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張繼先——職業敏感的代名詞

張繼先,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一個多月前發現這場疫情的苗頭,並及時上報。


醫者張繼先——職業敏感的代名詞


疫情是怎樣被發現的?


2019年12月26日,醫院附近小區的一對老兩口因發燒、咳嗽看病,拍出來的胸部CT片,卻呈現出與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的改變。張繼先讓老兩口叫來他們的兒子也做下檢查,兒子雖然沒有任何症狀,但CT一照,肺部也有那種表現了。這一天,還來了一位華南海鮮市場的商戶,一樣的發燒、咳嗽症狀,一樣的肺部表現。

同一天,4個肺部同樣表現的人,張繼先腦中的疑團越來越大,“一家來看病,只會有一個病人,不會三口人同時得一樣的病,除非是傳染病。”

張繼先給這些病人做了甲流、乙流、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等與流感相關的檢查,病人全部呈陰性,從而排除了流感。

12月27日,她把這四個人的情況向醫院作了彙報,醫院上報給江漢區疾控中心。

12月28日、29日兩天,門診又陸陸續續收治了3位同樣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他們的症狀和肺部表現一致,只是輕重有區別,這一下就有7個一樣的病人了。張繼先敏銳地意識到情況不對,立即又向醫院進行了報告,並建議醫院召開多部門會診。

醫者張繼先——職業敏感的代名詞


敏銳的保護意識


在收治那一家三口住院時,張繼先在呼吸科病房隔出一塊與其他區域相對獨立的地方,建立了隔離病房。張繼先要求所有的呼吸科醫護人員戴口罩。醫院給他們科室批了N95專業防護口罩。

與此同時,張繼先囑咐科室人員在網上訂購了30套細帆布的白色工作服。

12月29日下午,醫院十名專家,對這7個病例進行了逐一討論。專家們一致認為,這種情況確實不正常,要引起高度重視。瞭解到還有兩例類似病史患者,已到同濟醫院、協和醫院去治療,留下來的地址也是華南海鮮市場後,醫院立即決定:直接向湖北省、武漢市衛健委的疾控處報告。

12月29日,省、市衛健委疾控處接到報告後指示武漢市疾控中心、金銀潭醫院和江漢區疾控中心,來到醫院開始流行病學調查。

當日傍晚,武漢市傳染病定點收治醫院相關專家來到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逐一查看了這7個病人,接走了6位病人,其中輕症3位、重症3位。一家三口的兒子沒有去金銀潭醫院,留在張繼先這裡繼續治療,2020年1月7日病癒出院。

張繼先在接受採訪時說:“疫情發現越早越有利於控制,我們現在感覺自己做對了!”

醫者張繼先——職業敏感的代名詞


“SARS時期鍛煉出來的思維”


“張繼先能夠敏銳發現疫情並及時上報,我們都不感到奇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麼冬愛說。讀書時,張繼先和麼冬愛是同班同學,睡上下鋪。

“上學的時候,她學習非常好,有一股子鑽研精神。”“工作態度十分嚴謹。”“她對待專業有一種刨根問底的勁頭。”採訪中,張繼先的大學同學們這樣評價她。

麼冬愛認為,張繼先能如此敏感地發現疫情,得益於上學時培養的紮實專業功底和醫學思維體系。再加上,她對工作有著勤於鑽研、精益求精態度。“她是一個心繫工作的人,她也總是利用一切機會和同學們分析疑難病症,時刻不忘本職工作,連同學聚會時也不例外。”

正是因為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張繼先意識到情況不對,“這個病到底是否具有傳染性?”

隨著疫情的發展,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科的門診量開始激增,有相似症狀的患者越來越多。張繼先擔心出現患者交叉感染,和同事們一起給其他呼吸道慢性病住院患者做工作,讓他們儘快出院。有的患者不願意出院,醫護人員就耐心地找各種理由勸說。

儘管防護裝備跟不上,但醫院處處小心,儘可能把防護做到極致。由於處理得當、上報及時,在疫情大面積爆發前,張繼先所在的科室做到了無一例醫護人員感染,無患者交叉感染。

張繼先說,對傳染病的防護意識生根於SARS。2003年抗擊SARS時,當時37歲的她是江漢區專家組的成員,每天的任務就是下到各個醫院排查疑似者。

“我從那個時候就認識到什麼叫公共事件、什麼叫群體事件。”張繼先說,醫生看病,要問患者的住址、職業,這一下來了四個華南海鮮市場的,怎麼會沒有問題?“這就是SARS時期鍛煉出來的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