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获奥斯卡三项最佳大奖,从幕后解开“一镜到底”之谜

奥斯卡金像奖,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电影界最高的奖项,也是电影艺术最具荣誉的殿堂,能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则对是专业实力肯定和认可,而今年92届奥斯卡的风格似乎有所改变,不仅杀出电影黑马,还创下奥斯卡收视率历史最低记录,这当然也符合“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这一规律的。

《1917》获奥斯卡三项最佳大奖,从幕后解开“一镜到底”之谜

这一届入围的所有电影作品中,呼声最高的当属一战题材的《1917》,虽然与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是还是一举拿下了奥斯卡三项最佳大奖: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和最佳音响效果,足以见得影片的含金量之高。

《1917》获奥斯卡三项最佳大奖,从幕后解开“一镜到底”之谜

早在电影宣传片推出时,就已放出“一镜到底”的“狠话”,所谓“一镜到底”也就是说整部电影只有一个镜头,拍摄中没有重来的一气呵成,最直观的视觉体验便是观众本身和镜头合一,观众成为主角身边的随行,一同上路完成艰巨的任务。

《1917》获奥斯卡三项最佳大奖,从幕后解开“一镜到底”之谜

此番操作的效果是保持画面连续,紧张且瞬间融进的代入感,从而为观众奉上逼真、有冲击力的视觉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电影《1917》的摄影师罗杰·迪金斯捧得“最佳摄影”奖确实实至名归,那这个技术究竟有多酷,就从幕后来解开这个“一镜到底”之谜吧。

《1917》获奥斯卡三项最佳大奖,从幕后解开“一镜到底”之谜

其实《1917》并不是真正的一镜到底,电影时长119分钟,在68分钟时有过一次“断片”,这处正是斯科菲尔德与狙击手交手摔落在地板的镜头,但仅凭这一个镜头还不够,想要让观众感受不到中间的微妙变化,是门技术活。

《1917》获奥斯卡三项最佳大奖,从幕后解开“一镜到底”之谜

这就涉及到拍摄的幕后制作,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战争题材的电影作品,观众更关注的是视觉冲击力和爆发力,以及这个故事是否具有吸引力,但以上这些效果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支持,这块就是观众看不到的盲区。

《1917》获奥斯卡三项最佳大奖,从幕后解开“一镜到底”之谜

曾有幸参与过电影电视制作,发现拍摄并非随心所欲,仍需看天吃饭,天气、光线都是影响电影顺利拍摄的重要关键,加之

战争戏一定会与演员、灯光、摄影、爆破、特效相关,中间的调度和场面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所有部门全力以赴,想要一次性完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将多个长镜头组接起来,才是完成“一镜到底”的关键。

《1917》获奥斯卡三项最佳大奖,从幕后解开“一镜到底”之谜

但这也不是说就没有“一镜到底”的作品,《俄罗斯方舟》便是史诗级的作品,另外还有部是汤唯、黄觉主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而《地球最后的夜晚》的拍摄成本从3000万追加的5000万,可见制作团队的所花代价不菲。

与之相比,《1917》拍摄成本就有7亿,电影时长又是前者的两倍,导演曾坦言“这个拍摄难度是普通电影的5倍”,可见虽不是真正的“一镜到底”,但它的拍摄难度丝毫不亚于《地球最后的夜晚》。

《1917》获奥斯卡三项最佳大奖,从幕后解开“一镜到底”之谜

一般电影的长镜头控制在5分钟左右就已经非常棒了,《1917》最长的一个长镜头是8分半钟,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其实中国电影中被熟知的杜琪峰导演就经常将长镜头运用在作品中,最具代表的则是赵薇、古天乐和钟汉良主演的《三人行》,影片中间有段长达10分钟的长镜头,视觉效果十分惊艳。

《1917》获奥斯卡三项最佳大奖,从幕后解开“一镜到底”之谜

当然“一镜到底”也是一次拍摄技术的“冒险”,因为观众并非都能理解“一镜到底”的操作,反而觉得电影冗长,由此引发“出力不讨好”的回应也是有可能的,毕竟电影的评价是主观的,但从拍摄的技术层面来说,“一镜到底”确实为《1917》打了一手响牌。

【今日一叙】你看过电影《假如爱有天意》吗?关于这部电影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交流,子琪等你哟。

我是子琪,如果您有肺腑之言可以留言和谐交流呢,热爱电影的朋友,请关注“子琪曰电影”,每天一部电影,和您佳片有约哦。

上一期内容精彩回顾:

奥斯卡系列电影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