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營管理的角度看,企業是什麼?

企業的定義

與其它一些社會科學領域常用的基本詞彙一樣,現代漢語中“企業”一詞源自日語。在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學習西方,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戊戌變法之後,我國大規模引進西方文化與制度的過程中,大量日語詞彙被翻譯引進現代漢語,形成漢字詞彙。

《現代漢語詞典》給“企業”的定義為:企業,從事生產、運輸、貿易等經濟活動的部門,如工廠、礦山、鐵路、貿易公司等。

從稅務角度看,《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2018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三號令)第一條約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適用本法。”從該法律條款可以看出:企業是一種社會組織,從事經濟活動,即能夠給社會提供服務產品。

企業的經濟學解釋

經濟學者認為,企業本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機制”,其能夠實現整個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

193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科斯(全名:羅納德·哈里·科斯;英文名:Ronald H. Coase;新制度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創始人之一;1910年12月29日至2013年9月2日)發表了論文《企業的本質( The Nature of the Firm)》,對企業的經濟學解釋為:“人們之所以要進入企業工作, 而不在市場裡面單幹然後互相交易,原因在於市場有很高的交易費用。如果你單幹的話,你每天要跟很多的陌生人打交道,你每天要跟別人討價還價,才能把你的產品或者服務賣出去,你每天都得應付那些跟你做交易的人各種各樣不靠譜的行為。如果進入企業工作,上述交易成本會大幅縮減,每天跟熟悉的人一塊工作,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個人付出的勞動力,已經一次性地批發給企業了,不用每天、每個小時、每件工作都去議價,議價的成本基本上都省下來了。”因此,科斯認為“企業”存在的原因是“交易費用”:市場上存在著巨大的交易費用,是人們願意放棄自己一部分的自由、放棄自己一部分的權益,進入企業、聽任於人、聽別人指揮進行工作的原因。 另外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爾欽(Armen Alchian;1914年04月12日至2013年02月19日)、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1930年-),1972年在《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上發表了論文《生產、信息成本和經濟組織(Production,Information Costs,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1972) 》,認為:“之所以有企業,那是因為企業是一種團隊,而團隊就具有非常獨特的特徵。”,而“團隊是指能夠帶來比每一個成員單獨產出之和更大產出的組織。若團隊將一組資源聚集在一起,能夠帶來的效用、帶來的滿足,比這一組資源、每一個成員單獨所能帶來的效益加起來更大,就是一個團隊。”例如,兩個球隊一起打一場比賽,它帶來的娛樂效果要比這兩個球隊的每一位球員輪番單獨上場表演,所帶來的娛樂效果之和還要大,所以球隊和比賽是一個團隊。

阿爾欽等認為,團隊具有一種神秘的功能,它把東西加起來就會無中生有一些新的效用。而這些新的效用,是沒辦法完全追溯到構成這個團隊的每一件要素上面去的。例如,一首交響樂很好聽,你不能說這首交響樂到底是誰貢獻了多少,整個效果是每一個要素加起來一起產生的。

從不同角度,企業有不同的理解。從運營管理的角度看,將企業定義為: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企業家才能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

在市場經濟活動範疇內,企業是眾多組織模式之一,企業按照一定的組織規律,有機構成的經濟實體,一般以營利為目的,以實現投資人、客戶、員工、社會大眾的利益最大化為使命,通過提供產品或服務換取收入。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因社會分工的發展而成長壯大。

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主要有三種不同組織形式的企業類型:公司、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公司制企業是現代企業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組織形式。

企業的利益群體及利益群體動力學

存在企業這個組織形式,是以為這個組織形式可以將不同角色“組合”在一起,達到各個不同角色的目的,即:若企業是一個利益相關係統,包括股東客戶員工、社會環境等不同的利益群體,不同利益群體,向企業貢獻不同的價值,並獲得相應的收益。從利益相關群體角度看,企業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從運營管理的角度看,企業是什麼?

企業是什麼:利益群體角度

不同類型的利益群體,為企業貢獻不同的東西,並以不同的形式向企業索取對應的補償:

(1)股東持有公司股權,不同的股權數量和類型代表對企業不同權利例如,如果股東為企業出資20%,那麼這個企業的20%就是這個股東的,公司賺100元錢,則他就賺得了20元。股東投入股權資本,投資廠房、設備、系統等各種類型的資源,成為企業賴以存在的基礎。

(2)對於客戶來說,購買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滿足客戶本身某一方面的需要,同時向企業支付一定的資金,對應的企業得到了相應的銷售收入

(3)企業員工則是提供這些產品/服務的人,他們向企業貢獻他們的技能、時間、激情,為客戶生產這些產品/服務,並從企業獲得自己的工資

(4)從更廣泛的視角看,企業都是建立在國家提供的一個平臺之上,這個國家為企業提供安全的法制環境

方便的基礎設施優質的人才供應,企業相應地需要向國家上交稅收。從而,不同類型的利益群體,為企業貢獻不同的東西,並以不同的形式向企業索取對應的補償

不同利益群體通過企業這個實體關聯在一起,但他們的利益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客戶希望花更少的錢,即更低的價格,得到更優質的產品/服務;股東希望投入更少的資金,得到更多的回報,即獲得更多的利潤;員工希望投入的知識技能等能夠得到更多的工資而更低的價格常常代表每件產品/服務能夠賺到更少的錢,即更少的利潤,只有更低的成本才能保證在低價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利潤而保證更低的成本的同時,生產出更優質的產品/服務,需要員工貢獻更多的知識技能,這也要求更高的工資,也代表更低的利潤;故股東、客戶、員工之間存在衝突。同理,從一個更寬廣的角度看,社會要給企業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

更優質的人力資源,需要更高的企業稅收來保證,而這同時降低了企業的稅後利潤,即降低了股東的收益。企業各種利益群體的動力學示意圖如下圖


從運營管理的角度看,企業是什麼?

企業是什麼:利益群體角度


從運營管理的角度看,企業是什麼?


刀劍笑miBanking@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內容“miBank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