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導致農產品滯銷?農業專家:不怕,阿里來愛心助農了

2020年的開頭讓廣大農戶有些慌,疫情的擴散,使人們不得不宅在家中,也讓全國各地的農產品面臨可能滯銷的難題,愁壞了農戶。

2月6日,阿里巴巴緊急啟動“愛心助農”計劃,開闢綠色通道,免費入駐直播……多項惠農政策力助農民度過難關。近日,阿里又請來了30多位由“柑橘院士”鄧秀新和“花生院士”張新友領銜的農業專家,教農戶如何通過擁抱電商、線上售賣、開啟直播等方式擺脫困境,抓住數字化的“生財機遇”。

據瞭解,多年來這些專家一直致力於自己各自的某一農產品領域,所獲取的數據直接來自一線。

目前,30位頂級專家已摸排到500多條農產品滯銷信息,並反饋給了阿里巴巴。

疫情導致農產品滯銷?農業專家:不怕,阿里來愛心助農了

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常與農民一起工作

收到專家提供滯銷信息後,阿里巴巴通過自身強大的平臺優勢,精準對接相應產品的潛在需求消費者,讓消費者吃得放心,農民們賣的開心。

正如張新友院士說的那樣“通過電商平臺,我們專家願意提供真實滯銷信息,希望好的農產品走出大山,讓消費者吃得放心,讓農民更多受益。”對於農戶而言,這也是與電商平臺接軌的一次好機遇。

譬如全國砂糖橘滯銷壓力最大的桂林,鄧秀新院士認為砂糖橘的高VC和胡蘿蔔素能夠補充疫區人員身體,因而可以對口投放到湖北市場。再如當下價格居高不下的豬肉,“生豬科學家”、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瑤生呼籲通過線上交易,減少中間成本是穩定價格,保證供求的新方法。

目前,阿里經濟體已形成超過20個業務組成的數字助農網絡,在全國落地1000數字農業基地。瞭解到農民困境後,阿里迅速啟動相應惠農助農政策,聯合旗下淘寶、盒馬、餓了麼等部門共同打造從採摘、包裝、運力到銷售的全鏈路數字供應鏈,直採原產地農產品直供全國。

疫情導致農產品滯銷?農業專家:不怕,阿里來愛心助農了

通過阿里巴巴,海南樂東哈密瓜重新輸往全國

院士專業的指導和最新數據的提供,結合阿里巴巴先進的農業全產業鏈的數字化能力,將會一針見血,把農民們滯銷的農產品通過數字化平臺銷售到全國各地,實現精準對接。一方面減少了傳統中間商“賺差價”的價格劣勢,另一方面也通過30多位農業專家指導將自身產品品質分類。從而在解決當前農產品滯銷困境的同時,打通一條中國農業數字經濟化發展道路。

對於農戶而言,這也是一次全面擁抱數字化平臺的機會。只要把握好機會,相信農戶們未來一定會收穫更好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