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1.7萬餘人復工潮,這個街道如何“硬核”防疫,又化解樓宇企業“愁、盼、需、想”?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如果說上週是返崗復工“小考”的話,那麼從今天開始迎來了真正的“大考”。據預估,本週復工虹橋轄區迎來38幢樓宇、1746家企業1.7萬餘人的大規模返崗復工潮,這無疑是對虹橋社區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又一輪巨大考驗。

面對1.7萬餘人復工潮,這個街道如何“硬核”防疫,又化解樓宇企業“愁、盼、需、想”?

圖說:虹橋街道確保樓宇企業防疫不鬆勁。長寧區供圖(下同)

街道成立了樓宇企業工作組,組建工作專班,每天圍繞“封閉管理、排摸登記、應對預案、衛生消毒、組織動員、企業服務”6大方面22條清單全面巡查指導,對檢查中發現的各類問題,第一時間聯繫樓宇物業負責人落實現場研究,共同制訂方案加以解決,確保樓宇的絕對安全。另一方面,做好樓宇企業的復工復產的關心工作。街道領導與駐守企業的樓宇黨群工作者,結合《長寧區關於應對疫情幫助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政策措施》,圍繞樓宇復工企業的“愁、盼、需、想”,為樓宇企業平穩復工,有序恢復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面對1.7萬餘人復工潮,這個街道如何“硬核”防疫,又化解樓宇企業“愁、盼、需、想”?

圖說:虹橋街道確保樓宇企業防疫不鬆勁。

此波返崗復工大潮能否守得住,關鍵要看樓宇物業的決心與作為,區域內各“兩新”樓宇物業在黨群中心的號召下紛紛行動起來,整合資源,力保“樓門不失”。比如,古北財富一期樓宇物業落實“人證合一”制度,精準統計返崗復工人員姓名和數量,對符合要求的員工發放通行證,通行證上註明公司名稱和員工姓名,且不同樓層分別製作紅、黃、藍不同顏色通行證加以區分,既認證又認人,確保萬無一失。東方國際樓宇物業,提前做好復工企業與人員信息排摸的基礎之上,繼續做好居家辦公、錯鋒上崗等工作提示與宣傳,嚴格落實“一進一出”樓門管理與進樓“必須測溫、必帶口罩、必填信息”的“三必”工作要求,將樓宇防疫風險關進制度的“牢籠”。海螺大廈物業針對重點區域人員,通過將身份證號開頭四個數字和車牌開頭數打印成冊的“顯現化”管理方式,確保現場防範有的放矢。東銀樓宇物業組建黨員志願者先鋒隊,在每天高峰時期幫助物業共同維持秩序,此外雙休日加班加點安加裝了道口閘機,全力以赴確保樓宇防疫工作的全面有效落實。

面對1.7萬餘人復工潮,這個街道如何“硬核”防疫,又化解樓宇企業“愁、盼、需、想”?

圖說:強生輕工捐獻1000只口罩。

在黨建引領下,樓宇融匯各方優勢“兵力”,守望相助。國貿樓宇內的強生輕工黨組織,看到返崗復工期間社區樓宇防疫壓力巨大,緊急籌措資源,首批捐獻1000只口罩支援社區防疫一線的黨群幹部與志願者們;海螺大廈內的慈銘體檢集團,為了讓員工全面配合樓宇物業的檢測登記工作,集團領導承諾為所有員工及家屬提供“新冠”風險保障;新虹橋中心大廈內的工商銀行在樓宇測溫管控的基礎上,落實專人與購買測溫設備,為進入銀行辦理業務的人員全面落實二次測溫與登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