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溫互補,效若桴鼓(“傷寒”與“溫病”)

寒溫辨治可互補

作者/劉方柏

我們認為寒溫辨治可以互補,傷寒是溫病的源頭,而溫病是對傷寒的補充和發展。這兩個治療各有側重,臨床上把寒溫融為一體,有時候可以收到桴鼓之效。

一、防己黃芪湯閤中焦宣痺湯治療特發性水腫

我治療一個姓劉的女性,48歲,雙下肢浮腫及全身皮下脹硬10餘年,指痛,伸屈不利。已經排除了硬皮病和類風溼性關節炎,近兩年來還出現腳心發熱、脹硬,先後在很多家大型醫院看病,診斷是“特發性水腫”,住院治療沒效。我讓她就別去住院了,西醫治療一般就給利尿藥,今天吃了,腫一消,明天是很輕鬆,但往後又是很麻煩的。

我對這個病是怎麼考慮的呢?這個病實際上有兩個證侯:第一是風邪夾水溼。用什麼方呢?張仲景的防己黃芪湯。第二是溼熱蘊阻經絡,但張仲景就沒這個對應方了,反正我沒看到過有記載溼熱蘊阻下肢的方。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吳鞠通的方了,選了中焦宣痺湯。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有兩個宣痺湯:一個是上焦宣痺湯,治上焦氣機鬱閉的;另一個是中焦宣痺湯,用蠶沙、赤小豆、半夏等,治溼熱入經。於是我就用防己黃芪湯加中焦宣痺湯治療。結果這個病人10多年的病,吃了兩劑藥後,腫脹減輕,身體感到輕鬆;再服用原方十多劑,水腫全部退掉,腳心熱及皮下脹硬等症狀都消失。

我們把寒溫有機地融合起來應用,效果是很好的。再講一個淋巴瘤的病例。這個病人也是住川渝的,全身淋巴結長得很大,後來經過不斷地化療,淋巴結大大地縮小,但是有個問題卻解決不了,就是定時發熱,每天晚上11點開始一直髮熱,持續幾個小時,熱得很難受,完全沒有辦法休息,住了很久院治療也沒有辦法。結果他跑回樂山來找我看病,我說這不是一個小柴胡湯證碼?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小柴胡湯證啊!但是這個病人舌苔黃厚,所以還要加個三仁湯。

三仁湯出自《溫病條辨》,是溼溫初期的一個方,但是我們不用拘泥於這一點,只要是舌苔厚膩,尤其是黃的,就可以大膽地用。只要認準舌苔黃厚膩的指徵,其中厚膩是主要的,黃是次要的,運用效果肯定是很好的。於是我就用了小柴胡湯和三仁湯,再加青蒿、葛根來治療。

這個病人的反應很神奇,吃完3劑藥之後自己感到很舒服,以前原來完全不吃東西的,現在飲食可以完全正常。為什麼飲食好了呢?這當中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三仁湯可以化溼,化溼可以醒脾。另一個,小柴胡湯七大應用指徵:口苦、咽乾、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本身就可以治療“默默不欲飲食”。所以這個病人一吃藥,舌苔一退,飲食就完全恢復正常,接著燒也退了,而且在燒退的同時,淋巴結也縮小了。

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尤其是在座搞腫瘤的醫生可以研究一下。這個病人的淋巴結以前做化療的時候會縮小,但停止以後就長大,而且其他症狀解決不了。而在我這裡吃藥期間,不僅體溫恢復正常,飲食正常,淋巴結也縮小,比之前化療的效果還好。所以說我們可以寒溫並用,傷寒和溫病並不是對峙的,而是互相補充,我們完全可以從方的層面、從理論的層面把寒溫融合在一起。


— THE END —



1、文源:《名師經方講錄(第6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轉載自中醫書友會,編校/白嘯林

2、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