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西石河頭村:從“貧困村”到“示範村”的完美蛻變

大小新聞客戶端2月18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信召紅 攝影報道)1月17日,農曆小年。

早上6點鐘,萊陽市沐浴店鎮西石河頭村,天色剛矇矇亮,空氣裡透著沁骨的寒意。遲義江像往常一樣,披了件衝鋒衣外套就匆匆出門了,他要到村子西南頭的櫻桃樹大棚裡轉一轉,看看櫻桃樹的長勢如何,大棚裡的溫度、溼度是否適宜。對於西石河頭村村民來說,這個在周圍十里八村見所未見的新鮮事物,承載著他們對於致富的殷切期待,也使作為煙臺市委組織部派駐第一書記的他起早貪黑,更加忙碌。

西石河頭村地處萊陽市東北部,有350戶、1050人,周圍低山丘陵環繞,常年缺水,現代農業發展滯後,被列為煙臺市級重點幫扶貧困村。然而,自從2018年初第一書記來村裡後,一切有了新變化——泥濘小路硬化了,淤塞河道通暢了,愛心餐廳建起來了,村民錢袋子鼓起來了······脫胎換骨後的西石河頭村,先後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村”、“煙臺市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示範村”、“煙臺市鄉村文明家園示範村”。

莱阳西石河头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完美蜕变

昔日的貧困小山村,如何搖身一變成了示範村?帶著這個疑惑,我從煙臺市區出發,坐動車、乘汽車輾轉來到山村,跟隨遲義江的腳步,體驗駐村第一書記一天的工作。

時間:上午9點

地點:黨建文化廣場

莱阳西石河头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完美蜕变
莱阳西石河头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完美蜕变

沿著石沐線一路向北,經過一片片農家果園後,汽車拐進一條筆直的鄉村水泥路,一座紅瓦白牆的山村漸次呈現眼前。乾淨整潔,是我對西石河頭村的第一印象。

上午9點鐘,我見到第一書記遲義江時,他正在村子中間的黨建文化廣場上,熱情張羅著村裡的寫春聯送福字活動。5名來自萊陽市書法協會的書法家現場揮毫潑墨,寫出一對對紅彤彤的對聯和福字。村裡的男女老少都趕來湊熱鬧,每家每戶都能免費拿到對聯和福字。“隨著審美水平的提高,手寫的對聯越來越受老百姓歡迎,有的村民甚至主動擬好內容,請書法家來寫。”遲義江說,像這樣的書法下鄉寫春聯送福活動,去年年底村裡也搞了一次,同樣人氣火爆。

村民朱良勝大叔展開了一副剛寫好的自擬對聯:“河水清環境美四季花香,黨領導村號召共奔小康,橫批:銘記黨恩。”樸實的話語,洋溢著對黨的忠心愛戴、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緊鄰著廣場的,是穿村而過的小清河。儘管是冬天,河邊依舊是一片好風景:嶄新的木橋橫跨河面,整齊的垂柳分列兩岸,幾隻大白鵝在冰面上嬉戲。村民徐桂花說,放到以前,大家根本想不到在兩年的時間內村子會變這麼漂亮。“以前河裡都被垃圾塞滿,氣味難聞,唯一的橋樑還斷了一半。村子裡只有一條水泥硬化路,其餘都是泥路,一下雨坑坑窪窪,根本走不了車。”徐桂花回憶道。在她和不少村民看來,第一書記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村子面貌。

2018年2月,遲義江主動向組織上申請到村擔任第一書記。初來乍到,村子裡隨處可見的髒亂景象令他感到“頭疼”。為了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讓村子美起來,他委託規劃部門編制建設規劃,動員全村老少齊上陣,大刀闊斧進行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拆除違章建築65處,清理亂堆亂放700多處,粉刷村內牆體,設計文化牆、文化街;整修漿砌村內河道1000多米,清理河道垃圾1萬多立方米;將村內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形成了三縱三橫的村莊道路格局;種植玉蘭、銀杏、國槐等苗木800多株······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時間:上午10點

地點:振興果蔬合作社基地

莱阳西石河头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完美蜕变莱阳西石河头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完美蜕变

從熱鬧的節日氛圍中抽身出來,第一書記一轉身回到了田間地頭。“你看,這是村裡合作社去年新栽的優質梨樹苗,有一萬多棵呢。”他指著村西頭路邊的一大片果園說。

地裡1米多高的梨樹苗成行成片,整個果園覆蓋了滴灌系統,不遠處是兩個平塘和蓄水池,隨時保障果園灌溉用水。地頭的一塊大牌子上,寫著“振興果蔬專業合作社示範基地”“煙臺農科院現代果業示範基地”。

沿著果園一側的小路繼續往前走,一個淺藍色的塑料大棚十分顯眼。“別抽菸啊,這周圍都是易燃物,燒著了就不好了。”遲義江對著棚外的一名村民囑咐道。對於這5畝大棚櫻桃樹,他尤為上心。

側身鑽進大棚,瞬間讓人感到溫暖如春。茁壯的櫻桃樹林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櫻桃品種是美早,栽了100棵,都是樹齡6年以上的大樹。你看,開始抽芽了。”遲義江小心撫摸著一根櫻桃樹枝條,湊上去仔細觀察。他掰著手指頭算,預計到今年4月初,這批櫻桃樹結的果子就能“搶鮮”上市,將為村裡帶來15萬的收益。

西石河頭村有1800畝地。此前,由於人口老齡化嚴重,加上農業技術落後,全村有將近一半的土地撂荒,一些果農種植的蘋果樹、梨樹也出現品種老化問題。村民靠種點兒玉米、花生、大豆等農作物維持生計,一年收入寥寥。這讓第一書記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脫貧致富,路在何方?全市推行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村子指明瞭方向、提供了路徑。通過學習政策文件、深入研討交流、外出參觀考察,把零散的土地從村民手中流轉出來,化零為整、抱團發展,走強村富民、共同富裕的道路,逐漸成為村幹部的共識。為此,村黨支部帶頭,領辦成立了振興果蔬專業合作社,先期流轉60畝土地,靠種植土豆和青儲飼料,為村集體挖到“第一桶金”10萬元,這是村裡多年來的第一筆經營性收入。這猶如打開了致富的“源頭活水”。

目前,全村90%村民共317戶入社,流轉土地330畝,拉開了合作社連方成片、規模經營的大框架。2019年,村子與煙臺農科院合作,已經發展了60畝大櫻桃設施栽培和苗木繁育基地、270畝優質梨種植示範基地,預計2022年梨盛果期時集體收入將達到100萬元左右。

時間:中午11點

地點:愛心餐廳

從合作社示範基地轉完一圈回到村裡,已經是11點半。這時,我們的鞋子上都蒙上了一層灰。第一書記顧不上吃飯,先過去愛心餐廳查看情況。

推開門,一股飯香撲面迎來。十幾名老人坐在桌前,拉著家常,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場面溫馨熱鬧。“遲書記來啦!”幾名老人主動與第一書記打招呼,臉上掛著舒展的笑容。“白菜肉的餃子,味道還行嗎?”書記笑問。“真香!你快嚐嚐,比自己家做的都好吃!”老人答道。

為了照顧村裡的困難老人,遲義江與村幹部們聯繫了幾個公益組織,接受社會捐贈,發起成立了“愛心之家”,包括愛心餐廳、愛心超市和愛心宣傳隊,為貧困戶、孤寡老人提供就餐服務,為村民提供生活用品,組織群眾開展文體活動。“村裡75歲以上的貧困老人,都可以到愛心餐廳免費用午餐。”他介紹道。愛心餐廳每天中午11點半開飯,老人們熱情高漲,有的11點就到了,搶著幫餐廳幹活兒。

90歲的位京芳是一名孤寡老人,常來愛心餐廳吃飯。“現在豬肉這麼貴,餐廳裡還保證頓頓有肉,飯菜每天換著花樣兒做,乾淨又衛生,大家真是既高興又感動。”老人幸福地感慨道。

時間:下午1點半

地點:貧困戶家裡

莱阳西石河头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完美蜕变

在第一書記住的民房裡,我們做了兩碗熱麵湯,吃完已是一點多鐘。因為是小年,我們來到貧困戶家裡,進行節日的走訪慰問。

79的老黨員李本元是村裡的低保戶,平時跟兒子住一起。由於兒子身體有病,老人不得不一個人忙裡忙外。進入李本元家中,遲書記一邊向老人問好,一邊遞上一桶花生油一盒掛麵。“家裡米、面、油、菜都有,樣樣不缺,村裡隔三差五給我們送這送那的,很滿足了。”老人動容地說。

西石河頭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戶33人,第一書記始終把貧困戶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經常逐戶走訪慰問,補充完善扶貧檔案,反覆商討增收辦法。幫助貧困戶呂洪珍的孫子減免學費,為於壽松的殘疾孩子申請了輪椅,為盧仁波患癌症的妻子辦理低保……通過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村民、改變著民風,換來了群眾的真心擁護,匯聚起強大的正能量。

走出李本元家的小院,我們又拜訪了其他幾家貧困戶。

時間:下午4點

地點:辦公室

莱阳西石河头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完美蜕变

下午4點鐘,兩位村幹部和幾名合作社成員過來第一書記辦公室,共同商量新建一座櫻桃樹大棚。合作社經濟,讓大家嚐到了實打實的“甜頭”。遲義江粗略算過,入社村民通過土地租金、務工收入和分紅收益,每畝土地每年可增加收入4000元左右。

62歲的於洪水大叔是村裡的第一批合作社成員,原先只懂種莊稼的他,如今已成為合作社大櫻桃管理技術骨幹。於洪水家裡有兩畝多地,以前也就種點玉米、花生,一年下來收入只有五六百塊錢。

“入了合作社,收入增加了十幾倍,日子好過多了。”於洪水算了一筆賬,土地租金一年能收入1000元,加上平時在大櫻桃基地幹些澆水、施肥、修剪的活兒,一年收入能有5000多元,這還不算將來大櫻桃分紅的收入。

遲義江和社員們盤算著,年後在櫻桃樹大棚的旁邊,再建一座新大棚。先把土地翻整好了,等著3月份天氣一暖,就動手栽樹、搭建大棚。

時間:晚上六

地點:路上

忙完一天的工作,已是下午5點多鐘。

這對第一書記遲義江來說是常態,他平時吃住在村裡,忙的時候,連續一個月也回不了一趟家。

趁著朦朧的夜色,他驅車趕往位於煙臺市區的家中,打算陪妻子和女兒吃個團圓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