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掌握這3種能力的人能更快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家閉關快一個月了,有人在上網課,有人在家辦公,有人抱著手機刷劇,也有人愁眉苦臉不知所措。

這個年,有人歡喜有人憂。

那些整日奔波忙碌的人終於有了一段陪伴家人的時間,而有些人卻在疫情中獲得了一個永久的假期——“失業”。


疫情過後,掌握這3種能力的人能更快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的公司已經倒閉又或者在關門的邊緣垂死掙扎,而有的線上平臺卻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刻。

被困在家裡的這段日子,很多人都對生活有了新的感觸,面對公交車、高鐵、飛機等公共交通的停運明白了擁有一輛私家車的重要性,面對無情的房東、黑心的中介明白了擁有自己房子的重要性。

有人喪著,也有人充滿了希望。所以,我想在新年伊始,和你們聊聊未來。

未來的社會,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更好生存?


疫情過後,掌握這3種能力的人能更快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1、人生的規劃性

現在很多人都非常的迷茫、焦慮,和很多朋友聊天時,也都曾下意識地告訴我,她們覺得現在的自己和行屍走肉沒什麼區別,剛畢業的時候壯志雄心,工作了幾年後迷失了自己,知道現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去改變。

其實出現這種狀態的重要原因就是生活沒有規劃性,缺少最基本的奮鬥目標。


疫情過後,掌握這3種能力的人能更快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們總說生活還沒有過成自己想要的模樣,那你們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

“嫁給了自己愛的男人,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就可以了”“寫了很多書,也終於除了自傳,成為了有名的作家”“有了自己房子、車子、孩子”“環遊了世界”“開了公司”.......

這些就是我們未來生活的意義,也是我們下一步行動的指導思想。

我們明白了想要什麼,才能知道要做什麼。

就像上學時期寫作文一樣,開篇之前先立提綱,有了中心思想才能進一步規劃佈局,文章才能出彩。

所以,現在的你不妨先想一下10後想變成的樣子,想過的生活,然後再分解目標,支配行動,有了大體的規劃性,人生才會有奮鬥的希望。

2、積極的生活態度

李誕的一句“人間不值得”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生活太難”但拿出任何一個字都覺得沒什麼,但是組合在一起卻讓許多人的心裡都泛起了漣漪。


疫情過後,掌握這3種能力的人能更快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人面對疾苦的生活自暴自棄,有人卻在艱難的環境中開出了最美的花。

“我只有半瓶水了”“我還有半瓶水呢”在同樣的困難面前,樂觀者總會比消極者最先恢復心態,找到生活的鑰匙。

心理學家指出,人們通過有意識地選擇積極思考能夠有效地改善自己的生活。

選擇積極的語言,和積極的人相處,擁有積極的心態,美好的結果應該也不會離你太遠了。

3、重視積累的過程

我們所面對的這個時代,最大的特徵,就是不確定性。


疫情過後,掌握這3種能力的人能更快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我們不太喜歡不明確的東西,我們都是喜歡“即時滿足感”,付出了就知道結果往往更受到人們的青睞。

因為未來的變化性,不確定性,因此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很長的時間時,我們就很容易產生這樣的心態:為什麼要拿出這麼長時間學這個東西呢?以後的事情誰也不知道,萬一幾年之後現在學的東西已經過時或者不存在了呢?

確實,未來的事情都無法預測,但是我們要明白一件事情,時間是一直往前的,不學一切照舊,學了生活則會增加了一種可能性。

羅曼·羅蘭說“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的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到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


疫情過後,掌握這3種能力的人能更快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緩慢錘的過程。

我們去實現理想生活都是從千萬件的小事慢慢累積起來的。培養一個愛好,學習一門技能,多交一個朋友,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