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路“圈樓”的前世今生

重慶路圈樓是老長春人心中長春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今天的這裡可謂是一處“風雅”所在,這裡經營著花鳥魚蟲、古玩字畫、奇石玉器。更早的時候,這裡是長春市最大的副食商店,經營著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生鮮副食、柴米油鹽。

始建於偽滿時期的副食商店

今天的重慶路,在偽滿時叫豐樂路,其開發始於偽滿時期,圈樓也始建於偽滿時期。當時,日本人在長春的生活區域除了早期的滿鐵附屬地外,今天的北安路和重慶路一帶,也基本是日本人的活動區。九一八事變日本佔領長春後,在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以西,北安路、重慶路一帶,日本人修機關、蓋辦公樓,但這一帶幾乎無居民樓。而此時,很多日本軍隊、職員的家屬也移居長春,在大同大街以東的區域建起了很多居民樓,這些日本的居民樓多是帶院子的小平房。除了北安路、重慶路一帶外,桂林路附近也是日本人生活的區域,也分佈有不少這樣的房子。

偽滿時,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居住區大致以大經路為界,以西是日本人居住區,這一區域中,基本都是日本人,除職員外,幾乎不見中國居民。圈樓建於1937年左右,當時是副食商店,主要服務於日本人。

曾是長春最大的副食商店

解放後,日本人當年在長春的居民樓和生活設施大多被拆除,但圈樓得以保留至今。圈樓在長春市民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或缺的記憶。解放後,圈樓還是副食商店,1966年劃歸國營,1984年更名為重慶路副食商場,後又更名為長春圈樓商貿城。

據踏查長春團隊發起人陳學奎先生講,他年輕時經常光顧圈樓,上世紀60年代,記憶中的圈樓有南、北兩個大門洞,進去之後,兩邊共有4個小門,對外營業的樓層主要是一樓以及二樓的一小部分。當時的圈樓是副食商店,但與今天琳琅滿目的副食相比,昔日的商品相對單調,只有海鮮、各類肉食、各種白酒、活雞等,需要拿票來兌換購買。當時的圈樓是長春最大的副食商店。他印象中,當時這裡已經有海參出售,價格是5元一斤,但這也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費得起的。

如今的圈樓已經成為長春知名的老字號企業,它經過多次改造後,已成為經營各種名貴花卉、珍奇玉器、奇石瓷器、名家書畫等文化類產品的所在。這裡經常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工作交流、名家藝術品展等,是收藏圈、文化圈等有相關愛好人士交流的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