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人們的旅遊出行方式會有質變嗎?

行車車行


與旅遊打交道約摸十年,見證著他的發展與變化。

對於樓主的問題,我思考並分析一番,答案是:會有變化,但達不到質的變化!

1、從旅遊市場分析。

現在的旅遊行業已經形成穩定的市場劃分,與線路劃分,短時間內不會有改動。

因為市場的劃分是眾意所致,基本穩定,而且現在的市場已經趨於穩定,各種你想的線路都有:高端,中端,低端,特價。

如果高端定製遊,只有費用到位,各種小眾線路量身定做。中端團隊或散拼,有,線路住宿吃飯還可以隨時調整。低端,特價,這個基本就上組合產品,也是有很大的市場和學問在裡面。

所以市場基本完善,你想到的都有!

2、與2003年非典的對比

2003年非典,一般大家都以次為參考。2003年前的旅遊還沒發展為一個大眾的商品,旅遊還是實打實地費用預算:實際支出+約15-30%利潤,乾淨純粹的市場!

2003年後旅遊人群開始極速攀升,那麼稍有利可圖,加上低門檻的行業,就意味著湧入更多的行業競爭者,然後同一塊蛋糕,細分市場,利潤降低。但是對於旅遊者來說是一種利好,2013年前還是良性競爭。

2013年後土裡刨食,已經進入惡性競爭,於是降利潤的,降價的,賭利潤的都有。這樣的刺激,確實也更多的帶動了更多人數和批次上的旅遊數量,

但旅遊已經從小眾奢侈品,變成了地攤便宜貨。

所以2020年,不會因為疫情,而突發什麼敬畏生命,什麼珍惜青山綠水而發生創新和質變!日子照常過,旅遊照常遊,最多數量短時間爆發,三個月內趨於平和。

3、變化是有的,最多隻是市場細分數量上的調整,質的談不上。

怎樣質變呢?

一要可支配收入跟得上。

通俗一點就是兌完開支後,有剩餘的錢。

二要意識跟得上。

有錢,不是最重要的,懂得花錢,為我們提高生活質量,出門旅遊爬山看水,身體健康,心情開闊,還能交友,它是一種體驗,你的覺得值!

三要時間的丈量。

從量變到質變需要時間的丈量,2020年疫情不會成為質變的拐點!

平常心,疫情結束後,如果您出去旅遊,但願看到我公號的您,對旅遊工作者多體貼包容一些,他們很多人也是很優秀的人!

陽光終會穿過烏雲,世界的風景,與你同在!


一一@不捨


我猜想會傾向於以下幾種:

1、療愈系:很多人的心理受到創傷,需要一個可以療愈心靈的地方,比如西藏 ,比如尼泊爾。

2、度假系:更多的是熱帶國家,大家在家裡憋久了,都想出來曬曬,又不想太折騰太累,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島嶼酒店,享受陽光沙灘。比如蘇梅、馬爾代夫。

3、撒歡系:這個更好理解了,在家憋了這麼久的年輕人,有釋放不完的精力,需要找個地方撒歡。他們喜歡熱鬧的地方,或者刺激的項目,比如芭提雅,拉斯維加斯。

4、感恩系:此次疫情發生,表現出眾的國家一定也會受到追捧,比如日本,俄羅斯。目前我這裡預定日本旅遊的客人已經有七八對兒了。











西安攜程旅遊加菲


從短期來看,疫情後人們的旅遊出行方式會發生一些改變,但從長期來看,不會發生質變。

首先疫情結束後旅遊業不會立刻恢復,需要有個緩慢的過程。人們被壓抑已久的需求需要得到釋放,但旅行不是隻有需求就行的,還需要時間和金錢。之前休假太多,疫情結束後工作會很忙,公司為了彌補之前的損失不會再給太多假;之前入不敷出,疫情結束後需要開源節流,大部分人沒有閒錢花在非剛需的旅遊上。

從短期來看,變化會有兩個方面:

1. 長途旅行改為短途周邊遊。

出於時間和金錢方面的考慮,遊客會優先選擇短途旅行,以滿足出行需求。

各國相關的入境限制政策也不會在疫情結束後立刻恢復,出境遊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復甦。


2. 避免開遊客密集扎堆的景點,選擇自然風景區。

就算疫情結束,很多人依然會保留戴口罩的習慣,不會立刻就去密集的場所。這種不安全感、不信任感需要時間消除。

基於以上兩點,短期內人們會更青睞於選擇自駕、小團進行周邊遊,減少飛機、火車的長距離旅遊。另外由於日本“鑽石公主號”時間造成的恐怖影響,郵輪旅行會受到很大打擊。


當人們擁有足夠的金錢和假期,安全感恢復後,也會選擇原有的出行方式。所以最終不會有質變。


行走的波斯灣


出行方式更理性和計劃,不會去人扎堆的地方,不會僅等黃金週才出行,希望更多的與親人們去旅遊,不會去參觀廉價團,更不會走零負團………


行攝桂林


短期會有影響,但旅遊的本質是不會變的。流行病又不是隻有新冠肺病一種。重視預防也有治療手段,就沒必要談虎色變!


悠調生活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切都會成為過去,生活也會恢復如初!


獨行俠JN


不知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