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2019年兩岸關係要點回顧

【兩岸快評第629期】

刘红:2019年两岸关系要点回顾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理事,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劉紅(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

五、兩岸交流的推進和調整

兩岸交流40年,經貿和各項交流年年有增加,即使在陳水扁時期也是增長型,或者說增長成為常態,一時成為判斷兩岸關係好壞的思維定論。面對蔡英文當局否認“九二共識”、惡化兩岸關係的圖謀,兩岸經貿、人員等交流的政治基礎、氛圍、環境、條件不同,大陸堅持“九二共識”、堅持兩岸交流的方向是走向統一、堅持兩岸關係發展趨勢要相向而行,在全力推進兩岸交流的同時也有一些調整。

因為蔡英文當局“恐中反中,抗中保臺”,造成兩岸交流進行一些調整。如2019年上半年,兩岸進出口貿易額為1044.8億美元。如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發布公告: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臺灣旅遊部門表示,9月陸客減少七成,國慶長假陸客只有以往三分之一,為11年來最低。如兩岸經貿,根據商務部統計,1至9月,兩岸貿易總額1648.7億美元,同比下降2.4%;其中大陸從臺進口1251億美元,同比下降6.4%;對臺出口397.7億美元,同比增長12.8%。臺灣相關部門的統計,下降要更大些。同時,臺商對大陸投資衰退幅度有所加大,根據商務部統計,1至11月實際利用臺資僅15億美元,全年不到20億美元,下降幅度較大。

兩岸交流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鋪路石”,兩岸經貿是和平發展的壓艙石,在基本面和基層交流向好的情況下,“量”的必要調整,更有利於發揮兩岸交流的正面導向作用。當然也有“4期疊加”的背景。

六、促統設計的展開和成果

作為大陸促統期的重要工作,是按照“1·2重要講話”的基本精神,是開始從“實現和平統一目標、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維護和平統一前景、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增進和平統一認同”等方面,全面推進促統工作。

作為大陸開展促統工作的具體成果,一是開始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根據“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臺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的指導思想和架構核心,圍繞相關要點和內涵,一年來,洪秀柱的青雁基金會、鬱慕銘的新黨代表團、高金素梅的臺灣各界人士代表團,與海研中心等提出深入進行民間協商、探討“一國兩制臺灣模式”、提出兩岸關係的多項共同倡議。這是大陸促統期的工作重點和基本任務。

七、臺灣牌和美國牌

2019年間,一直鬧忙的是蔡英文當局和美國一些政治勢力密切配合,同惡相濟。美國一些政治勢力,為把臺灣作為遏制中國大陸的工具,一直密謀要突破在臺灣問題的中國大陸底線、虛化“一箇中國政策”,突破中美3個聯合公報確立的政治基礎,同時為介入臺灣政治演變、操控臺灣“1·11選舉”提供便利。年內,美國的“臺灣牌”和蔡英文當局的“美國牌”聯手,重點有圖謀戰略連接的“突破”、把臺灣納入美國的“印太戰略”,圖謀高官往來的“突破”、以此來表明臺美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圖謀軍事合作的“突破”、強化美臺雙方的“實質關係”,圖謀“挺臺法案”的“突破”、形成所謂“臺美夥伴關係”。“四類突破”圖謀之下,也出現過蔡英文竄訪、過境美國、高層接觸面擴大,美國3年來4度軍售44.5億美元、以及8月18日準備80億的66架F16V戰機等惡性事件的發生。更要看到,在大陸主導下,“臺灣牌、美國牌”沒有在兩岸關係中掀起什麼波浪。

“美國牌”和“臺灣牌”式微,大背景是在中國大陸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開展“一帶一路”等新型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戰略中,臺灣問題已經沒有國際感光度;大背景是中國大陸在貿易摩擦中已經顯示出自己的優勢,所以“美國牌”和“臺灣牌”是泥牛入水水波不大,對兩岸關係演變、對島內政局走向的影響力都在收縮,更是無法阻擋大陸的對臺作為的推進。這是“4期疊加”的綜合結果。

八、選舉期和常態化

進入選舉期,也是“4期疊加期”,就大陸政策而言,國民黨和藍營的大陸政策相對穩定,承認“九二共識”,支持兩岸交流,相對來說在“選舉期”大陸政策的變動有限,韓國瑜等各候選人宣示,接受“九二共識”,推動兩岸交流,造福臺灣民眾。

與上述不同,民進黨當局大陸政策的功利性、政治性和“臺獨性”,2019年內到來十分瘋狂的程度。就兩岸政策的目的和性質來說,兩岸政策除了規範對大陸的行動同時,作為朝野較量、藍綠博弈的政治工具,成為選戰戰略和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選舉期”一般也成為綠營的“臺獨狂躁期”,大陸政策中的“臺獨因素”也在增加。特別是蔡英文方面在“九合一選舉”以後的“1·11選舉”中表現得尤為充分。就兩岸政策的任務來說,主要是對選民進行深度政治動員,爭取更多選票,已經成為蔡英文方面勝選的“葵花寶典”。就兩岸政策的策略手段來說,蔡英文的民調支持度雖然“很高”,但其深知既沒有政績基礎,又沒有人品基礎,更沒有政治基礎,所以故技重演,通過攻擊大陸,煽動對大陸的恐懼與仇恨,製造兩岸對立與對抗;誣衊大陸製造假新聞、干涉選舉、統戰以國共聯手等,作為爭取選票的“票房狠藥”,都是大陸政策的翻版。

臺灣“1·11選舉”蔡英文連任,兩岸關係嚴峻複雜態勢依然。一是蔡當局會時而表達“善意”,重申“維持現狀、不挑釁、不對抗”政策,講緩和講交流講對話,要兩岸交流和紅利,重點是圖謀確立“沒有‘九二共識’的和平發展”的政治定位。二是反對“一國兩制”,否認“九二共識”,通過“國安五法”、“反滲透法”等惡法,製造綠色恐怖,干擾兩岸交流,惡化兩岸關係。三是加大“倚美抗中”力度,在政治、經濟、科技、外交、軍事等領域,以及南海、香港、新疆等問題上,全面配合美對華遏制戰略。

對於兩岸關係嚴峻複雜的局面,大陸不僅有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成功作為,更有充分的現實準備,在新的一年裡,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發展兩岸交流交往,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方面,將取得更多成就。(作者:劉紅,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理事,北京聯合大學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