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8700多位家庭醫生為上海市民健康“守門”

記者 | 劉素楠

“盛醫生,我們這裡有個懷孕的隔離對象覺得不舒服,你能看一看嗎?”2月初的一個晚上,上海市松江區方松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盛源突然接到了來自居委會衛生幹部的緊急電話。

這位孕婦懷著二胎,再有一個月就到預產期了。1月底,家裡接待了一位來自重點疫區的朋友,因此全家被居家隔離。會不會是臍帶繞頸?盛源心裡一緊,立刻給孕婦打電話。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沒有人比家庭醫生更熟悉社區居民。2011年、2015年上海先後啟動了兩輪試點以家庭醫生制度為基礎的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其核心是讓患者流向社區、讓醫生下沉社區,真正實現分級診療。目前,上海已培養了超過8700名全科醫生擔任家庭醫生,簽約居民超過700萬人。

2014年,盛源成為一名全科家庭醫生,他簽約的居民人數在2000位左右,其中一半是老年人。此次疫情發生之後,作為世紀衛生站家庭醫生團隊主管,盛源負責協助8個居委會的居家隔離工作。

「特写」8700多位家庭医生为上海市民健康“守门”

電話那頭,孕婦有些焦慮情緒。她告訴盛源,自己在家裡準備了胎心監測儀,每天檢查孩子的胎心情況,這天晚上,孩子的胎心過快,她想去醫院看看。

瞭解到孕婦的需求之後,盛源又給分管居家隔離的副院長打電話彙報。領導表示將聯繫上級醫院協調孕婦住院事宜。之後,盛源趕到孕婦所在的小區,戴上隨身攜帶的口罩、手套、腳套之後,和衛生幹部一起上門瞭解情況。當時,居委會已經派人在居民家樓下守著。

這位孕婦看到頂著夜色前來的醫生,稍感安心。經過醫生和居委幹部等多方疏導,焦慮情緒也得以緩解。幾天之後,孕婦解除居家隔離,轉入相關醫院住院。

在松江區,每名隔離觀察對象均是由居委會工作人員、家庭醫生、社區民警和街道志願者四者共同負責。

松江區衛健委副主任劉俊介紹,若隔離對象患有慢性病、常見病,家庭醫生負責電話問診或上門問診,在診斷確定的情況下,居(村)委會志願者為其代配送藥品。如隔離對象出現發熱、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狀,在家庭醫生初步判斷後,在居委會工作人員陪同下坐專用轉運車到指定發熱門診就診。如隔離對象出現其他情況需要就醫,則由家庭醫生負責落實聯繫預約相關醫療機構就診。

這位孕婦並不是盛源最擔心的居民。在他負責的轄區內,一位高齡產婦出現了先兆流產的症狀需要轉診至上級醫院。而轉診是否順利關鍵在於各環節能否環環相扣。此次疫情中,松江區建立了一條隔離觀察對象轉運、轉診的綠色通道:家庭醫生與居委、集中隔離點、醫院對接,社區專車、120急救隨時待命,確保隔離觀察對象得到及時轉診和管控。

最終,通過區級綠色轉診通道,孕婦順利住院,盛源鬆了一口氣。

松江區地處上海西南,是外省市入滬的重要門戶。199.6萬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口有120萬,區內14萬戶企業擁有34萬外來務工人員,松江大學城中也有10萬餘學生,“防輸入”壓力巨大。

“如果沒有發生這次疫情,我應該是在門診正常上班。”盛源說。1月24日,上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實行最嚴格的科學防控措施。就在前一天,松江區衛健委與公安民警、交通執法人員混合編組,對松江全區17個高速道口進行查控。

盛源報名參加道口防控,但一開始沒有報上,只報上了大年初二(1月26日)晚上G60松江新城道口的執勤任務。第二天,上海就把原高速公路114處收費站查控力量全部前移至9處高速公路省界道口公安檢查站,實施“逢車必檢”。

1月27日早上8點,盛源的道口執勤任務結束,中午就接到了專管居家隔離的任務。

「特写」8700多位家庭医生为上海市民健康“守门”

和盛源一樣,方松街道社區衛生中心主治醫師、新松江路衛生服務站家庭醫生團隊主管席偉春也在同一時間接到相同的任務。他與盛源所在的方松街道社區衛生中心涉及常住人口近22萬,外來流動人口5萬左右,有7個家庭醫生團隊。

該中心主任王偉介紹,在疫情防控前,社區衛生中心就設置了發熱預檢,對發熱患者做預檢分診、篩查和登記,及早發現不明原因發熱伴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按照規範要求進行全面完整信息登記,並就近轉診至設有發熱門診的上級醫院。

疫情防控開始後,社區家庭醫生第一時間掌握隔離觀察對象的健康狀況,特別是一些慢性病和特殊情況,以便進行分類管理。同時,通過簽約APP、電話、微信、視頻等手段與管理對象開展信息互動,“我們跟居委會工作人員、社區民警和每戶居家隔離人員組成了微信群,通過微信來採集體溫數據、提供生活和醫療服務。”席偉春介紹道。

席偉春的團隊曾排摸到一位過年前從重點地區返滬的居民。家庭醫生詢問其回家時乘坐的交通工具,這位居民表示是女婿開車來車站接他和幾位老鄉一起回家。順著這條線索,家庭醫生又排摸到了他女婿和同車的幾位重點地區人員,並讓他們進行居家隔離。在居家隔離期間,女婿出現發熱、咳嗽症狀,最終被確診。

“我們的工作還是要做到細緻。”在席偉春看來,家庭醫生的工作雖沒有高精尖的技術含量,但能最大限度減少疾病傳播、減少醫療成本支出,是防控疫情的重要一環。

盛源偶爾會擔心居民自行脫離居家隔離,或者出現發燒、乾咳等症狀。但目前看來,情況還比較平穩,居民也普遍比較配合。只有一次,兩個年輕人抗拒測量體溫,盛源請來了社區民警,對方就配合多了。

「特写」8700多位家庭医生为上海市民健康“守门”

他負責的小區曾出現疑似病例。穿著防護服的公衛人員上門採取了消毒措施,沒等多久,方松社區衛生中心幾個醫生的電話、微信就響了起來,居民們紛紛來問:“醫生,我們小區有確診了嗎?”

居家隔離者容易感到煩躁。為此,家庭醫生們每天都會跟他們聊聊天:“你們現在覺得怎麼樣?”“生活上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可以跟我們聊聊嗎?”“你們在家都做些什麼事情?小朋友上網課的情況怎麼樣?”

截至2月13日,方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轄區居家隔離對象累計1680人,已解除隔離1308人,剩餘居家觀察372人。

隨著2月10日上海部分企事業單位陸續復工,上海迎來了返滬高峰,集中隔離點壓力倍增。2月9日,方松街道新啟用了一處酒店作為集中隔離觀察點。

松江區方松街道辦副主任張潔宏介紹,酒店大部分工作人員已休假或回老家過年,只剩下一名經理和一名維修工。街道需要重新安排服務人員,做好集中隔離點的生活服務和後勤保障。

同時,街道協調民警和協警對集中隔離點進行24小時人員管控。“人員的對接、一日三餐,都由街道提供。飯菜由專人送到隔離人員門口,每天的垃圾也由專人去收,再交由保潔單位處理。”

集中隔離點配備了一名全科醫生、兩名公共衛生醫務人員和一名護理人員。負責集中隔離點的全科醫生——方松社區衛生中心副主任醫師徐先鋒介紹,集中隔離人員的管理涉及道口轉運、生活保障、醫療服務、心理諮詢、轉診等,他手上有一張每週動態更新的聯繫人名單,可以隨時聯繫任何一個環節的負責人。

「特写」8700多位家庭医生为上海市民健康“守门”

2月14日,此處已入住了51名集中隔離人員。臨近中午,又有兩名隔離觀察對象進入了集中隔離點。“在人員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讓他們既能在生活上有保障,也能在心理健康上有保障,這是接下去重點要做的事情。”徐先鋒說。

此前曾有一位隔離觀察對象非常不配合,不斷向醫務人員表示要出去。全科醫生專門請來了松江區精神衛生中心資深心理治療師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這才讓隔離觀察對象恢復平靜,開始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

“社區防控是整個防控工作的網底,條也好、塊也好、聯動也好,最終是落在社區的。如果社區管不好,就像水龍頭關不緊,一天到晚漏水的話,所有部門、醫院來擦水是擦不幹的。所以只有把牢社區防控,我們才能把各種防控機制真正建起來。”松江區衛健委主任李正表示。

在上海,246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市民健康的“守門人”。在疫情防控期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深入社區,與居委會共同織密城市防疫的“網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