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銀行定存,要怎樣防止被忽悠購買理財,存款變保單?

古情濃意


最關鍵的就是一點: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和風險提示書

去銀行的時候,首先要堅定自己所購買的產品。簡單的定期是沒有風險的,是保本保息的,如果想最穩當的放置自己的資金,那就選擇定期。現在銀行定期的載體也比較多,可以是存單,可以是定期一本通(就是專門存定期的存摺),也可以直接存在普通借記卡裡,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現在去銀行辦理業務的時候,如果是普通的定期,直接在櫃檯辦理就行,如果是理財、保險、基金等,一般都是在電腦上和自助機具上操作的,所以這也是判斷你購買產品的一個直觀的方面。

而且理財一般只可在借記卡或者有部分城市商業銀行可以買在存摺內,其他載體都是不支持的,那保險就更加是了,一般只有借記卡作為載體。而且購買理財、保險等還需要雙錄:即銀行工作人員會對你進行錄音錄像,說明產品種類、產品風險告知等等,還需要寫風險閱讀或承擔的語句並簽字。保險那要填寫的資料就更多了,基礎信息、家人信息、健康情況表等等。所以需要填寫較多資料的一本不是定期存款,這是判斷的又一依據。

3、如果你要存定期,而最終變成了理財、保險,那其實銀行是有責任的,這是欺騙了客戶,所以你是可以向人行、向金融協會去反映這個情況的,現在監管這麼嚴,銀行一般沒有這麼大的膽子,隨意更改你的產品。當然,進銀行門,有工作人員向你營銷各類產品那是肯定的,畢竟這是人家的工作,人家是有指標的,是有營銷任務的,所以希望大家進銀行或者接到電話營銷時,可以給工作人員一個機會,哪怕只是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的聽聽完她的產品介紹,現在的競爭激烈、經濟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銀行的工作人員也是很不容易的。


欣奇理財師


朋友們好,這個問題相對簡單,因為理財和銀行定存,有本質的不同非常容易辨別。


而且存款和保單,操作的流程和地點也不同。

首先,來深入瞭解,存款與理財保單的主要區別:

張大姐拿了5萬元去銀行存定期,可是又怕忽悠成理財,於是拉著自己的舞伴,隔壁老王一起去。

剛進銀行,有一位營銷員熱情地迎接了來,說:你好,大姐你真年輕啊,是存款吧?正好我們這有一個,新推出的,5年定期,5%的利,而且現在買定期還送一桶花生油。張大姐好開心。

這是老王,瞪了一眼張大姐,問營銷員說:這個5年定期,能隨時提前支取嗎,有利息嗎?營銷員說能提前取。老王說:我問的是能隨時提前取嗎,取的時候按什麼利息算?營銷員默默無語。老王又問:是在櫃檯辦理還是在那邊的理財專區辦理,享受存款保險保護嗎?


營銷員說這是新產品,在專區辦理,沒有存款保險保護但是很安全。

王大姐瞬間明白了,感動的拽著老王說謝謝。老王說這是我應該做的,理財我們還要多學習呀。

小結:存定期和理財保險,有諸多差異,很容易辨識。

其次,來了解定存,與理財保險的主要區別:

1,流動性。定存可以提前支取,而且享受利息(例如活期)。理財保險,中途退保,會被扣除現金價值。

2,期限,存款方式。定期存款最長5年,多週期可選,需要一次存入。理財保險週期不等,相對較長,從3~5年至終生,可以躉交也可以分期,以分期繳費為主。

3,安全性不同。存款保本保息,固定利率,剛性兌付享受存款保險保障。理財保險,現金價值安全性相對較高,大多為浮動收益,


同時附加分紅和人身保障。

小結:定存和理財保險,有許多具體的區別容易辨別。

最後,來做總結分析:

瞭解一些定存和理財保險的基礎知識,按照實際的需求來選購,購買前多諮詢,特別是避免,短時間內,當場做決定,是有效避免買錯產品的法寶。


理財迦


很多人都有類似經歷,到銀行存款,總是遇到各種推薦,不是保險公司,就是銀行的理財經理,甚至還有券商的銷售人員等等,其套路之多,防不勝防。

那怎樣才能防止自己不別忽悠呢?

1、看收益

幾乎所有被忽悠的金融業務,都逃不開高收益這一致命誘因。而金融從業人員、或者說銀行職員也正是抓住了儲戶獲取高收益的心裡才成功的實施了忽悠術。謹記一點,銀行目前定期存款1年期基準利率為1.75%,2年期為2.25%,3年和5年期2.75%,但各行會有一定的上浮,其幅度一般為30%到55%,超過上浮55%的收益推薦你可就要謹慎點了。

2、辦理業務的程序

一般到銀行辦理定期存款,是不需要去理財經理辦公室或者其他銀行辦公點,直接在各大行銀行網點的櫃檯就可以直接辦理,所以沒有在櫃檯辦理業務就請保持謹慎。通常銀行職員為了推銷理財產品,90%的概率是會將客戶迎接忽悠到理財辦公室。其次,辦理銀行存款基本上只需要在回執單上簽字一次即可,不會有各種簽字,同時定存的銀行回執很小,就一般單證。如果出現A4紙大小的單據讓其簽字,大概率是理財產品。最後,看簽字欄左邊或者右邊,一定相關業務的公章,看其公章是否屬於銀行。

3、多詢問,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究竟辦理的何種業務,一定要得到辦理人員的肯定答覆,不放心或者有疑惑的情況下,最好錄音且保存。

如果業務辦理完畢離開銀行之後,才發現被忽悠購買了理財產品,這時第一時間返回銀行網點,撤銷之前的辦理。基本上的理財產品都有一個反悔期。

總之,銀行業務繁多,套路也較多,儲戶只有自己多留一個心眼,謹慎細心,多看多問,稍加思考是能大概率避開套路的。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簡淨軒認為銀行定期存款和銀行理財,以及保單,在產品形態上還是有很大不同,稍加註意就可避免這個問題。

銀行存款

銀行定期存款,需要本人帶身份證,辦理時工作人員會詢問你存多少,存多久,要不要設置密碼,是不是要自動轉存,最後會給你一張存單,這就是定期存款。當然,如果你有銀行的手機銀行,在手機銀行也可以操作定期存款。

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通常的購買渠道都是在手機銀行,並且第一次購買理財產品先要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完畢以後,才能認購成功。銀行理財一般是沒有回單的,只有在網銀或者手機銀行中才能查到持有的份額。至於銀行理財,有募集期,有贖回期,計算收益的方式是年化收益率,不是存款利息,並且持有期是固定的,如果不能隨時取出來,那就不是存款。定期存款雖然存的是定期,但是可以隨時作為活期取出來。

保險

如果買的是保險,最少你要提供兩個人的名字吧。因為保單有投保人,有被保險人,還有受益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可以是同一人,但受益人必須是與自己有可保利益的第三人。比如夫妻,父母,或者子女。同時還要簽訂投保意向書,投保確認書,保險公司還要對新契約保單進行回執,回訪,如果要經歷著一套程序,需要簽署多份文件,那肯定就是保單了。

總之,只要簡單瞭解下各類產品的形態,就能分辨出買的是什麼產品,防止上當受騙。


簡淨軒語


我是金融小白,很高興與大家分享我的觀點。

存款變保險的案例,我想很多朋友可能都在新聞媒體上看到過類似的報道,其實這樣的情況對於在銀行工作的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大概在2015年之前吧,類似的情況還比較多,經過近幾年的整頓,存款變保險的情況大幅下降。如何避免存單變保險個人建議如下:

第一,態度堅決,很多打算存定期的,去銀行櫃檯之後,聽大堂經理和櫃員介紹定期存款利息很低之後,內心是有很大變化的,期望著能有利息高一點的產品,銀行工作人員順水推舟,如果存款人態度堅決,銀行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第二,加強學習,很多存單變保單的案例中,很多消費者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對金融產品不夠了解,加上銀行專業人士的講解(忽悠),在誘導之下購買保險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如果消費者對金融產品多一份瞭解,也許情況就大不一樣。


就目前來看存單變保單,從地區來看主要集中在鄉鎮地區,鄉鎮地區老百姓儲蓄率很高,對金融產品不瞭解,對於不用的閒錢很多老百姓要求存3年或者5年,這樣於保險產品期限基本吻合,存單變保單的概率很高;從購買者年齡來看,基本以中老年為主,中老年人花錢的地方不多,鄉鎮的老年人存著養老,城市的老年人每月有固定的退休金。

為何存單變保單的情況屢禁不止?關鍵在於有錢可賺,在2010年左右很多保險公司給予銀行代銷保險產品的佣金非常高,每萬元可達4-500元,而銀行給予員工可達300元,如果一個櫃員一天賣10000元保險,當天績效就能拿到300塊錢,以此類推,很多鄉鎮地區的銀行員工,每年賣保險增收數萬元,有些遠遠超過基本工資。筆者一位縣級支行的同事,每年賣保險的金額高達1000萬以上,在前幾年獎勵比較高的時候,每年賣保險收入可達30-40萬,綜合收入能超過50萬,比支行行長收入還要高,在三線城市的縣城,這樣的收入令人羨慕。



當然,近年來隨著監管整治市場亂象的開展,以及監管力度的加大,所有銀行都在執行“雙錄”,所謂“雙錄”就是錄音錄像,特別是對於辦理理財、保險類的產品,主要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2015年以前,很多保險公司還安排專人在銀行進行駐點,協助銀行賣保險,後來監管禁止進行駐點。如果有消費者認為銀行存在誤導或者故意隱瞞產品信息的,千萬不要忍氣吞聲,可以大膽向銀保監局或者人民銀行進行投訴。


金融小白


國內的銀行都是有攬儲任務的,一般大家經常做理財的時候,或者經常在某個銀行定存的時候,都會有人推薦利率比較高的理財產品,現在的理財產品4個點左右的都是低風險的產品。

但是今年疫情蔓延,有很多的銀行也是很困難的,尤其中小銀行,最近的郵儲都推出了5年5個多點的攬儲定存,中小銀行3年4個多點的定存更是很多。

這樣一比較就能看出來,現在的經濟真的很難,連大銀行都出這種活動,可想而知小銀行怎麼過。

定存是比理財安全的,大家都知道,這種活動一出,理財基本上同等利息的都會歇菜。

大家去銀行做定存,基本都是按年來算的,定存時間越長利息越高,而理財不同。

理財大部分都是3個月起的,只要利息不是很高,都是低風險的。

要想不買理財產品,首先要剋制住高利息的誘惑,堅持做定存,誰也不敢讓你做理財的。

大中銀行還好說一些,小銀行理財也是有任務的,經常會用高利息忽悠一些熟人,因為信任關係大家可能都會買一些。

小銀行的理財產品有的利率很高,但是這裡面的風險巨大。

前面經常有新聞報道,某銀行的理財經理,用6個點的理財利息忽悠熟客購買,然後這些錢並沒有進入銀行的賬戶,而是進入了某P2P公司。

P2P公司給11點的利息,經理躺賺5個點,每年光利息賺幾百萬,但是國家嚴打,很多老客戶血本無歸。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大部分人都是貪圖高利息,不清楚風險,而且被信任衝昏了頭腦,國債,定存,4個點的理財都是可以購買的,但是不要把所有的資產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投資新勢力


有關鍵詞、公司印章和理財官網識別等方法,具體如下。

一、關鍵詞識別真假理財:存摺、存單、

讓銀行人員把產品的關鍵內容簡單地寫在一張紙上,比如產品名稱、產品性質、資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等等,然後讓TA簽名。待對方拿正式文件讓你簽名時,不管是紙質的還是電子的文件,讓TA把文件中,同樣的關鍵詞找出來,然後一一對照,如果兩者是一樣的,且產品名稱帶存摺或存單等關鍵字眼,產品性質是存款是儲蓄,本金安全性是100%保證,利率也是銀行單利,那是銀行存款的可能性很大。否則你不簽名就是了,很可能不是存款。

二、公司印章識別真假理財:

中國金融行業目前還不是混業經營,不同公司不能既經營銀行產品,又經營保險產品,又經營信託產品。就算是平安金融集團拿了金融全部牌照,可以經營銀行、保險、信託等金融產品,但也是以平安銀行、平安保險、平安信託等公司名稱去經營,它們的合同上蓋的公司印章也是有“平安銀行、平安保險、平巡信託”等關鍵字樣的,以區別產品名稱和產品性質。

所以你在簽字之前,一定要仔細看看公司印章,如果印章是某某銀行字樣,而不是某某保險公司,那你籤的文件就是銀行的產品,不是保險。

三、官網識別真假理財:

2018年4月份,原來的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為銀保監會,負責監管銀行業和保險業。銀保監會為了監管理財行業,授權了《中國理財網》為唯一的官方網站,在上面能夠查到的理財產品很多詳細信息:公司名稱、公司性質、產品名稱、產品性質等內容,讓你一目瞭然,是不是理財產品? 是哪家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都一精二楚。你打開正確的#《中國理財網》官方網址#

https://www.chinawealth.com.cn/zzlc/jsp/lccp.jsp,

然後在理財產品中找到產品編碼輸入框,輸入文件上帶C字開頭的產品編碼,然後點查詢,如果有內容出現,就是理財產品,然後也能知道是什麼公司的理財產品。如果搜不出來,就不是理財產品或者不是正規的理財產品,這個時候你就要當心了,千萬別簽名。具體如圖。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和你的朋友們有幫助,關注”爸爸媽媽的理財方案“持續收看理財乾貨


白話家庭理財


作為銀行從業人員,先說一句,大部分銀行從業人員或者說客戶經理,不會做這種忽悠客戶的事,但是以前有一小撮這樣的人給大家造成不好的印象。

第一,定期存款,理財,和保險是三個概念,銀行不會忽悠你買理財然後賣保險給你。因為中國目前管理最嚴的金融機構就是銀行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都管著呢。而且現在自媒體這麼發達,銀行最怕聲譽風險,不會為了這點利益出賣自己的聲譽,畢竟銀行就是經營信用的。

第二,定期存款利息一般會比理財低,銀行客戶經理有時會推薦你買理財,因為目前銀行理財的收益率正常還是有保障的,雖然法律上是需要客戶自己承擔理財風險的。

理財非存款。只要你自己堅持存款,銀行絕對不會強迫你的。

第三,銀行不會有保險產品,一般都是代理銷售保險公司的產品,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是否要買保險。

同樣,如果你拒絕,銀行也不會強迫你買的。

最後,除了存款外,買理財或保險時,都有一個雙錄的操作,銀行工作人員會問你一些問題,問你是否知曉相關情況,你如果想購買理財或保險的話,一定要認真聽,瞭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畢竟,銀行也是服務業,你作為消費者,就有權利知道自己的收益和可能承擔的風險。

而且現在建議你存款或者買理財到銀行,或者直接通過手機銀行辦理,非常方便,又沒人煩你。如果是買保險,也不用到保險公司,支付寶,微信都可以。


農信老元


有錢存銀行是對的,是個好習慣。小額一般都讓你去機器上操作,不會也沒關係,大廳裡會有人幫助你的,保安都成行家了。

去銀行櫃檯存定期時都會給你推薦個比你要存的高的理財產品或保險產品,此時你別貪小利直接拒絕。如果你的立場不堅定就有可能存成不保本的理財產品,我一般在去之前已經做好了功課,用再高的利息引誘我也是沒用的。再說了現在銀行的利率都不算高,大額存單也就給你4%多一點。

網上銀行已經很方便了,不管是存定期還是買理財,現在我都在手機上操作,省去了去銀行排隊的煩惱,關鍵是隨時隨地都可操作,就沒必要再跑銀行了,不會的就好好學學吧。


學過無痕


看這個問題,提問題的朋友應該是被忽悠過,或者是看了太多被忽悠的新聞。不可否認,某些銀行裡面確實存在一些忽悠人的操作,但這不是普遍現象,更多的屬於特例。

為了防止自己被忽悠,其實操作起來,也很簡單,記住一句話就夠了——“不忘初心,拒絕一切推薦”。

你去銀行就是做定存的,在選擇業務的時候,也只選擇定存這一項,其它完全不考慮。有人向你推薦任何高收益的東西一律拒絕,這樣絕對不會被忽悠了。

我在這裡給你推薦一個模範人物——唐僧。唐僧的初心就是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路上遇見美女佳人、王權鉅富的誘惑,全當沒看見、沒聽見。你只要有唐僧的信念,就能不被忽悠。

如果業務員跟你說,“您看看這個吧,送十顆雞蛋”,然後你問一句“雞蛋是笨雞蛋嗎?”。那你就離上當不遠了。如果你直接拒絕了,就相當於把對方封死了。

如果還擔心被忽悠了,那你再做兩件事情:

一、只要是對方讓你簽字,你就仔仔細細的看清楚內容,如果內容沒看清楚,不要輕易簽字。

二是看清楚最後拿到的回執。如果顯示的是定期存款,那就沒問題;如果現實的不是,那就有問題。一定要現場搞清楚所有心裡的疑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