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今天

是清华大学如期开课的第一天。

正式“在线”上课的,

除了清华大学的学生,

还有一群特殊的中学生,

他们便是已经进入中学生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

获得保送资格的高三同学。

这些同学

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49所中学,

其中有4名同学来自湖北省,

2名来自武汉,

2名来自黄冈。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这些中学生的生活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

与周围正在备战高三的同学们不同,

他们已经提前拿到了清华的“入场券”。

但每天宅在家中,

他们及家长也感到焦虑:

该如何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实自己?

了解到同学们的需求后,

清华大学根据他们的申请情况积极协调,

安排同学们同步选课、上课,

帮助他们提前融入清华的学习生活,

在这个特殊的疫情防控期

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为正式入读清华做好充分准备。

清小华采访了7名提前上课的保送生同学,

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新学期、新起点”。

荷塘之“雨”飘往荆楚大地

疫情不断发酵,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在纷繁的信息中,一段疫情传播模型的视频吸引了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学生陈锐的注意力。作为一名已通过数学竞赛保送至姚班的“准清华人”,陈锐结合自己的专业,发表了对这一方式的见解。“实际上可以给出几个变量,尝试生成模拟疫情传播的模型。”这样能够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让大家感受到疫情的严重性,并呼吁大家重视和配合相关工作,这样更为通俗易懂,同时也能更好地协助医护和科研人员完成疫情攻坚。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陈锐坦言,在近在咫尺的焦虑面前,周围的同学们依旧十分努力,潜心备考。对中学的师生而言,这场疫情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线上授课的不习惯,设备使用的不熟练,复习进度的被打乱,都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但即使如此,老师们依旧使出浑身解数,准备线上授课内容,甚至举行线上测试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因为已经获得保送,所以陈锐并没有和同学们一起奋战在高考备考的前线,为避免出门被感染的风险,与家人一同安心待在家里的他,先人一步开启了清华生活初体验。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2月17日,是清华大学线上开学的日子,陈锐也和众多清华学子一起,感受了一把线上教学。“我以前从来没有上过这样子的网课。”作为一种全新的体验,陈锐显得兴致盎然。

因为还未注册雨课堂和网络学堂的账号,陈锐联系了同专业的学长,以会议软件共享屏幕的方式,经过二次分享得到课堂内容并积极进行了学习。虽然可能因为网络问题,偶有卡顿,但陈锐表示“老师讲的内容我都听懂了,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收获颇丰。”谈及即将到来的在清华的学习和生活,陈锐更是充满期待。

“随时发弹幕,课堂氛围更活跃了!

无独有偶,与陈锐同学同样来自湖北省武钢三中的袁祉祯,也已经经过数学竞赛保送至清华姚班。在同小区封闭,不能出门,与家人一同安心待在家中的这个独特春节里,他保持着之前上课期间在家学习的节奏和状态,自己看书、学习,“除了不能回学校上课之外,没有感觉疫情对日常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由于疫情,未见其人,倒先闻了其声。在开学之前,袁祉祯和陈锐这两位同学就已经在线上正式成为了“同班同学”,二人找了同样一位学长进行了屏幕共享,也在聊天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课堂气氛似乎更加活跃了。”谈到这里,祉祯忍不住分享道,“日常上课很少有人发言,现在线上上课有弹幕有聊天区,大家可以自由地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在一天的清华课程初体验之后,除了新奇之外,祉祯表示更多的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与高中课堂极大的不同之处——大学老师会给予大家更多的自由。“老师讲的内容少而精,大家有很高的自由度去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但与此相伴而生的是更高的主动性的需求。”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更多地是在做“打地基”的工作,学生个人基于学到的内容自行向上建造自己的知识大厦,遇到困难时再向老师寻求帮助,更有助于个人个性化发展以及探索能力的提高。

能够得到提前和清华学生一起学习的机会,祉祯认为自己十分幸运。“能够提前半年适应大学生活,可以避免大一新生初入学时因为不适应而造成的损失。提前接触学长学姐,对个人心态的调整也有很好的帮助。”

疫情当前更坚定心之所向

清华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孙佑时毕业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因为父亲是一位外科医生,所以她从小便坚定了学医的志向,拿到保送资格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清华大学临床医学类(协和)。

谈到自己的医学理想,这个北京姑娘的言语可爱而真诚:“我觉得协和医学院特别厉害,在协和学习会收获更多,以后就可以救更多人啦!”此次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她也时刻关注着对于一线医务人员的报道,每每看到前辈在抗疫前线,她的心中总会涌起无限钦佩;也更加笃定自己成为一名医生、救治更多病患的理想。她说:“选医学真的选对了。”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2月3日,她在雨课堂上聆听了清华大学“开学第一课”,邱勇校长精彩的讲述令她久久回味。特别是邱校长对于清华历史的回顾让她十分感动,作为一名清华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她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交叠,不论在过去困难的历史时期,还是在当下的疫情攻坚战中,清华人始终有自己的骄傲与坚持。

今天下午,孙佑时刚刚与清华的本科生一道,参与了本学期课程的补退选,她一共选择了七门课程。因为春季学期是一个学年的下半学期,课程难度较之上半学期可能有所增加,对此,孙佑时表示:“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合理,针对我们保送生同学专门设置了基础课程的预科班,如线性代数等。”孙佑时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和自信。

思考疫情与非典异同

挑战高年级专业课程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郑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同学们,即使在疫情严重的环境下,也在积极备考。学校定制的“精准教学通”APP保证了白天在线教学、夜间布置自习任务的工作。今年同样高三的张驰,却并没有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奋战在“精准教学通”上,已经通过生物竞赛保送的他,依然坚持着学习,准备因疫情而推迟的生物国家队的选拔。

张驰今年是要回驻马店老家过年的,由于疫情严重,他和父母留在了郑州。这段时间,除了继续探索生命科学的新知识,他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着自己的看法。出生不久后便经历非典抗疫战的他,思考了本次疫情和非典的异同。首先是新冠肺炎的症状较轻,相比非典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而且其还具有患者个体差异大的特点,使得临床判断的困难性增加。同时,由于确诊方法集中于实验室手段,依赖于核酸试剂的阳性鉴定结果,使得本次疫情的认识过程较为困难。而在后期防治阶段,由于是病毒导致的疾病,广谱药物少、变异速度快,药物的开发也只能针对遗传物质转录和病毒外壳等靶点,较为困难。而且新冠肺炎是RNA病毒,区别于DNA聚合酶的纠正性,RNA复制酶的忠实度低,更容易导致错配使病毒变异。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基于生命科学的思索,无疑让张驰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更有兴趣、更具信心了。在即将到来的“雨课堂”线上教学期间,他特意手抄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大学知识的海洋中继续徜徉。

其中的《认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张驰十分感兴趣的课程,他说:“从竞赛学习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兴趣,而且看到这门课程涉及很多英文文献的阅读、写作,又是高年级课程,想要挑战一下!”

文理融合

线上课程给予全新体验

“虽然疫情对学习、生活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但也使得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在家中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由于已经被保送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在今天开课前,来自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的兰晨峻就已经聆听了清华大学雨课堂“在家充电”系列课程,他表示最喜欢的是阎学通老师的课,同学们参与热情之高令他印象深刻。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通过对雨课堂的“初体验”,他认为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线上授课效率更高,尤其体现在线上课的自主作答和统计速度上,老师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更有针对性进行授课。除此之外,可以随时回放的ppt及视频也使得自主复习更加便捷了。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新学期,他的课表上排了五门课程,作为一个理科生,他最期待的课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因为在他眼中,文理融合的多元课程体验是他对大学生活最期待的一点。

就在今天下午,他在MOOC平台体验了自己向往已久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最令他钟爱的是课程讨论区的设置,随时随地互相讨论的氛围更能引发思考,碰撞出火花。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从《我不是药神》开始的筑梦之旅

十分期待新学期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2月3日早上,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戴玥,在家中和其他清华大学在校师生一样,在屏幕前使用雨课堂观看了清华大学的“开学第一课”,作为生物竞赛的保送生,她已经是预科班的一员,将在疫情结束的日子来到春暖花开的清华园。

在去年参加全国生物竞赛前,戴玥观看了《我不是药神》,这部从白血病特效药为起点引发整个制药行业思考的优秀影片,在戴玥的心中埋下了种子。竞赛结束后选择专业时,她说:

“就好像一瞬间的冲动,我就选择了药学。”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而这次疫情的发展,又将戴玥拉回自己观影时的初心:“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无事发生的日子里都好像有着一个十分自信的设定——科技发达,但是当真正面对生老病死时,我们又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带着初心,戴玥查询了很多资料,理解到整个制药行业与药物开发行业的不易与艰辛。以这次疫情中美国吉利德科技公司的瑞德西韦临床试验药物为例,一旦新型突发疾病产生,药物的研制其实并不是“重新研制一种针对性分子”,而是在已有的药物活性小分子库中寻找能够与病毒靶点相匹配的分子,之后才能将整个分子投入临床试验过程,通过后才能作为正式用药。

一心投身药物研究行业的戴玥在疫情期间已经开始了自学,在线上学习生物技术等专业知识,而面对即将到来的“雨课堂”新学期,她也有自己十分期待的课程——《药学导论》

戴玥期待疫情尽快结束,迎接大学生活的洗礼,毕竟她有着自己绝不妥协的目标。她说:“朝着既定的人生理想去努力,知道每天在做什么、为什么而活的日子,是十分幸福的。”

充分利用假期积极充实自己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全家早早赴广州过年,结果赶上疫情爆发,无法再回到湖北,每天通过电视新闻密切关注这次疫情的进展。湖北省黄冈中学的高三学子陈嘉逸(上图右5)这个春节过得也十分魔幻。他已经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物理系,将在新学期与清华学生一起上课。

虽然可能面临授课方式的改变,但在拥有较强自控力的陈嘉逸同学看来,这并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因为他之前就曾有过丰富的网课经历。他对线上课程的评价颇高:“与现场授课相比,在线学习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回看的时候,懂的地方可以通过快进跳过”,视频授课使得每个同学都可以依照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完成学习、提高课程效率。

对于即将学习的大学课程,尽管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大,但陈嘉逸同学更多表现出了一种理智:“大学和高中的课程内容还是不一样,(我)打算在第一周课程介绍完之后进行选择,将精力集中放在一部分核心课程上面。”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除了协调保送生同学提前上课外,

未来我们还会通过线上的方式

向更多中学生开放

清华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

比如通过克隆雨课堂的形式

向部分有需要的中学

开放特定的清华课程。

日前我们还向疫情重灾区

湖北省的中学校长们致信,

表示愿意为湖北的中学

提供在线教学技术支持,

线上教学平台——雨课堂,

共同保障疫情防控期间

湖北中学的在线教学问题,

切实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希望同学们都能安心在家学习,

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量。

如期开课第一天,这些高三同学提前“上清华”

愿春暖花开,

我们重聚清华园

一起吃……

生煎包子鸡蛋饼

麻婆豆腐老碗鱼

麻辣香锅滑蛋饭

红烧鸡腿豆花粉

红糖糍粑烧仙草

清华酸奶冰淇淋

……

策划 | 清小华

文字 | 曾妮、刘明辉、孙程、华静宜

图片 | 受访人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