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檢察機關三舉措服務保障疫情防控期間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為認真貫徹落實高檢院、省院及雅安市委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各項工作部署,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雅安市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從“強抓手、搭平臺、建機制”三個方面,精準服務民營企業,積極為民營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強化“四個抓手”,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一是嚴厲打擊涉民營企業犯罪。依法從嚴從快懲治破壞疫情防控、製假售假、哄抬物價等嚴重影響社會穩定、擾亂民營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市場秩序的違法犯罪。雨城區院制定《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切實加強民營企業服務保障的意見》,從嚴厲打擊疫情防控期間涉企犯罪等七個方面,幫助和引導民營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正常復工復產。二是抓好檢察建議監督。充分延伸檢察職能,對辦案中發現的民營企業陷入“套路貸”等,尤其是因疫情防控導致的,深入分析原因,找準風險點和制度缺陷,及時制發檢察建議,推動民營企業和相關部門認真開展風險排查、做好風險評估。三是抓好涉民營企業糾紛調解。雅安市院對因陳某以羽絨服加工貸款45萬元並由羅某某用其所有的房產進行抵押擔保這一事實引發的陳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與羅某某追償權糾紛兩起案件進行調解,最終成功促成當事人和解息訴。四是落實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根據案情及涉罪民營企業具體情況區別對待,依法大膽適用不捕、不訴決定權,使經營者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促進民營企業合法健康發展。

搭建“三個平臺”,切實掌握民營企業的需求。一是搭建“常態溝通”平臺。全市檢察機關將疫情防控和服務保障企業復工復產作為當前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切入點來抓,加強與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聯繫,及時瞭解復工企業情況,加強與工商聯等的聯繫,完善防疫期間檢企聯繫方式,及時瞭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司法需求。二是搭建“貼身服務”平臺。針對辦案中發現的企業問題,及時提出檢察建議,促進企業規範運行管理、依法合規經營。雨城區院黨組書記、代理檢察長帶隊走訪作為雅安支柱產業的“雅安茶廠”、口罩生產廠“雅安市康樂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等民營企業,瞭解產業需求和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情況,全面徵詢企業的困難和訴求,積極協調企業恢復生產面臨的問題,為企業儘快恢復生產創造條件。寶興縣院結合代表委員聯絡工作,積極聽取企業界代表委員對疫情防控期間強化民營企業司法保障的意見建議。三是打造“釋法維權”平臺。加強與工商聯溝通聯繫,並加強與轄區內飛地園區(經開區)、工商聯和企業家等的溝通銜接,運用遠程視頻接訪、12309網絡平臺等多種方式,及時開展與企業有關的普法宣傳工作,為民營企業權益的司法救濟搭建便捷“綠色通道”。

建立“四項機制”,有效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一是建立信息通報機制。加強與公安機關機關聯繫,獲取相關案件線索。充分發揮“兩法銜接”平臺作用,加強檢察機關與環保、林業、水利等行政部門的溝通聯繫,及時發現並督促行政機關向司法機關移送涉民營經濟的刑事犯罪案件線索。建立信息聯絡員制度,發揮防疫期間信息聯絡員的職責,確保信息報送通道,確保信息溝通及時、暢通。二是建立提前介入機制。啟動涉民營企業、企業家案件辦理綠色通道,抽調辦案骨幹,組建辦案小組,發揮提前介入作用,指派專人對接、熟悉案情、及時跟進。三是建立宣傳報道機制。嚴肅新聞宣傳報道紀律,嚴格遵守相關保密規定,審慎發佈涉企案件信息,切實維護民營企業形象。加強與公安、法院、宣傳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共同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涉民營企業案件或者事件的宣傳報道工作。四是建立健全涉民營企業、企業家案件辦理全程跟蹤、審視機制,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負面影響,全面維護民營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