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到底哪一篇寫得更好



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到底哪一篇寫得更好


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 到底誰寫得好

做一個假設,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遊褒禪山記作為考場作文,誰會得分最高?老劉認為,應該是岳陽樓第一,醉翁亭第二,褒禪山第三。為什麼?

因為岳陽樓最符合考場作文審美風格,用語文老師常見的評語就是:主題鮮明,層次清晰,敘述生動,轉折自然,夾敘夾議,畫面鮮明,情景交融,每個畫面絕對不漫無目的泛濫下去,而是搭配一個情緒,一喜一悲,結尾又來一昇華,緊扣前面的喜悲,吐出兩句雞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又極其正能量。簡直是水到渠成,錦上添花,主題正確,邏輯嚴謹,還色彩動人,哇,標準的考場好作文。

醉翁亭記呢,好是好,但稍微有點邪門,為啥?因為老是也啊也的,一路也到底,老師的審美風格要是沒跟上,一時可能給個差評,但到了野芳發而幽香,印象就好起來了,分數就陡然上拉。醉翁亭記,如果放在網絡上,點擊率絕對超過岳陽記,因為一路也字到底,有個性,夠新潮,炫技巧,又不羈,肯定會引來很多跟風的也字文。

褒禪山呢,估計評分中等,說理還行,風景全無,有理無景,枯燥無趣。說白了,滿篇大道理,卻無畫面。遊褒禪山記如果作為學習文件,絕對排第一,它講了一個透徹的道理,沒必要參雜那麼多文學元素,難道還讓辦公室的同志先搖頭晃腦讀一段至若春和景明不成?太繞了。幹部學習需要褒禪山這種風格。

平心而言,三篇名文,若從文學性論高低,醉翁亭第一,岳陽樓第二,褒禪山第三。醉翁亭符合文學的最高標準,發乎自然,不矯情。那芳香的花朵,繁陰的佳木,都是歐陽修靈魂的本來面目,作者不想去說教什麼,也不想去告訴蒼生什麼,只是在琅琊呆久了,這裡深秀的山林,翼然的亭子,清冽的泉水,上下的鳥鳴,已經成為他靈魂的一部分,寫醉翁亭,歐陽修是在展現自己的生命。情景人渾然一體,已經上升到的道的境界。

同時,醉翁亭記是講究語言技巧的,一路到底的也字,有極強的韻律感,如同一首勁歌,念起來特別炫。可以說,先有醉翁亭之景,後有醉翁亭之文。


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到底哪一篇寫得更好

岳陽樓記呢,多少有點刻意。因為范仲淹不像歐陽修那樣,對要寫的風景賞玩已久,景色與人合一,然後再下筆。

範老師是命題作文,隔空作文,人不在現場,就這一點而言,已經有隔膜。所以,范仲淹是先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優後樂這個主觀傾訴,然後才有岳陽樓。范仲淹的靈魂並沒有融入岳陽樓,他必須得拿岳陽樓洞庭湖的景去將就、去湊合他的情懷,不像歐陽修那樣自然地抒發自己的靈魂。岳陽樓記的寫作難度特別大,浩浩湯湯、淫雨霏霏、錦鱗游泳、一碧萬頃,和你的天下情懷有一毛錢關係嗎?

范仲淹要把這個湊起來,又不能硬剛,所以費勁心機設置模式,把畫面分為陰晴,陰對悲,晴對喜。好,走到悲喜的階段,就往跳出悲喜的高度進行引導,最後走到心懷天下,無悲無喜的高度。至於岳陽樓洞庭湖美景,完全被扔到一邊,和作者的宰相胸懷已經毫無瓜葛,皮是皮,肉是肉,景色只是被利用一下而已。而醉翁亭一直到最後,醉翁情懷和醉翁亭景色水乳交融,景在人,人在景。

范仲淹是借景說事,歐陽修是人景合一。對比起來,岳陽樓記最難寫,佩服范仲淹。岳陽樓被他硬掰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框框裡面來了,而且還頗為自然。就寫法而言,醉翁亭記學不來,但岳陽樓記還可以學一點皮毛。給你一個素材,你要有能力讓素材跟著主題走,或者為主題而打造素材。范仲淹就是讓岳陽樓跟著主題走,為主題而重新打造洞庭湖。醉翁亭是讓自己融入山水,讓山水和自己一起走,既不硬剛山水去湊一個主題,也不任由山水氾濫無邊幅。

就考場作文而言,岳陽樓記最可學。遊褒禪山記則適合心得體會,開會發言。說理透徹,有創見,又不糾纏文字。三種不同的文案,有不同的風格。老劉講古文,就是這麼講的。歡迎參加本人主持的劉備我祖讀書會,本人講古文,有乾貨,角度新,而且能轉換為現代文寫作技巧,不會讓大家白讀了利文言文。當然,大家每年也要付些許會費,500元以下,其實我們的中小學課本上的文言文,都是我們學習寫作的絕佳範本,可惜很多老師沒有多少寫作實踐,把這些寶給浪費了,有意者可加微信13725205326。


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到底哪一篇寫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