鰓黴病:與水黴菌同屬於真菌類的魚病

水黴一般是在低溫魚體有傷引起的一些併發感染。鰓黴也是一種真菌,但它跟水黴完全不一樣,鰓黴往往是在高溫的時候,水質有機濃度非常高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鰓黴。

苗期經常會出現的鰓黴,它主要表現在大小不均勻,小苗黑身,鰓絲髮黑,不採食,引起魚苗培育成活率大大下降。

初期:不吃食,成群結隊的在食臺周圍打轉。

中期:發病魚就表現為離群獨遊,白天浮在水面上,病魚眼球外凸,魚體發黑,有的鰭條發白,同時伴隨著肝膽和腸炎等併發症出現,腹水,腸道內出血並伴有黃色液體出現。

鰓黴病:與水黴菌同屬於真菌類的魚病

肉眼可以看到,鰓絲腫脹,鰓上粘液明顯增多,有的出血、淤血、缺血和壞死的斑點,呈現花斑鰓外觀;病重時魚高度貧血,整個鰓呈青灰色。

鰓黴病:與水黴菌同屬於真菌類的魚病

寄生鰓黴的魚普遍鰓絲未端發白,腫脹,有呈塊狀爛鰓現象,但因為魚的體表還有多種其它病症表現症狀,比如爛鰓,腐皮,爛嘴,點狀充血等,所以鰓黴很容易被忽略而導致誤診。鰓黴在鰱魚、草魚、鱸魚、叉尾鮰等魚鰓上都有發現,鰓黴感染後初期沒有多大死亡,但通常到了一個星期至半個月左右後魚的死亡量會急劇上升。

鰓黴病:與水黴菌同屬於真菌類的魚病

感染鰓黴,整個鰓絲,軟骨,跟鰓絲血管裡面長滿了樹枝狀的黑絲,一般顯微鏡都可以檢查到,也可以在小規格的魚鰓絲裡面,用鑷子把它夾出來,對著陽光就可以看到整個鰓絲的血管,裡面愛充滿著真菌發黑鰓黴菌。

它的影響也非常廣泛,一般成魚裡面的也會發現,當出現爛鰓以後,用了一些對水質破壞性比較強的消毒劑,引起水質惡化,也會引起鰓黴菌感染。即便冬天也會因為水質惡化引起鰓黴感染,最後引起的一些爛鰓魚的爬邊。

要控制鰓黴,首先要注意底質和水質的調理。做好水質管理,防止底質惡化,這是最有效的辦法。

鰓黴病:與水黴菌同屬於真菌類的魚病

鰓黴病常發生在水質較壞,有機質含量很高的發臭池塘,常在5—10月發生。6— 7月份為流行。發病率可達70%一80% ,死亡率可達90%上,危害嚴重。

鰓黴病常規處理方案:

預防:主要是從調節水質入手,不使用過多未經發酵的有機糞肥,定時使用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等微生物製劑分解池塘內的有機物,保持水質的清爽,基本上就可以達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要是已經發病了,在治療的真菌的過程中,可抑制真菌的產品有水楊酸,聚維酮碘,蛋氨酸碘等外用消毒劑,也可以參照水黴病的防治方法,最好是同時使用中草藥和黃芪多糖等免疫增強劑內服,修復機體的體質及抵抗力,更有利於鰓黴的治癒。

另外,可用50%硫醚殺星全池潑灑,陰雨天潑藥後開增氧機2小時。因為有繼發性魚病感染,故建議使用碘溶液全池潑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