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抗新冠疫情繫列報道


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大家都沉浸在春節的喜慶氛圍中。每個人都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準備著豐盛的年夜飯、計劃著憧憬已久的新年旅行、熱情聯絡著與親人好友的聚會... ...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一些人放棄了團聚、放棄了出行,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他們是陝西省青年文明號、交大一附院檢驗科的年輕人們。除夕當天,科主任陳葳教授在科室微信群內發佈了組建“青年突擊隊”進入發熱門診的召集令,不到一個小時全科就有60多名青年踴躍報名。他們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年幼孩子的父母,他們堅毅果敢、勇於擔當,在這個疫情肆虐的冬季,像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一樣,奮不顧身地衝向這個沒有硝煙的嚴酷戰場。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正如“青年突擊隊員”、黨員馬燕粉所說:“疫情就是戰情,在這場防疫攻堅戰中,作為一名檢驗人,我們雖不能在陣前‘殺敵’,但我們可以為前線的醫生們提供情報、裝子彈遞槍支,用我們的專業知識,盡一個檢驗人的職責!”

張凱歌,黨員,科室團支部書記、“青年突擊隊”隊長, “ 1月22日晚,陳主任把我加進發熱門診值班人員群,並告知我隨時待命。我給主任發信息說‘如果組織需要,我願意第一個進入發熱門診’。陳主任安排我和劉軍輝老師負責統計報名進入發熱門診的“青年突擊隊員”人數、安排崗位並進行設備的安裝調試。當天下午2點,我倆來到新發熱門診實地查看,這期間不斷有同事發來微信要求第一批上“前線”,在綜合考慮科室工作安排及個人家庭情況的基礎上,第一批和第二批進入發熱門診的“青年突擊隊員”名單很快產生。”首批進入發熱門診的張凱歌在回憶當天的報名情景時這樣說道。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進入發熱門診的人員每批八人,這是首批“青年突擊隊員”的名字,他們是:黨支部委員、生化組組長劉軍輝(38歲),團支部書記、體液組組長張凱歌(36歲),文編組組長馬燕粉(35歲),生物安全組組長白凱(35歲),信息管理組組長許鑫(29歲),檢驗師武倩(33歲),檢驗師肖堯(32歲),檢驗師尹倩雯(28歲),這群平均年齡32歲的青年突擊隊員們,在劉軍輝、張凱歌兩位年輕黨團幹部的帶領下,率先衝向前線與病毒交鋒,用實際行動吹響了疫情防控之戰中檢驗青年的青春集結號!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除夕下午,在陳葳主任的安排部署下,科室的青年黨員、團幹部們在王亞文副主任帶領下進入新發熱門診,開始進行場地清理以及協助廠家安裝檢驗設備及調試等工作,大家一直忙到後半夜,根本顧不上回家和家人吃頓團圓的年夜飯,農曆鼠年的除夕夜就在一片緊張忙碌中度過了。大年初一晚6點,第一批進入發熱門診的8名隊員接到通知,晚8點正式進入,大家立即進入戰備狀態。接收和檢驗標本,檢驗科的工作人員同樣要做足防護,口罩、護目鏡、連體防護服、手套、帽子等必須全副武裝。在醫院的統一安排下,大家在一個小時內學會了穿洗手衣、防護服,佩戴口罩、帽子等防護用品,同時抓緊熟悉發熱門診的就診流程。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青年突擊隊員”、黨員、29歲的許鑫回憶說:“大年初一是我們進入發熱門診工作的第1天 ,第一次穿上隔離服的激動心情瞬間被悶熱所淹沒。不透氣的隔離服加上密閉的實驗室環境 ,身上的衣服很快就溼透了,護目鏡也慢慢泛起了霧氣 ,霧氣凝結成水滴 ,最嚴重的時候幾乎要把臉貼到電腦屏幕上才能看清。掛耳式N95口罩綁帶、外科口罩綁帶和眼鏡的重量都集中在耳朵上面,一天的發熱門診結束後耳朵疼得懷疑人生,臉上也留下了被口罩和防護服勒出來的深深印記。非常時期,非常狀態,才能非常貢獻。 長時間穿著隔離服工作比我想得艱苦,但我卻以自己為抗擊疫情所做的貢獻為榮,也更加理解心疼在救治一線工作的同事們。”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白凱、肖堯、尹倩雯、武倩這幾位年輕的檢驗師,雖然工作時間不算很長,但已經是科室的業務骨幹。疫情來襲他們毫不畏懼,主動請纓第一批進入發熱門診,每天身穿厚重的防護服一絲不苟地認真工作。他們堅守在崗位上排查一份份可疑生物樣品,堅守在精準抗擊病毒的崗位上,為臨床診斷與排除病患提供可靠的實驗室依據。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隨著診療指南的不斷更新,實驗室的建設也始終沒有停止,一附院檢驗人時刻準備著為提高檢驗質量提供精準的服務。在科室領導的支持下,檢驗科“青年突擊隊”成員,儀器管理員劉哲和物資管理員孫彥芳這兩位“90後”檢驗師想盡辦法、竭盡全力為抗擊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提供各種服務保障。

發熱門診開診第二天、大年初二中午,檢驗師劉哲接到了需立即安裝檢測降鈣素原的設備,以配合臨床檢測工作的任務。疫情面前,速度就是生命!劉哲緊急協調聯繫多方供應商,以最快時間調到了設備與試劑送達醫院,並和同事們用遠程視頻的方法迅速與信息工程師進行了通訊系統對接和人員的操作培訓,以確保臨床第一時間拿到準確可靠的檢驗結果。儀器設備就緒,在隔離區安裝卻絕非易事,平日裡輕而易舉的動作會因穿著防護裝備會變得非常困難,彎腰時要小心翼翼,不能將隔離服劃破;護目鏡會起霧,將插頭插在電源上這樣簡單的動作要用5分鐘才能搞定,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劉哲和科室小夥伴們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只用了半天時間,臨床需要的檢驗設備於大年初二晚間正式投入運行。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青年黨員,試劑耗材組組長、“90後”孫彥芳,從大年二十九科室搬建發熱門診起到現在已經半個月沒回過家,每天至少8小時在崗,作為家中獨女的她過年也沒能陪伴在父母身邊。除了作為科室籌建發熱門診的主力隊員,疫情防控期間她還有一個重要職責,就是每天給科裡所有上崗人員準備好防護用品、保障發熱門診試劑耗材及生活用品的供應。因為是科室的庫房總負責人,大家風趣地稱她“孫總”。抗疫期間的“孫總”很忙,需要她操心的地方也特別多,每天都能看到個子嬌小的她拖著板車、頂著寒風在醫院裡一趟一趟奔波,或是到相關部門領取防護用品,或是為發熱門診和急診的同事們送去試劑耗材,或是去超市為進入發熱門診的同伴們採購生活用品。為了不讓“前線”夥伴們的親人擔心,小孫每天都會和同事們的家人聯繫報個平安。不管工作多忙多瑣碎,她始終是那個充滿無限能量的小超人,並用自己的積極樂觀影響著周圍每個人。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急診檢驗是檢驗科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的另一個主戰場,因為發熱門診空間有限僅能檢測常規項目,更多的檢驗項目需要在急診檢驗進行。24小時面對疫情、面對患者,併發出準確及時的報告,這些嚴峻的考驗面前沒有人後退,沒有人休假,大家主動表示希望把最危險的標本留在急診,並紛紛請求優先排自己上崗。為了減少防護用品的消耗,急診組把原來的值班人員“三班倒”變成“兩班倒”,防護服隔離衣一旦穿上,12個小時內不能脫下。急診檢驗組組長、黨支部委員、“青年突擊隊員”張寧,大年二十八剛剛接受了腰椎手術,術後便一刻沒有停歇地在病床上安排工作,一直操心著疫情防控工作和一線“青年突擊隊員”安全防護問題的他,在術後第三天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協調安排急診組各項工作,給夥伴們最大心理支撐的同時保障檢驗結果更快,更準地發到臨床,為醫生篩查提供準確依據。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經過積極的籌備和精心的準備,2月1日檢驗科面向全院開展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35歲的王方博士身先士卒,主動承擔了全院核酸檢測的艱鉅任務。穿著厚厚的隔離衣,從早上9點到晚上8點,每天10多個小時裡要開展兩次檢測工作,有時還要為突發事件的患者增加檢測,至半夜一點結束實驗。沒有熱水,只能沖涼回到隔離區。王亞文、惠凌雲兩位老師,帶領馮艾和李娜,分成兩班與王方博士做配班,從試劑準備、到信息核對錄入、到報告發放審核;從準備每日消毒用品到處理醫廢和為一線更換衣物,做好所有後援工作,到查閱病歷,與控感科對接檢測結果……大家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快速準確地將患者結果交到醫生手上。他們的結果為新冠感染診斷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2月9日,檢驗科第二批青年突擊隊員進入發熱門診,他們是:性能驗證組長趙車冬(34歲),設備組組長劉哲(29歲),團支部委員阮競雄(31歲),團支部委員習文(27歲),檢驗師陳靜(33歲),主管檢驗師張晶(31歲),檢驗師王中林(24歲),檢驗師查瑋(25歲)。這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9歲的突擊隊員,在趙車東、劉哲兩位年輕黨員的帶領下目前已經進入發熱門診,大家表示:堅決站好第二班崗!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這場新冠肺炎的阻擊戰中,檢驗科是我院防疫前線的重點科室,也是高危陣地。疫情爆發後,科室黨政一體充分謀劃、周密佈局,科主任陳葳教授每天統籌安排各項工作,黨支部王曉琴書記及各個亞專業部門緊密配合與落實,在開診前做好各項預案,合理安排人員有序上崗。為了給予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青年突擊隊員”更多的關心支持愛護,主任、書記過年期間多次帶領科室黨政工團代表到發熱門診人員休息地看望慰問,帶去全院職工和檢驗家人的問候,並送去生活必需品;為解決一線戰友的後顧之憂,主任、書記還帶隊來到一線檢驗人的家中探望,為英雄的家人們送去科室的關懷和誠摯的慰問!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閃光 | 交大一附院檢驗科“青年突擊隊”

我們不在乎承受多少痛苦,

我們希望只要我們站在這裡,

就是一座石碑,一座燈塔;

那是一座風雨都不曾摧毀的石碑;

那是一座黑暗裡給人希望的燈塔 ;

我們很渺小,但千千萬萬個兄弟姐妹只要都站在崗位上,

就撐得起祖國的不敗脊樑,

就照得亮民族的健康希望。

這是一個關於擔當、關於熱愛、關於奉獻的青年團隊的故事!特殊時期,正是這些普普通通的年輕人散發出的光和熱,給予我們莫大的溫暖和安全感,他們身上彰顯的為國分憂、勇於擔當、甘於奉獻、不懼危險、無畏艱苦、迎難而上的品質,正是交大一附院檢驗人、交大一附院人的精神特質,也正是“愛國主義、英雄主義、集體主義、樂觀主義”四面旗幟精神在新時代交大人身上的集中體現。正是有這麼一群人才使我們無比堅信,這個令人難忘的冬天終將過去,春暖花開的日子就要到來!

通訊員:阮競雄 許鑫 王蜜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