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到底是該先做朋友還是先立規矩?

LJR當愛走過


無規矩不成方圓,小孩的教育首先應該讓他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樹立正確的是非意識,這很重要!


aijianghong


我孩子三歲半了,我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整,小朋友有時候任性,想管理挺難的。現在就是因為疫情在家不上學,在家制定了學習計劃,上午學習漢字,一天五到十個。下午數學和英語,學累了就看會ipad或者繪本。至於規距那些都是走一步看一步,遇到實際情況在教給她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沒有特別教規律,我覺得現在的孩子主要是先養好習慣……


格格物


做朋友和立規矩本身就沒有衝突,所以不存在先後之說,應該是同時存在的!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不管是社會還是家庭,所有的行為都是在一定的規矩下迚行的,作為家長,我們越早讓孩子認識這一點越好。

但是對孩子立規矩,家長佔有主導權,就跟國家的法律法規一樣,行政執法部門擁有主導權!所以規矩怎麼立、怎麼遵守才是問題關鍵,但無論是法規還是家規,一定要保證公平公正性,不僅孩子要遵守,父母也要遵循。

那麼作為主導人的父母應該怎麼立規矩呢?我建議從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著手,規矩的作用不僅是為了約束行為,更多的是推動正面的積極發展,所以立規矩一定要想好立的目的是什麼,否則不僅沒起到積極作用,反而適得其反!





臉譜自媒體課堂


我是一名英語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簡單談一下我的看法。

我認為想要回答好這個問題,需要先理解【什麼是朋友?】【為什麼要定規矩?】【朋友之間有規矩嗎?】這三個獨立的問題。

首先【什麼是朋友?】:朋友一要在心理認知上彼此接受或者互補,要麼能在共同的愛好上找到共鳴,要麼能在差異中求同存異,互相理解。二是可以在對方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鼓勵支持,是彼此的精神支柱。三是朋友之間不存在地位差異(工作以外的私交),既然是朋友,那麼需要坦誠相待,不用有色眼鏡來看待身邊的事,好事一起分享,壞事共同分擔。

彼此互信,彼此需要,彼此相處自然是最終的結果。

其次【為什麼要定規矩?】: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其中已經說明規矩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儘管我們每一個人是獨立自由的個體,但同時一件事往往又需要很多獨立個體的參與,而個體之間又會有想法差異,我們無法去辨別孰對孰錯,所以在漫漫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基於道德樹立了一些大眾都能認可的規矩,以方便更好的開展工作,實現更多的發展。

所以說定規矩的目的不在於限制個體,而在於集眾家之所長,也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實現突破發展。

最後【朋友之間有規矩嗎?】:當然有,也必須有。就像上面總結的一樣,朋友之間也需要求同存異,也有不可以觸碰的底線。所以朋友之間需要規矩來集所長,求發展,這也是我們共同希望看到的。朋友不代表沒有原則與底線,規矩也不代表沒有自由和發揮,它們都是相對的。有規矩的朋友,才值得深交。

我相信在回答完上面3個問題後,您的疑惑也會清晰不少。“交朋友”與“定規矩”是同時發生的,如果一定要有順序,那麼我的回答是“想要和孩子交真朋友,那就先以朋友的姿態和孩子來定好規矩,定規矩的過程一定是商量的,探討的,而不是個人主觀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我,我們一起努力,做好教育!


90後的Jonny張


我覺得這並不矛盾啊,交朋友不算壞規矩,立規矩也是相當於朋友箴言!

孩子處於的階段是一個面臨眾多誘惑、錯誤、正向、選擇、疑惑等等的階段,他們沒有嚴格意義上辨別力,這時候他學到他見到的一切都是可以為他之用的,所以儘量規避孩子遇見不好的東西,儘量去其糟粕,當讓,不可能讓他生存在一個純淨水的環境。所以這個階段,他需要朋友,也需要明令禁止。

舉個例子,孩子參加親子游,一起做遊戲,這時候你會以他朋友的身份去和他一起完成,但是遊戲過程中發現他總是有意無意的觸摸遊樂場所的電門,一次不聽二次不聽,第三次你就需要和他義正言辭的談一談了,這並不意味著你們不是朋友了,但是規矩還是要立下,因為他再縱容就會出危險。

有人建議和孩子相處要一直像處朋友一樣,但是,朋友也需要執政錯誤,助他成功啊!

祝各位健康!



華夏九歌


無論孩子的年齡是多大,父母應該多接觸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做朋友立規矩都是一種陪伴,同樣重要,總比那些對孩子置之不理,整天抱著手機,對孩子不聞不問的父母要強百倍。個人認為,首先是能親近孩子,成為朋友更好,否則立再多的規矩,孩子不理會,也是個擺設,教育是因人制宜的,先成為朋友還是先立規矩,可以考慮孩子的脾氣秉性和家庭的環境而定,兩者也可同時進行,不分先後。


英語教師Iris


都說媽媽的行為習慣影響了孩子的舉止,爸爸的性格愛好影響了孩子的內涵,父母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個人素養。因為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家庭教育自古皆有,個人覺得真沒必要非要分個到底是朋友還是立規矩。我覺得重要的是榜樣教育:

身教勝於言教,所以榜樣教育更具有現實感,孩子也更容易被引導。生命健康的認識,正能量的事情處理,更能在疫情期間讓孩子受益匪淺,播下更好的心靈幼苗。你的行為習慣也將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所以看中家庭教育,子當以養為心,父當以學為教。非常時期,亦師亦友未嘗不是好事,有效的引導、溝通是孩子教育的前提。


專葉說教


作為父母來講,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就是用亦師亦友的身份去跟孩子相處。

至於你問的先做朋友還是先立規矩,其實無所謂先後之分的。只要父母掌握了正確的溝通方式,你就是孩子的朋友。只要你定的規矩簡單、明確、具體,孩子就會樂意照著做的。

但無論是做朋友還是立規矩,請你相信身教大於言教。父母不應該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命令孩子,說給他聽,不如做給他看。

比如你想讓他收拾玩具的時候,不應該命令他去把玩具收好。你可以說,我需要一個幫手來收拾玩具,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助我呢?這時候孩子是沒有牴觸情緒的,因為他是在幫他的朋友。而你也不用糾結,收拾玩具是他的分內事,怎麼變成幫大人了。我們的目的是讓他去行動,去做,就是在這個做的過程中他自然而然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生活中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只要我們都遵循著共情的方式去跟孩子溝通,相信彼此的親子關係會得到提升的。



自律的顏姐


就我個人經驗來說,我覺得先立規矩再做朋友。就是對高年級的孩子來說。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對孩子更應該如此。本身孩子的自律性不強,如果剛開始接觸的時候,一味的縱容,那麼在立規矩的時候就會很困難。孩子習慣了你的朋友式的教育,一旦打破了這種朋友式的平衡,內心必定承受不了,這樣反倒不利於孩子的和平相處。

那不如來得直接一些,直接立規矩。大家都有了明確的相處的模式,這樣倒不利於破壞這種平衡,這時候你可以以朋友的形式幫助孩子,這中間不會出現什麼牴觸的心裡反倒是你的關係會越來越親密。


昕昕蟲


這個問題應該因人而異,對於那些可塑性較強的孩子,應該是先立規矩,我們知道,這樣的孩子接受能力強而自控力較差,他們往往管不住自己,所謂的你放寬他一尺,他就會放縱一丈。這樣的孩子必須先給他約束,定規矩,什麼不能做,什麼時間段做什麼,要讓他清楚明白。而有些孩子,看上去對周圍任何東西表示出冷漠,對於他們必須先親近他,做他們的朋友,取得其信任,他們才會聽得進你說的大道理小道理,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總之,不管先立規矩還是先做朋友,教育者必須嚴於律己,率先垂範。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才是長久的,有效的,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