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是怎麼存錢的?

小老表生鮮


存錢是個好習慣,怎麼存錢卻又是個大學問!

僅說下個人建議:

活期理財

所謂活期理財並不是將錢全部存銀行活期,而是可以選擇流動性,收益高,安全性高的短期理財產品。

例如支付寶的餘額寶、餘利寶,微信的零錢通、理財通,京東的小金庫等互聯網活期理財方式。

他們都主要投向貨幣基金市場,雖然七日年化收益率逐漸走低,一萬元一天已遠不足1元錢,但是總比存銀行活期0.35%的年利率,一天不足一毛錢強。

活期理財在於蒼蠅再小也是肉,只要安全,方便存取,還有更高的收益率,日積月累,積少成多。

所以平時我有餘錢,一萬以內,我還是首選這類貨幣基金理財方式。

定期理財

很少我能有超過五萬存款餘額的時候,所以基本很少去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即使保本型理財產品。本身手頭拮据,還有房貸之類的貸款支出,還要考慮全家的生活開支,每月扣除掉這部分之後,所剩無幾。


但是當我活期理財餘額積攢到一定程度之後,我還是會考慮這方面的定期理財方式。比如選擇按月付息的定期儲蓄存款(一般三年期,存期適中,利率可以達到4%以上);

也會選擇一些安全性較高,理財週期較短的定期理財產品,但是收益率太高我也不會考慮。

我始終遵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的考慮,作為偏保守型群體,不會追求收益太高的理財產品。

保本,安全,具備一定流動性是我首選的定期理財方式。

高風險,短期非保本性投資

當我手裡有10萬塊,我可以拿出兩到三萬進行股票類的高風險投資。雖說投資股市具有一定賭性,風險係數較大,但我會細心選股,多揣摩一到兩隻股票的習性,選擇低位進入。

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謹慎,在別人畏懼的時候我勇敢,也是我在股市中習慣。雖然沒賺過大錢,但是一萬兩萬一天能收入個幾百塊,我也見好就收了。所以至今我沒產生過太大的股票虧損。而又通過小成本投入,獲得小的回報,但是也遠超活期理財和定期理財。

投資房產

房地產雖然近幾年經歷瘋漲,在大眾心裡已經達到一定高位。但是在我看來,如果手頭自己充足,只要夠首付,我還會考慮買房子的。

我接受通過按揭的方式購買房子,然後看中房產投資的長期價值。但是我購買房子事會越買越大,當手頭資金不夠,可以把小房子賣了,然後用賣房資金更換大房子。

雖說每月需要按月還本還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可以有效節制個人的消費支出,房子在增值,變相的進行存款投資,也不失為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財富公元


誰家都有小金庫,買房子,買車,小孩上學,看病就醫,父母養老,哪樣不需要錢?存錢是個習慣,這個習慣是長期的,不間斷的,要有毅力的。股票,期貨都是高風險產品,抵抗力差的千萬不要碰,碰了不好出來,老百姓要想安全點還是存銀行吧!雖然利息低有保障,我是保守性格,不願擔風險,高風險產品根本找不到我,我和老公工資不高,國企單位,共7千元,還有一套房子正在出租,在四線城市還算過的去,一個月可以存四千,剩下的生活費,衣服幾乎不買,夠穿!我比較喜歡買國債,利息不高,安全點,還買點銀行基金類。在存錢中也能找到樂趣,接觸鈔票的那種感覺,很有成就感,讓你更加愛上它





潘英子


我身邊的朋友基本都是月光族,當然,除了我哦~他們都說我是存錢的能手,而且非常羨慕我的一個地方是,我在存錢之餘,還能穿得美、吃得好!下面我就介紹下自己存錢的方法吧!

工資省一半,不做月光族。每個月我都會拿出一半的工資作為自己的生活費。我有三張銀行卡,一張是工資卡,一張是生活開銷卡,還有一張是儲蓄卡。每個月發完工資都會從工資卡里轉一半的錢到自己的生活開銷卡;再轉一半的錢到儲蓄卡,就是自己存下來的錢。其實只要不買電子產品、電器等大件產品,這一半的工資不僅可以支付自己平時的衣食住行,而且每月都有剩餘。如果每月累計這些剩餘,還會省出自己的旅遊基金,學習基金,所以儲蓄卡里的錢基本是不會動的,會一直存下來。然後達到一定數額後,我還會買一些理財產品,這樣存下來的錢就又會變“活”了。

我的存錢方法就是這樣的,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夏離情感室


先說說我自己吧,05年大學畢業來上海工作,第一份工作月薪3000,租了個小一室戶800塊/每月,刨除所有生活費,加上獎金,當年存下了一萬多。

第二年工資翻番,加上沒日沒夜工作拿到的獎金,加起來攢了個首付(金融行業獎金你懂得)。畢業第三年,在老家重慶買下了我人生的第一套房……

相比同齡人,我算是比較會存錢的那一類。導致我朋友老問我是怎麼把錢存下來的,總懷疑我背地裡是不是省吃儉用剋扣自己哈哈哈....

其實並沒有,我只不過是存錢方法比較好而已(小小自戀一下)。

我發現身邊的很多朋友,無論怎麼怎麼努力依然存起不到錢,無外乎兩個原因:存錢策略有問題、存錢效率太低。

之前問過我那些存不下錢的朋友們,發現他們一般都是先消費後存錢,每個月工資一到賬,先吃吃喝喝玩玩樂樂,等到了月底才想起來“要趕緊存錢了”。

然而,等到你享受差不多的時候,根本沒啥錢可存了。

所以,要想存錢,首先要改變下自己的存錢邏輯。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強制儲蓄。

每個月工資一到賬,就先把固定要攢的錢留出來,然後再花剩餘的錢。

而且,這部分強制儲蓄下來的錢,一定要不到萬不得已一定不能拿出來的那種。

強制儲蓄必走的第一步,接下來就要關心另外一個問題——存錢的動態比例。也就是,我們每個月存下來的錢佔每月可自由支配金額的比例:

存錢效率=每個月存下的錢/每個月可支配的收入。

這個“存錢效率”是個動態指標,我們不能只盯著存的錢多少這個靜態數字,否則你存錢的效率就會減慢,甚至會越來越窮。

這裡,再給大家分享兩個存錢小方法,幫助大家輕鬆存錢。

第一個,365存錢法。

很簡單,在365天裡,每天存入1-365中任意一個數字對應金額的錢,保證每天都存,並且每天存的數額不許重複。

具體操作就是,先畫一個365格子的表格把「1—365」的數字填進去,你每存掉一筆錢,就在那筆錢對應的數字上畫個叉。比如,你第一天存了218元,就在218那個格子裡畫X。

直到年底,等你把365個格子全部畫滿,你會驚奇地發現,這365天裡,你居然存下了6萬多,是不是很厲害。

當然,我只是提供一個方法,大家可以靈活應用。

對於大多數收入不高的朋友,可以對應比例減少額度,比如把2變成0.2,15變成1.5就可以啦,這樣一年下來,還是可以存6000多塊的。等到後期收入增加,再把比例上調。

可能對於有些朋友來說,365存錢法有點慢。沒關係,可以用下一個方法——53周存錢法。

就是按照等差公式,每週比上週多存一定數額的錢。

打個比方:第1周攢10元,第2周攢20元,第3周攢30元……以此類推,第52周攢520元。

這樣一年下來,可以存到驚人的13780元!如果你擔心到第50周要存500塊,有些亞歷山大,可以把存款金額顛倒一下順序。

也就是把數額遞增換成數額遞減,每週比上一週少存一定數額的錢,比如第1周攢520元,第2周攢510元……第52周攢10元。

存錢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先熬過最開始的痛苦期,你就會發現,存錢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看著自己賬戶餘額一點點增加,那種感覺真的真的真的很爽很爽!!!!!!!!!!!!


老李打板


說說我的存錢吧。存錢有多種方法。如果資金量不大的話,鎖在自家櫃子裡就行了,想用的時候隨時拿一把現金放在錢包裡,自己摸著不但有質感別人看著也闊氣,誰有能說我落伍了呢,其實這種存錢方法確實也有點落伍了,但有時沒點現金還是不行的,畢竟離刷臉行天下的時代還差那麼一點點。

想想,現在還有什麼地方需要現金呢,就是當你想施捨的時候,畢竟不是所有的拾荒者都是沈大師,人家不但不要施捨,還承擔著為社會垃圾分類的艱苦任務,現實當中並不是所有的乞討者都亮出一個二維碼,所以當你想做點善事的時候,建議把錢存在自家的櫃子裡一部分。

正所謂是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錢有時還是願結善緣,只有多積德行善,你的錢才越存越多。

還有就是餘額寶,把錢轉到裡面,有點收益不說,看著賬戶裡面的數字起起伏伏,也從另一方面顯示了自己的生活和收入支出狀態,也是一件快事。

最後就是把錢規規矩矩的存銀行了,最好存個定期的,這樣還能讓錢老老實實的在裡面待一段時間。有時錢就是一種奇怪的東西,錢非常難掙,但沒的倒是挺快,好像長了腿似的,有時你發現自己一個月下來不吃不喝也沒花什麼大錢,也沒給自己家裡置辦什麼大物,可這錢卻沒了,不知道花到哪了。

最後就是變相存錢了。你可以買幾塊大金磚放在家裡,再置辦個保險箱,設置個十幾位數的密碼同時加字母分大小寫英文,再不就是去兌換點貨幣也行,前段時間有人說歐元要漲,也不知真的是假的,假如你兌換歐元時匯率是1:8.5,幾個月後變成1:10,倒時再換回同等價值人民幣,這樣你不就賺了嗎。

總之存錢的方法有很多,或者你有很強的自律性,把錢就放在自己的銀行卡里,每月就買點米麵,買點菜,也不亂花,這樣也是可以的。但總不能天天手裡攥著,麻煩不說,心裡也不踏實。好了,說到這吧,我也去存錢了。




交易與感悟


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希望能幫到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回答。

根據你的資金使用和工資,你會選擇不同的產品來投資存款。

第一,靈活的財務管理。

小額資金可以投入貨幣基金,門檻相對較低,從0.01元開始,所以還是有可能的。貨幣基金資產主要投資於風險較小的短期貨幣市場工具,如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存單、政府短期債券等。它們的特點是高安全性、高流動性和穩定的回報。目前的收益約為2.5%。

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本得到保證了嗎

貨幣基金合同一般不保證本金的安全,但事實上,由於基金的性質,貨幣基金是各類基金中風險最低的,而在現實中,本金損失很少發生。一般來說,貨幣基金被視為現金等價物。

第二: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一種結構性存款,是一年內利潤最高的保本存款產品。現在一年的收入約為3.85%,仍然不錯。

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是指銀行在存款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品交易(包括但不限於期權、掉期、遠期等)而設計的產品。通過購買結構性存款產品,儲戶(投資者)可以將存款收益與匯率、貴金屬價格、利率、股價等具體金融指標掛鉤,並承擔一定風險。預期會有更高的回報。

結構性存款收益與匯率、貴金屬價格、利率、股價等具體金融指標掛鉤。實際收益在一個區間之間。區間的最小值為最低收入,最大值為最高收入。

結構性存款一般被設計成“存款選擇”。基於嵌入式工具的衍生品可分為利率、匯率、大宗商品、股票、信貸等關聯產品,形成“低風險、低迴報、高風險、高回報”的組合。它可以在保證收益最低的前提下獲得額外收益的機會。

簡單地說,結構性存款的到期本金和利息等於100%本金產品描述中規定的有條件收益。

謝謝大家閱覽 ,希望大家喜歡,歡迎一起討論!



用戶1833631806666860


別人怎麼存錢的我不知道,我來說說我是怎麼存錢的。

01.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你是馬雲的餘額寶還沒出來,我唯一的存錢手段就是銀行定期存款,在就近的農商行開戶辦了一張存定期的存摺,每月工資一發等哪天放假固定存50%一年定期。

剛開始工作工資少存的少,那時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努力工作獲得晉升工資自然就水漲船高,這樣每天上班就有目標有幹勁,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我努力做好這樣班組長對我的印象分大大提升,終於有一天公司要開一組夜班領導詢問誰做的好,組長推薦了我。

就這樣憑著我的努力,我從一名普通的員工慢慢從副組長變成組長,從組長變為生產主管助理,從生產主管助理提升為生產主管,工資也從當初的一千多翻了五六倍,這時我能動用的存款也越來越多,除了公司加薪外,我通過銀行存款每年獲得利息收入也相當於自己給自己加薪,雙份收入。

年輕人剛接觸工作崗位,除了每月把工資定存外,最應該做的事是努力提升自己,加強自身能力,主動做事不怕吃苦吃虧,將來回頭看自己你會感謝當初自己的辛苦付出。

02.工作一段時間,也累積了一筆銀行存款足以應付日常突發狀況,這時支付寶推出餘額寶掀起一股全民理財熱潮。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成為當下一種時尚的口號,由於餘額寶取用靈活並且收益狂甩銀行定期存款幾條街,我每月發工資定存銀行的行為也停止了,改為存餘額寶每天收益看的見。當然了原先存在銀行一年期的存款,也漸漸每月合併轉存為三年定期,這樣利息收入大增基本和餘額寶相差不大。

03.由於餘額寶大行其道導致銀行存款急劇下降,使得國家插手管控餘額寶收益大跌,現在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34%基本與銀行一年定期持平,獲得的收益已經漸漸達不到我的預期,於是錢也慢慢轉為7/30/180/360天的支付寶定期理財,如現在的一年定期理財產品建信養老飛越366天,可以做到年化收益率4.8%。

為了提升收益率我每個月劃撥一部分進行基金定投,收益頗豐完全超出5%的收益率。這邊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基金定投也有可能會虧損,但是定投虧損一定不要止損,要繼續定投這樣才能在下跌的後期用相同的錢買到更多的份額,長期下來你的持倉成本就越低等到行情大漲的時候你就越早解套越容易盈利,這就是基金定投的微笑曲線。

總之,存錢起先需要靠的是大毅力,等存錢成為一種習慣後只要堅持就行。這邊我總結了十二個字:固定儲蓄、開源節流、投資理財。

通俗的講就是錢少的時候要通過每月固定存一定數額的錢來積累自己的第一桶金,並且要通過增加收入同時控制開支讓資金變得更充裕,最後把開源節流節省下來的錢通過理財實現創收,讓錢生錢為自己開創另外一份收入------“睡後收入”,讓你就算是不工作在睡覺也有源源不斷的收入湧入你的銀行賬戶。


小方聊投資理財



星願110076181


如果題主是學生,每個月有固定的生活費我覺得這個方法比較有效。

我有兩張卡,一張是我爸媽給我打的生活費,一張卡用來存錢,我媽每個月給我1500生活費,答主生活在5線城市,所以可以存800在卡里。答主的早飯是2塊,午飯是7塊,晚飯是吃燕麥,星期六,星期天會放縱一下,花的多些但會控制在15塊錢之內,然後每個星期10塊錢的零食,10塊錢的水果,然後還有350塊錢的富餘,用來做別的事足夠了,晚上吃燕麥,我是買榨菜配的感覺和喝粥一樣,燕麥可以減肥還省錢。超級超級棒,

如果題主需要喝牛奶的話,我是喝泡的奶粉,德運脫脂奶粉,打折時候買的,簡直不要太划算😌,我們學校樓下的超市有打折的豆奶粉,11塊錢15包,口感一級棒,超級好喝,前段時間天冷,學校又不能用取暖器,答主就是靠這個續命的😁。

然後買衣服,其他什麼消費,答主買衣服是大眾消費水平,買衣服我會看到好看的去找同款,有些同款價格相差100之內質量基本不會有差別就可以選擇便宜的啦。

這樣一算是不是還可以存很多錢,主要是管好自己的手減少網購😁


251斤的大胖子


在2018年5前,發工資,除了所有開支,剩下的我就會攢起來,在2018年5月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貼子,他們是兩口子的攢錢的方法是,一個人工資是4500兩個人加起是9000,他們攢錢的方法就是兩個人攢8000定期,剩下的1000用來開支,用完了就沒得用了。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兩個大手大腳的,沒到花工資就把用了,經過了幾個月的磨合。終於就把1000塊用來日常開支,已經足夠了。(說明他們是公司是包吃包住的,他們沒有在公司住,在外面租了個房,200塊錢一個月。)我看到他們後,我也開始這樣攢錢了,一個月也是一千塊的開支,從開始的大手大腳花錢到現在的極簡生活。我現在工資3500,工作一天十二小時。在公司吃,不花錢。自己租房,260塊一個月,我現在是百元周,除了租房水電一個月300,我現在是一個星期花一百,現在有時候還有剩。不過,看在卡的數字越來越多,心裡也就越有安全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