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昂諾夫號飛船與發現號在木衛軌道首次對接,兩位宇航員冒險登艦

列昂諾夫號飛船與發現號在木衛軌道首次對接,兩位宇航員冒險登艦

17 登艦二人組

即使是在最佳的情況下,登上一艘廢棄的、亂滾的宇宙飛船都是件不容易的事。事實上,很可能會非常危險。

沃爾特·庫努雖然早就知道,但對他而言,那只是個抽象的概念。直到他目睹全長一百米的發現號在那裡盲目翻滾,而列昂諾夫號不敢貿然靠近時,他才有了深刻的體會。多年來,摩擦力早已減慢發現號的自轉速度,而把角動量轉移到別處去了。現在,這艘棄船在軌道上緩慢翻滾,很像鼓號樂隊隊長拋向空中的指揮棒。

第一個難題是如何讓發現號停止翻滾,翻滾不僅使它無法控制,而且無人可以靠近。當和佈雷洛夫斯基一起在“氣閘”裡換上航天服時,庫努心中浮現了罕有的無力感,甚至自卑感,因為這不是他擅長的工作。他曾心情鬱悶地提出申訴:“我是太空工程師,不是來這裡耍猴戲的!”但事情總要有人做。艦上只有他稍微具備一點技術,能夠將發現號駛離艾奧的魔掌。而佈雷洛夫斯基和其他同事對發現號上的電路圖和電子設備也不熟悉,恐怕要花很多時間。等到他們恢復宇宙飛船的動力,並且學會如何駕駛的時候,宇宙飛船早就掉到下面的硫黃火坑裡去了。

他倆戴上頭盔之前,佈雷洛夫斯基問道:“你並不怕,是不是?”

“還不至於怕到尿褲子。不過,當然怕。”

佈雷洛夫斯基笑出聲說:“有點怕剛好適合做這份工作。但別擔心——我會完完整整地把你送過去,用我的這個——你們怎麼說?”

“掃帚柄,巫婆們都騎掃帚柄。”

“是的。你騎過沒有?”

“我試過一次,但掃帚柄甩下我跑了。當場的每個人都笑歪了。”

每種行業都會各自發展出一些獨特的工具。比如說,碼頭工人的鉤子、製陶工人的轉輪、泥水工人的抹刀、地質學家的小錘子;而長時間在零重力下工作的人則發展出所謂的“掃帚柄”。

它的構造很簡單:一根一米長的中空管子,一端有個腳踏板,另一端有個掛環。按下一個按鈕,它會像摺疊式望遠鏡般伸長五六倍。它內置的避震系統可以讓一個訓練有素的使用者發揮驚人的操作效果。若有需要,那個腳踏板可以當作爪子或鉤子。雖然有許多改良型,但上面所說的是最基本的設計。一般人會誤以為它很容易操縱,其實不然。

氣閘的氣泵完成抽氣,出口的標示燈亮了起來。門向外打開之後,他們慢慢飄進外面的真空中。

發現號在大約兩百米外打轉,同時和他們一起在軌道上繞著艾奧運行。艾奧現在幾乎佔據半個天空,木星則遠遠地躲在艾奧的背後。這是經過特意安排的,他們把艾奧當作保護牆,讓他們躲避兩個星球之間的“磁流管”裡來回狂飆的巨大能量。即使如此,輻射量仍然非常高、非常危險;因此他們最多隻能在外面逗留十五分鐘,就必須回宇宙飛船躲避。

沒多久,庫努的航天服出問題了。“剛離開地球時,它明明很合身,”他抱怨道,“可是現在怎麼鬆垮垮的?我好像一顆豆子在豆莢裡滾來滾去的。”

“那很正常,庫努,”主治醫師魯堅科在無線電裡插嘴道,“你在低溫睡眠期間瘦了十公斤,這對你的身體沒有不良影響。不過你又胖回三公斤了。”

庫努還來不及回嘴,就發覺有人輕輕地、堅定地將他拉離列昂諾夫號。

“放輕鬆!庫努,”佈雷洛夫斯基說,“別啟動你的推進器,即使身體開始翻滾也一樣。一切都交給我辦。”

庫努看見幾陣輕煙從那年輕人的背部噴出來,產生小小的推力,將他們推往發現號。每噴出一小股蒸汽,拉繩便輕輕地拉他一下,他便開始往佈雷洛夫斯基的方向移動,但從來不會碰到他。他覺得自己像個溜溜球——沿著繩子上下運動。

想安全地靠近那艘棄船隻有一條路徑:沿著它的自轉軸。發現號的轉動中心大約在它的正中央,靠近主天線的地方。佈雷洛夫斯基正徑直往那個區域前進——後面拖著一個緊張兮兮的跟班。屆時他到底用什麼方法讓我們及時停下來?庫努在心裡嘀咕。

發現號現在看起來像個修長的巨大啞鈴,擋在他們面前緩慢地翻滾著。雖然看起來很緩慢——翻滾一次需要好幾分鐘——但兩端的速度卻非常驚人。庫努儘量不去看它,只專心於那個逐漸逼近的、靜止不動的中心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