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零捐款,潘公子怒懟被指低情商,請少些道德犯、多些低情商

面對武漢嚴重的疫情,眾多企業捐錢捐物,阿里系捐款11億;騰訊系捐款15億;百度系捐款3億;恆大、萬達、紅星美凱龍等捐款捐物或減免租金。地產大鱷潘石屹卻一毛不拔,夫婦倆在微博上捐了很多“加油”。

當然潘石屹也不是一向不捐款,此前他曾向哈佛大學捐贈過1500萬美金,時隔三個月後,又向耶魯大學捐贈了1000萬美金,潘石屹曾經在採訪中,對外解釋說,他捐的鉅款主要用給在哈佛和耶魯就讀的貧困中國大學生用,也就是這些錢捐給外國的學校,最終受益的還是中國學生。2018年,潘石屹的二兒子入讀耶魯大學,小兒子則在2019年入讀哈佛大學。

潘石屹零捐款,潘公子怒懟被指低情商,請少些道德犯、多些低情商

對於網友的“道德綁架”,潘石屹始終沒有發聲,而是關閉了自己微博的評論功能。

但是潘石屹的接班人、“京城四少”潘瑞畢竟年少氣盛,不像父親那樣老狐狸精,發微博替不捐款行為進行辯解。

潘石屹零捐款,潘公子怒懟被指低情商,請少些道德犯、多些低情商

2月10日,潘石屹的兒子潘瑞在微博上發聲稱:“某會兒都哪樣了你咋還舔著臉讓我捐呢?缺嗎?為什麼缺?讓朋友幫忙送兩包口罩都不知道送不送得到醫生手裡,咋的?沒捐不讓說話了是嗎?”

隨後潘瑞再發微博稱:“口罩都發不明白還想碰我錢?你逗我呢?”


潘石屹零捐款,潘公子怒懟被指低情商,請少些道德犯、多些低情商

這樣很多網友不幹了,紛紛怒批潘父子,總體來說,以罵居多,認為潘在中國捐錢卻不捐錢,卻跑到美國捐錢;也有一些支持的聲音,認為不應道德綁架,潘公子怒懟某機構還是有道理、有勇氣的。在怒批之下,潘瑞也是架不住,微博一刪了之。

關於災難捐款,2008年汶川地震時,萬科大佬王石,呼籲萬科員工不要捐款過多,要求所有萬科員工捐款10元為上限,“石塊”與“十塊”同音,王石就有了“王石塊”的綽號,當時網上一片罵聲。2018年1月23日晚,王石演講時坦承,相比“寶萬之爭”,汶川地震的捐款門才是自己的“至暗時刻”。但回過來看,汶川幾百億鉅款究竟去向何處?

時至今日,輿論對企業及個人的捐款,已經少了很多道德綁架,所以,潘石屹本來不捐,大家也沒有過多去說。但潘公子跳出來說了幾句,再加上此前潘對美國大學的捐款,而對國內不捐,讓很多網友非常不爽。

站在國內輿論環境來說,潘公子的這番言論確實屬於“低情商”,但問題是,我們的社會真得需要那麼多所謂高情商嗎?所謂高情商,不過是一些屈服於現實的苟且而已,當然,這些高情商也無可指責。而所謂的低情商,原來是些大實話,只不過真相很多時候不中聽、不願聽而已。潘公子說的某機構情況,難道不是實情嗎?

當然,有人說,就算潘信不過某機構,願意捐款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來捐,不要用某機構來作為託辭。但問題是,企業家自己的錢,哪怕是再大富豪,捐或不捐是他的自由;企業家的嘴,願意說幾句,也是言論自由,難道沒捐錢就不能出來說了? 如果這樣,那麼多批評某機構的吃瓜群眾,豈不是也沒權利說了?

當年,王思聰國外回來時,也是口無遮攔,當然,在被現實教訓後,王公子已經學會閉嘴。

這個社會不怕多些“低情商”的人,如果都是老狐狸精或是道德裝逼犯,那才是最可怕的。

借用胡適先生曾說的一句話:“一個骯髒的社會,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的正常社會,道德也會自然迴歸。一個乾淨的社會,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那麼這個社會最終會墜落成一個偽君子遍地的骯髒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