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蹲,請小心“信息疫情”

2月7日凌晨,小眾資訊提供平臺“煎蛋網”的創始人兼站長Sein在武漢家中發表博文“諸君,我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可能已經到了最壞的情況。”“現在肺部損傷已經開始出現,總處在缺氧狀態,而我買的製氧機京東永遠不發貨。”他自述從1月22日起出現不適後,按醫囑服用抗生素和免疫增強劑,

雖然前後3次CT均正常,但2月3日起開始出現心慌、呼吸急促,擔心因新冠感染引發肺部損傷和心肌炎,從5日開始按建議服用心肌炎藥物,6日晚上感到因缺氧意識模糊,他還在博文中說“臨時抱佛腳吃羥氯喹,但我清楚知道已經晚了,只有瑞德西韋才能修復肺部損失而羥氯喹生效又特別慢。所以,我要交代關於煎蛋的一些後事。”文章獲得大量關注和轉發,網友紛紛表達關切之情或伸出援手。

當天晚上8點20分,博主再次發佈更新,表示自己做了第4次CT,基本排除病毒感染,虛驚一場,感謝大家的關心。底下的留言也從“站長挺住”變為“煎蛋的站長差點自己把自己給嚇死”。

情報戰疫 | 家裡蹲,請小心“信息疫情”

煎蛋站長2月7日晚的更新(節選)

在這場讓人啼笑皆非的“小鬧劇”背後,也折射出了在新冠肺炎陰影之下,個體面對疫情所形成海量信息時的手足無措。大量正確的、錯誤的、有誤導性的報道、文章、數據、聊天記錄蜂擁而至,干擾著我們的情緒和判斷能力,在這樣信息過載和身體症狀的雙重壓力下,誰又敢說自己置於煎蛋站長的處境,能夠表現淡定呢?

  • 什麼是“信息疫情”

“信息疫情”的英文單詞infodemic,是信息(information)和流行病(epidemic)的組合。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傳染病防範主任Sylvie Briand博士指出,伴隨新型冠狀病毒的疾病疫情暴發的,是與病毒相關的信息疫情的暴發。“信息疫情”指的是過多的信息(有的正確,有的錯誤)反而導致人們難於發現值得信任的信息來源和可以依靠的指導,甚至可能對人們的健康產生危害。

煎蛋站長Sein就是信息疫情的受害者之一,他說“小區群裡每天在說哪棟樓有幾人中招了,哪家有人去世了。”心理上的恐慌,加上對於病毒的未知,讓他雖然做過3次CT依然不敢完全放心。呼吸困難後大劑量服用“可能的特效藥”羥氯喹,用各種網絡醫典給自己開藥,在心率加速體溫升高時服用25mg倍他樂克。信息疫情導致的恐慌情緒和不太對症的藥已經實實在在影響到了他的健康。

  • 信息疫情由來已久

信息疫情並不是第一次出現。Briand博士指出,歷史上,伴隨著每個傳染病的暴發,信息疫情都會同時暴發。尤其在傳染病暴發的初期,由於對新的疾病威脅很多信息未知,導致大量謠言和不實信息的出現。

情報戰疫 | 家裡蹲,請小心“信息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傳染病防範主任Sylvie Briand博士

在黃熱病(yellow fever)暴發時,有謠言說接種黃熱病疫苗的人在疫苗接種後一週內不能喝啤酒。世界衛生組織發現這一謠言的散佈和接種疫苗人數明顯下降之間有很強的關聯。

在埃博拉病毒暴發時,有謠言說進入診所接受治療的患者會被處死,他們的器官會被收集送到國外。這導致很多患者不願意進入診所接受治療。而當時診所雖然沒有治療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藥,但是加強對患者的輔助護理就能夠將患者的死亡率從超過75%顯著降低到30%-40%。不接受治療不但失去改善患者健康的機會,也增加了病毒傳播的可能。

  • 信息疫情從哪裡來

理解信息疫情產生的原因非常重要,信息疫情並不是憑空出現的,客觀上說,它出現的原因是人們確實有各種各樣真實的擔憂。而在疾病暴發的初期,與疾病相關的多種信息缺乏,這種信息的“真空”讓人們渴望填補信息上的空白,這給多種謠言和不實的信息以可趁之機。

另一方面,也有人在利益的驅使下故意發佈不實信息,謀取利益。美國電影《傳染病》中有一個重要角色艾倫,是一名擁有自己博客的自由職業記者,他早期就注意到網上流傳的一個小視頻,視頻中得傳染病的人在公交車上痛苦地倒地,口吐白沫並死去,當時人們對傳染病還一無所知。他猜測這不是一個個例,於是便在博客跟進。

情報戰疫 | 家裡蹲,請小心“信息疫情”

艾倫的博客

不過,這位“業餘記者”從來沒有打算深挖或是找尋真相。對於他來說,寫文章的目的就是賺錢。他積極地尋找各種蛛絲馬跡,基於片面的證據,編造一些唯恐天下不亂、抓人眼球的故事發布在博客上。這些故事看似“證據確鑿”,實則毫無依據。疫情大範圍暴發後,這位網上KOL開始利用自己在網絡媒體上的影響力(1200萬粉絲)踏上了“致富”之路。他在博客中謊稱自己得了傳染病,發燒38.3,並直播喝下一種水狀藥劑連翹,稱自己若是活到明天,就說明連翹管用。

情報戰疫 | 家裡蹲,請小心“信息疫情”

艾倫直播服用連翹

第二天,對疾病充滿恐懼的人們一窩蜂地哄搶連翹,甚至砸碎藥店玻璃動手開搶,讓原本平常的連翹價格高漲甚至有價無市。艾倫則事前將自己要炒作連翹的信息透露給對沖基金公司,從中牟利450萬美元。他的朋友卻因為相信了謠言,在搶購連翹過程中被感染死去。

影片所呈現的只是其中一面,其實就算沒有對沖基金,信息疫情本身就能給創造和傳播者帶來轉發和流量,而流量就是新媒體時代的硬通貨。

值得注意的是,能夠被廣泛傳播信息疫情,其本身不一定完全是虛假消息,它們往往真假摻半,通過部分真實的信息交換到讀者的信任,再摻雜一些虛構的,誤導性的消息,讓人真假難辨。

一些看似“無害”的信息疫情也會更容易傳播,人們往往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小心點總沒錯”的心態,在朋友圈或群內轉發,諸如“鍾南山團隊建議淡鹽水漱口可有效防止新冠病毒”那樣的謠

  • 與新冠病毒相關的信息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Briand博士指出,伴隨新冠病毒暴發的信息疫情之一是人們對接觸“具有傳染性的空氣”而感染病毒這一不實信息的擔憂。“當無症狀患者可能傳播病毒的報道出現之後,人們突然有這個印象,那就是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形成感染人們的 ‘病毒雲’,”她說:“而事實不是這樣的。目前病毒是通過飛沫傳染的,你需要親密接觸才會被感染。”

另一個與新冠病毒相關的信息疫情是關於治療新冠病毒的潛在療法。Briand博士表示,雖然研究人員在嘗試包括抗HIV藥物和抗埃博拉病毒藥物在內的多種藥物, 但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任何藥物對新冠病毒患者產生確切療效。然而,社交媒體上關於某種藥物有效的消息連綿不絕。這可能導致人們蜂擁而上,想獲得所謂的“有效藥物”(比如某種抗HIV藥物)。然而,他們獲得的藥物不但可能無效,而且這種蜂擁購買的行為可能導致這種抗HIV藥物的短缺。那些真正需要抗HIV藥物的患者反而無法順利獲取藥物,影響他們的健康。

情報戰疫 | 家裡蹲,請小心“信息疫情”

與新冠病毒相關的信息疫情

  • 如何消除信息疫情

1.給民眾最好的建議

Briand博士指出, 消除信息疫情的方式不是屏蔽信息,而是切實瞭解人們的需求和擔憂,根據已有的信息對他們獨特的擔憂盡力提出最好的建議。

疫情發生之後,鍾南山在媒體上表示存在人傳人現象,建議大家戴上口罩,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的“華山感染”發佈相關防護手段和注意事項,都對信息疫情的控制很有幫助。世界衛生組織的風險溝通團隊也分別與不同行業的代表進行對話,與包括航空公司在內的旅遊行業代表進行電話會議,對遊客和旅遊行業從業人員可能面對的潛在疾病風險進行了交流。

2.提升權威媒體的網絡檢索優先級

網絡和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讓信息疫情能夠迅速傳遍世界的每個角落,這是21世紀的社會面臨的獨特挑戰。畢竟互聯網並無國界、也無海關,控制擴散談何容易。為此,世界衛生組織與多個網絡平臺達成合作,確保從值得信賴的來源傳遞的信息能夠出現在網絡搜索結果的開頭。例如,谷歌(Google)的搜索引擎針對新冠病毒相關的搜索啟動了名為“SOS alert”的搜索機制。在谷歌搜索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詞條會顯示一個沒有廣告的搜索結果頁面,而且搜索結果中會優先出現 世界衛生組織等官方機構提供的信息。谷歌也會在搜索頁面上標註“SOS alert”。

情報戰疫 | 家裡蹲,請小心“信息疫情”

谷歌搜索頁面

3.建立值得信賴的傳播渠道

值得信賴的傳播渠道在信息流通中可以起到“放大器”的作用,與這些渠道的溝通能夠幫助將準確的信息更廣泛地傳播給大眾。 世界衛生組織從2月5日起,每天都就新冠病毒的進展召開新聞發佈會,爭取第一時間將準確的信息傳播給媒體。

情報戰疫 | 家裡蹲,請小心“信息疫情”

WHO關於新冠病毒的每日新聞發佈會

Briand博士強調,在很多與新冠病毒相關的信息未知的時期, 我們不能等到信息完備時才與大眾溝通。我們需要澄清的是哪些方面是科學研究已經證實的,哪些還是未知的,並且基於證據提供幫助人們保護自身和家人的建議。希望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我們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從而能夠更好地解決人們的憂慮。

4.確保官方信息的準確及時

準確、及時的官方信息不僅僅有利於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其本身也是針對信息疫情最好的“特效藥”。而政府不夠及時、公開、準確、透明的報道會加速信息疫情的蔓延,甚至反而讓信息疫情看上去更可信。

電影《傳染病》中疾控中心主任基弗在與艾倫的電視直播連線中因為自己曾向公眾隱瞞了該疾病的基本傳染數(R0),被對方懟得啞口無言,也讓他“連翹無用”的辯駁變得無力,民眾對艾倫的連翹“神藥”更加深信不移,艾倫被某些粉絲奉為“先知”。這樣的影響一直持續到疫苗被研發出來,艾倫被警察以涉嫌證券欺詐、合謀、過失殺人逮捕後,仍有粉絲為他奔走,使其獲得保釋。

5.追蹤謠言,及時闢謠

針對廣泛傳播的謠言,在公眾無法分辨真假時,專業機構可以履行闢謠職責。例如世界衛生組織正利用現有的世界衛生組織流行病信息網絡,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的風險溝通和“謠言傳染病”管理團隊,積極追蹤多語種疫情相關錯誤信息。其次,“謠言傳染病”管理團隊正在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媒體部門密切合作,向更廣泛的受眾傳遞疫情信息,其中包括在世界衛生組織網站、社會渠道以及媒體上開設“闢謠者”欄目,並通過與專家直播問答的方式來闢謠。

參考文獻:

煎蛋網.諸君,我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 . https://wwww.huxiu.com/article/338489.html.

煎蛋網.諸君,我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更新2] . http://jandan.net/2020/02/07/bye.html?_t=t.

藥明康德.病毒之外,“信息疫情”同樣會危害健康 . https://www.sohu.com/a/370984798_282570.

WJG.Nopandemic, just ‘infodemic’—WHO official . https://tribune.net.ph/index.php/2020/02/05/no-pandemic-just-infodemic-who-official/.

李 釗.控制“信息疫情” 加強國際合作——國際組織呼籲加大與新冠肺炎相關虛假信息鬥爭力度 .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0/0211/c14739-31581144.html.


更多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