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特殊的感謝信為何帶著“抱歉”?原來一場誤會讓95歲老人家屬“著急”了……

“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居委幹部他們也是普通,他們也有家人,每天奔波於社區,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家屬對於他們有的只是感恩!”2月15日,曹家渡街道黨工委收到一封武南居民區萬春街居民家屬送來的感謝信,“我本來想去12345熱線澄清事實,但是電話一直佔線,只能採用這種方式道歉!”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居民送感謝信來道歉?原來,2月12日上午,曹家渡街道收到12345熱線投訴件,武南居民區萬春街一戶居民家屬反映,因家人均不在上海,同住的遠房親戚發熱在醫院留院觀察,家中只有一位95歲老人,幾乎48小時沒怎麼吃喝,日常生活有困難。接報後,街道工作人員立刻與老人取得聯繫,老人反饋說居委會對自己照顧很好。

究竟是投訴?還是感謝?2月10日下午16:30時,曹家渡街道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接到通知,武南居民區萬春街有一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需要居家醫學觀察。17:00時,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委會、派出所組成的三人流調小組叩開了萬春街一戶居民家的房門,為95歲的老人測量體溫,採集健康信息,落實居家醫學觀察安排。

这封特殊的感谢信为何带着“抱歉”?原来一场误会让95岁老人家属“着急”了……

這位老人的子女或在外地或在國外,平時由老人的侄女同住並幫忙照顧。2月10日,老人同住的侄女因心臟病發且有發燒,自行到醫院看病,在就診過程中被醫院告知作為疑似病例需要留院觀察。這個消息在老人子女的微信群裡炸開了鍋。家中只留老人一人怎麼辦?老人一日三餐怎麼辦?

其實,居委會早就也接到了老人子女的來電,武南居委會主任朱敏一邊安撫老人情緒,落實居家醫學觀察的各項安排,一邊聯繫老人子女,時時保持溝通,想方設法做好老人生活保障。當天晚上,在徵得老人子女同意後,朱敏把自己的加班晚餐一份漢堡送到了老人手上。

2月11日上午,居委會主任朱敏和社區醫生一起上門探望,為老人測量體溫,得知老人常用藥沒有了,替老人配好藥送上門;中午,老人遠在外地的女兒為老人點好外賣送到小區門衛處,朱敏把外賣送上樓送到老人手裡;下午,朱敏又聯繫好相關部門上門為老人做環境消毒。

2月12日,街道收到12345熱線轉來的投訴,原來是老人國外的家人,由於存在時差誤以為老人生活照料沒落實,情急之下誤打的電話。當接到老人外地子女打來的道歉電話時,朱敏留下了眼淚,不是因為委屈,而是老人家屬的那份信任。2月13日,暫時留院觀察的老人侄女,經醫院診斷解除了疑似,出院回到了家裡。朱敏依然每天幫助他們做好測量體溫等居家觀察工作。

这封特殊的感谢信为何带着“抱歉”?原来一场误会让95岁老人家属“着急”了……

不善言辭的朱敏說,“我做了居委主任的工作,這就是我的責任。”在這場阻擊疫情的“硬核戰”中,每天都上演著相似的故事,平凡中帶著感動、溫暖,其實這就是“小巷總理”的情懷,“社區守門人”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