不報。免賠額各地不一,目前北京是1300。剩下的6700元,按照80%的比例報銷,可以報銷掉5360。

自己需要自費1340。

小A這次住院,1340的自費部分+1300的免賠額=2640元。並且這2640元,也可以從你醫保卡里扣的,只要你卡里的資金寬裕。

一場8000的手術,自己只負擔了2640,以前看病貴的問題,因為參加了社保,也不再是頑疾。不得不說,國家的這項政策,真的很給力了。

注意,醫療報銷必須要交滿25年之後才能在退休後終身享受,如果你60歲退休,那最遲也要在35歲就開始交醫療保險了。

3. 工傷保險

這個險,一般很少用。只有在大家工作或者下班的時候發生意外才用的上,這裡就不多了。

只提醒大家注意保存一下證據,比如在上班途中被車撞,那就趕緊報警,讓警察開事故鑑定,證明是上班途中發生事故。這樣工傷保險會賠一部分錢給你。

4. 生育保險

生育保險,是國家對懷孕和分娩小姐姐們的"帶薪假期"和"霸王就醫"的福利。

只要連續繳費滿一年,就可以領取生育津貼,還可以對產檢、住院生娃的費用報銷,許多人都是白交了錢,而不知道怎麼用。

先說生育津貼能領多錢,生育津貼說白了就是公司女員工在修產假期間,公司按照單位上一年的平均工資給產婦發錢。

生育津貼=員工所在用人單位月繳費平均工資/30 X產假天數

舉個例子,假設小M所在的公司,上年平均公司是5000,小M順產,按照國家規定,小M可以獲得98天產假。

小M在家休產假的98天,可以向公司申請到5000÷30 X 98=16333元的生育補助。這個錢,小M不能個人申請,必須先向公司申請,最後由社保劃撥給公司。

如果小M的工資是6000元,高於公司的平均工資,差額部分1000÷30 X 98=3266元,公司必須補足。

另外,如果小M在懷孕期間孕檢兩次花了1000元,生孩子住院手術費2000元,生育保險都可以全額報銷。

男生也交生育保險,那男生可以享受生育保險嗎?

如果你是男生,你老婆沒有工作或者工作單位沒交保險,而她生孩子的時候你交的生育保險已經滿一年,那你也可以報銷生育保險。同樣是上面的例子,只不過男生只能報銷掉兩次孕檢1000+生孩子住院手術費2000的各一半,也就是1500元。

至於女生在家休產假又領錢的生育津貼,男生就不要痴心妄想了。

女生有生孩子計劃的話,抓緊提前一年找到公司交一年生育保險,生娃在家白賺。

5. 失業保險

這個也要交滿一年才能享用,一般交一年拿兩個月,交兩年拿四個月,終身交最多拿24個月。

舉例來說一下,如果小B在上海2017年1月1日新參加工作,月薪10000,今年2018年1月1日你被公司辭退了,如果這一年公司以你的工資為社保基數為你交了社保,你可以拿到兩個月的失業保險,按照17年上海失業保險每月1660的標準來領取,領兩月就是3320元。

而至於領取標準,各地不一樣。

但,如果你是合同沒到期炒掉公司走人,即便交滿了一年也享受不到失業保險。

6. 住房公積金

對於要買房的人來說,這個真的是太重要了。

1萬的稅錢工資,就算公司給你按最低標準5%,自己交5%,一個月自己公積金賬戶上有1000入賬。

連續交十年,自己賬戶上也有96000,其中一半是公司給出的。

這種好事,誰能忍心拒絕呢!

這些錢,可以還房貸、交首付、租房、裝修,如果換城市工作,憑藉辭職證明都可以把錢取出來裝進自己腰包。

就算你一直用不上這錢,最後退休的時候,都可以一次性全部取出來。

更重要的是可以向公積金申請貸款,利率比商業銀行低很多。目前公積金貸款利率是3.25%,商業貸款利率是4.9%。利率低了50%。如果買房貸款100萬,分30年等額本息還,如果使用公積金貸款,每月還款4352.06元,如果使用商業貸款,每月還款5307.27元。每月少還房貸955.21元。

可以說,社保是一項涵蓋我們養老、醫療、住房、生育、失業、工傷六大最主要生活領域的的社會福利。公司給我們交了三分之二,國家財政每年還要補貼上萬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領回來的錢,都比交的錢多。


公子曰


樓主你好,這個問題確實是可以這樣理解的。社保交費越多,那麼自己最終獲得的退休金待遇相對來說也是越多的,這個是成正比的一個關係。

因為養老金的這個標準。它就是一個多繳多得,長繳長得這麼一個原則。你平時的養老保險交費交得越高,那麼你最終獲得的退休金待遇相對來說也是比較高的。反之如果你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比較短,是按照最低繳費年限來交納的,那麼你最終獲得的養老金待遇也是比較低的。

所以說我們這個養老保險交的越多,那麼就意味著自己在辦理退休的時候能夠享受到更多的養老金待遇,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我們怎麼樣能夠提高自己的養老保險交費呢?實際上主要就是從這個繳費指數上來入手。因為繳費指數一共有60~%300%之間都是可以自由的選擇的。那麼60%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一個繳費指數。如果按照60%來繳費的話,那麼自己的養老保險繳費相對就是比較少。但是我們選擇一個300%的繳費指數,那麼獲得的退休金待遇就比60%的退休金待遇要高出不少。


社保小達人


社保交的越多,拿的越多,是社保的基本原則,主要說的是養老保險的待遇。但是,社保又兼具調節社會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拿的多是多了點,但並不是成正比例或者額外增多的方式。

拿職工養老保險來說,1998年各地陸續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以後,職工退休的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繳費指數等於當年繳費基數÷當年社平繳費基數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就是歷年歷月繳費指數的平均值

用數值計算的話,如果按照60%基數交費15年,我們可以領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按照100%基數繳費15年,我們可以領取1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差距在3%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確實體現了多繳多得。

將按照300%的基數繳費15年,我們可以領取30%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出來,百分之百基數交費的待遇只有300%基數繳費的一半。不過300%基數繳費是百分之百的兩倍。這說的僅僅是基礎養老金。

從基礎養老金角度來講,如果從投資產出比來說,投資越大,產出量越低。或者說投資越大,產出效率越低。

我們第二塊待遇是個人賬戶養老金,這一部分待遇倒是按照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比例關係進行計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每月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這一錢數一般是繳費基數的8%。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每月劃入400元,而按照15000元的基數繳費,每月劃入1200元。

養老金計算的時候,直接是養老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如果相同退休年齡的話,計發月數相同,完全是成正比例關係。

比如,按照100%基數繳費個人賬戶有5萬元,按照300%基數繳費個人賬戶有15萬元。如果都是60歲退休,個人賬戶計發月數是139萬元,我們100%基數繳費,可以領取5萬除以139=360元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而如果是300%基數繳費,個人賬戶15萬元的話,我們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是每月1080元。恰好是百分之百基數繳費的三倍,我們交納保險也是百分之百基數實際繳費的錢數的三倍。

基礎養老金略微調整了差距,個人賬戶養老金嚴格按照多繳多得的比例原則。

所以,從數據上來講多繳多得是沒有錯的。

不過,國家為什麼要設置300%的最高上限?主要還是防止有人領取的養老金待遇過高。因為,我們的養老待遇是通過社會法制的保障,保障大家退休後的生活的只能保障一定的水平。

有人覺得基礎養老金的調整方式不是縮小了高低收入群體的差距嗎?其實單純來看是這樣,但是我們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的速度並不確定,有時候非常快。一些地區每年社會平均工資增長速度能達到10%到15%以上。國家的退休待遇又是跟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的,所以,會拉昇退休待遇太高。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可以按照社平基數的2000%交費,按照那個計算公式,我們每交費一年可以領取10.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過去我們的社平工資是1000元,2000%,這只不過是按照2萬的繳費基數進行交費,當時的交費比例如果是28%,每月只需要交納5600元,一年67200元。

進入個人賬戶錢數每月1600元,一年19200元。

如果等待退休的時候社會平均工資翻了十倍,我們這一年交費的退休待遇就是:

基礎養老金1萬元乘以10.5%等於105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由於跟隨記賬利率而定,假設僅僅長大了7萬元,60歲退休每月可以領取500元的個人賬戶養老金。

這樣我們每月的待遇是1550元,一年等於18600元。

當時的投入只有67200元,以後每年要領取18600元直至去世為止,而且還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繼續提高?如果是這樣的話,國家承受不起的。

所以,國家制定了限高策略,最高300%。

不過對於我們下崗職工或者靈活就業人員來說,只要我們收入不高,想要一份基本的養老金待遇,按照最低繳費基數交就可以了,這也是性價比最高的。但是,相同交費年限情況下退休待遇也是最低的。


暖心人社


社保交得越多就拿得越多,這句話應該說沒毛病,但結合實際生活細細剖開分析看,裡面還真有學問。別怕亂,仔細往下看。

社保交得多,那得一直高標準交,而且連續累計許多許多年,標準高年限多,兩者俱備,才能拿得更多。偶爾一次交得再多,將來也高不哪去,就像大家經常惡搞的平均,那就完了。

社保交得多,那得能活到退休,活不到,只能拿回個人帳戶了,當然也算領得多,但要是自己全額交的,也算虧大發了。

這些說起來,裡外都是帳,角度不同,觀點不同。有時看起來虧了,實質賺了,有時貌似賺了,實質虧了,生活就是這樣,誰又能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歸根一條,根據目前政策,繳得越多,生存越久,肯定拿得越多,長命百歲,賺大發了。

話說過來,就算拿最低的養老金,有一個健康的身心和晚安,豈不是也是幸福的,

就應那句老話,拿得多不如拿的長!

各位,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