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打卡,中期规划更新

21考研 | 寒假打卡,中期规划更新

1. 还没开始学?

都快出正月了还没开始复习?有其他事情耽搁了可以理解,但完全就是犯懒可说不过去了,倒不是说少了这几天能对整体产生多少影响,而是现在这种最适合学习(特殊情况除外)的时候都提不起劲,一开学立刻就能开始学习了?谁信啊?现在有现在的理由,未来有未来的借口,犯懒养成习惯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你还是犯懒就是不打算开始,那我们开学还会再催一遍,希望开学再学是真的而不是现在不学的借口。

如果你正打算开始学习,指望立刻开始高效学习也是不现实的。首先我们多了解考研常识,做一做规划看,这些后面有说。开始的时候能学就行,学什么不重要,关键养成习惯。从短时间的没法集中注意力开始,到后面长时间的高效学习,习惯是一步一步养成的。希望到寒假结束,可以实现6-8小时的学习时长,不要纠结学习质量,那是顺水推舟的事情没必要刻意去提高,学习时间稳定了学习质量自然就慢慢上来了,至少寒假阶段还不指望大家高效学习,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寒假学习规划,先接上文说刚开始复习的同学

数学一轮零基础

对于寒假前已经学得比较多的同学,继续努力就好,自己的规划更适合自己;对于刚起步或者没开始的同学,不推荐刷教材,推荐《张宇30讲》或者《李永乐复习全书基础篇》。

首先,不推荐大学教材(点名批评)。为啥?不对口呗,大学教材就是大学教材,考研教材就是考研教材。那为什么这么多老师零基础都用同济教材呢?因为老师知道如何在教材与考研间取舍和转化。那如果我看的视频是讲同济教材,是不是配书更好一些呢?可以,但没必要,尤其对于现在才开始的同学,同济的内容太多,时间不够。

那第一轮做到什么?争取搞定一本考研教材(后面称辅导书,与大学教材区分)的高数部分,分开来细讲——

什么叫辅导书?就是有知识点有例题有习题的书,比如XX讲,XX全书,XX大全,XX讲义等等,这里推荐两本非满血辅导书,即对知识点有省略,适合寒假第一轮用的书《张宇30讲》或者《李永乐复习全书基础篇》,这两本也只适合首轮使用,除此之外的书都是知识点完整的满血书,第一轮也可以用,取决于手头有啥,毕竟现在快递不方便。

要看视频吗?看视频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的搞定辅导书,如果辅导书进展顺利就不用看,有点磕绊就附加点视频,视频不能独立于辅导书,更不能只看视频不看辅导书

为啥只搞定高数?因为高数最重要,你又没那么多时间,只能少半轮线代概率了。

要刷题吗?为什么你觉得前面这部分就不算刷题呢?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因为数学=刷题,所以刷题=刷习题册,这是错误的,看视频的自己算一遍也是刷题,刷辅导书的例题也是刷题,刷题强调的时动笔算,避免眼高手低,而不是具体的刷习题册。

什么叫习题册?1800 1000 880 660 330等等,一看就是奔着题去的,叫习题册。

那我就想搞完辅导书再来点习题册好不好?不是很推荐,现在是熟悉考研内容的阶段,这里就得讲个故事了

21考研 | 寒假打卡,中期规划更新

现在就是熟悉跑道的阶段,我们没必要刷更多的题。不熟悉赛道会怎么样?一上来就是一个两三个月的长期规划,还像跑步永远不清楚自己跑了多少剩了多少,缺乏整体感节奏感目标感等等感,容易自闭,再具体而言这些习题册的很多题目会综合前后的知识点,很多同学遇到超纲的题还以为是自己菜,再次自闭。

反过来说,如果你没有类似的困扰,或者之前已经有过类似熟悉赛道的学习,可以第一轮适当增加题量,甚至直接跳过第一轮。

关于例题习题还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例题比习题难,那是因为例题基本是你刷各种题型的首题,非常具有代表性,当然比基础阶段的习题要难了,那为什么要先刷例题,岂不是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相悖?

那是大家对待例题的态度有问题,很多例题就是跟公式概念一样的知识点,自己做基本就跟手推公式一样,非常困难,但记住知识点套路之后,再做这类的题就会变得简单。如果每个公式都要求手推,那难度甚至会变成基础知识点>例题>习题,所以我们对于例题,能做自然好,不能做那就安心背起来。

最后要强调,我们鼓励少刷题就是希望大家在保持甚至提高复习强度的基础上尽快结束第一轮,而不是保持原有的规划降低复习强度。要是第一轮不刷题和刷题的同学进度差不多,那肯定比不上刷题的啊。

英语单词语法长难句

这个只要能学会就行,方法适合自己就行,大家前面没法集中精神学习的时候,背单词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适当多背,把单词第一轮拿下,后面巩固阶段就省心了。

能用单词App吗?当然啦。

能不用单词App吗?当然啦。

能用XX背单词吗?当然啦。

能不用XX背单词吗?当然啦。

能用书吗?当然啦。

能不用书吗?当然啦。

看书用《XXXX》可以吗?当然啦。

看书不用《XXXX》可以吗?当然啦。

能看视频吗?当然啦。

能不看视频吗?当然啦。

看视频看XX可以吗?当然啦。

看视频不看XX可以吗?当然啦。

首先单词能记住就行,方式方法不重要,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其次现在并没有一个适合大多数人的,效率远高于同行的背单词方案,反过来说也没有特别蠢的,想踩坑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要听那些宣传胡扯,总的来说就是菜鸡互啄。

没头绪的同学推荐《研词》和《句句真研》。

语法要专门看吗?对大多数人来说,需要。

觉得不用看语法?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旧书完全没问题,旧视频也是如此,英语这个东西没有时效性,当然旧书和旧视频能搭配上是最好的,虽然没有时效性,但单词和语法是没有权威排序的,基本就是看老师,虽然内容差不多但顺序乱了还挺麻烦的。

政治不着急

可以用休息时间看看徐涛腿姐的视频,不计算在学习时间内。

专业课专业的事儿问专业的人,多搜集经验。

有几点说明,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想法,先按照自己的来,上面的规划完成之后别觉得自己很厉害了,一定要继续往下推进,后面会继续补充,保准让你有的是事情做。

2. 正在努力中

对于已经开始复习一阵子的同学,前面你也许是按照前面的规划走的,也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复习的,都没啥问题,觉得前面的规划有啥可吸收的,且不需要伤筋动骨改当前规划的,就改善一下,如果完全就是冲突就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下面的规划会涉及小部分第二轮的内容,寒假延长了那寒假规划就不能是原来的规划,而是寒假+开学早期的规划,还有同学暑假有可能缩短就崩溃了,以前的规划不行了,那总的时间又不变,前后调整了一下就不行了,这个朝三暮四暮四朝三整的。但有调整就难免有损耗,尤其是暑假这种大段的整学习时间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做计划的时候要更紧一些,现在多干一些活之后余地大一些。

数学结束第一轮


如果现在高数还剩不少,那还跟上面的同学一样,第一轮只整高数,如果高数差不多了,可以整整线代,如果高数都整完了,可以再多整整概率。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原则就是第一轮在二月底三月初搞定(不刷题的情况下,刷题的话相当于带着一些第二轮的内容了),且不产生某个科目只复习一般的情况。

之后理想的情况是整本满血辅导书和一本习题册,一章书一章题专项训练。但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淘宝发货不及时,有的老师网课更新也被耽误,所以大家这段时间就是把手头有的东西尽量都用上,缺什么就先放放,优先手头有的资料,千万不要进度等快递,进度等更新。

英语长难句


长难句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就是比较长比较难的句子,是英语从单词语法过渡到真题长文之间的内容,非常宽泛,所以没有长难句跟谁的说法,因为长难句就不是具体的一环,而是类似润滑剂,哪都需要,基本除了单词老师,都会根据教学需求教一些长难句,大家现在可以看语法老师的长难句和具体题型老师的长难句了,为刷真题打打基础。

刷真题最重要的是精读!精读!精读!这个暂时不多说了,大家注意后面的答疑,多看看经验帖。

政治专业课和上面一致,一个还是没到复习的时候,一个主要看你们专业的人怎么说。

3. 视频要不要看?

上面带着说过一点,这里是集中讲讲看视频这一复习方式。

首先视频不能独立于辅导书之外,纯看视频这种事情,只能发生在复习非常晚的同学想拿视频快速过一遍数学知识点这种情况。

视频为什么被认为效率不高。

废话多?快进啊!语速慢,加速啊!这两点都不是问题。视频的问题就是听这种形式的效率天生就不如看,就算华少的语速让你基本都听不清在说啥了,也远不如你看字幕来的快,这个是视频的天生缺陷。

那视频的优点是什么?

首先视频有书上没有的,书的知识点覆盖是最全面的,但视频是有一些书里不会讲的内容,理解拓展一类的。其次,听虽不如看,但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尤其以英语来说,听得效率虽低,但看永远做不到听对于听力的提升。

以上是以前对视频的利弊讨论,但最近也想开了一些事情,效率不高是问题吗?其实并不是,你在脑子效率也不高的时候做不就行了。

举个例子,假设做题需要大脑80%以上的运转效率,否则基本就做不动,视频则只需要20%,那你就在大脑机能全开的时候做题,基本转不动的时候看视频呗,不管是每天6-8小时时间,分出最差的时间给视频,还是在6-8小时时间之外拓展一块原本根本没法学习的时间给视频,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你认为看视频既需要80%的脑子,又觉得没什么成效,那就算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