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歐陽錡談《傷寒》《金匱》表裡同病辨證處理方法


名醫歐陽錡談《傷寒》《金匱》表裡同病辨證處理方法

《傷寒》《金匱》二書對錶裡同病證根據各自輕重緩急的先後處理原則大致有三:

1.“傷寒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當先解外。解外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此舉心下痞與淤熱結於下焦兩證為例,說明見痞消痞而塞滯未去,痞滿終不可解;外熱與有形的淤血結聚成實,僅攻其淤,外熱不除,仍可繼續淤滯。這類表裡兼病,都強調錶未解不可攻裡,當先解表。

2.“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金匱·肺癰篇》就提到肺癰胸滿,咳喘氣逆,兼有“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當先用小青龍湯。”“虛勞篇”對虛勞兼有風氣外感,在補益的薯蕷丸中亦不忘配伍桂枝、桔梗、柴胡等疏散之品,都說明痼疾非旦夕可以收效,卒病勢急,不及時解散,久則多變,故亦當以解表為首務或採取表裡兼治之法。

3.“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體疼痛,當先救裡,後身疼痛。”表證誤下,惡寒身痛的表證未解,而厥逆、下利清谷等裡證相繼出現,此時權衡表裡輕重緩急,則當以救裡為急。因虛寒極盛,再予發汗解表,則陽隨汗洩,亡陽之變,多難倖免。

由上可見,仲景對外感內傷表裡證的先後處理原則,一般表裡證兼見,當先予解表;如表裡證無緩急輕重之分,亦可表裡兼治;如裡證急於表證,則權用先裡後表之法。

名醫歐陽錡談《傷寒》《金匱》表裡同病辨證處理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