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口近億,國土卻僅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呢?

一排糖_gvw


從排名上

看越南排第三22億美元佔世界出口價值的8.3%。作為彈丸小國的越南這是十分驚人的成集,越南是一個在水稻生產方面具有特殊比較優勢的國家。據國際水稻研究所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稱,目前,稻米產業在越南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稻米土地佔該國耕地面積的82%。大約52%的越南大米是在湄公河三角洲生產的,另外18%是在紅河三角洲生產的。超過1500萬小農戶從紅河和湄公河三角洲的稻米中獲取生計,但以稻米為生的小農戶數量正在下降。在湄公河三角洲的安江省,一個普通家庭每月只能從種植水稻中賺取100美元,約佔咖啡種植者在越南中部高地的五分之一。

越南稻米行業面臨的挑戰

小農戶努力滿足優質大米市場日益增長的質量要求。在越南和湄公河地區的其他國家一樣,土地使用增加的趨勢與農藥使用量的急劇增加密切相關。小農通常缺乏生產優質大米的必要技術。此外,與專門研究香米的競爭者相比,越南稻米品質往往具有低或中等品質。


無組織的小農戶進入市場的機會有限。雖然稻田最好能覆蓋2-3公頃,但越南稻農的平均耕地面積約為1英畝(0.5公頃)。農民的小規模農場和缺乏組織破壞了他們作為潛在商業夥伴的地位,使他們成為價值鏈中的弱勢行為者。組織成農民團體的農民有更好的機會從大米中獲得可觀的收入。然而,即使是農民組織也在努力滿足優質大米市場的需求,因為與私人參與者的聯繫不力,缺乏市場信息,以及組織管理缺乏專業性。向商業農民組織的轉變將有助於改善農民進入市場的機會。


稻農越來越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2016年,估計有129萬噸越南大米在90年來遭遇該國最嚴重的乾旱。至少有221,000公頃的稻田受到乾旱和相關的鹹水入侵的影響,近200萬小農和貧困家庭的生計受到影響,特別是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飯碗”中。


目前越南的水稻生產實踐仍然是投入密集型的,不利於環境和人民。水稻種植區的越南土壤營養成分很差,無法立即將其用於其他作物如玉米。稻田是甲烷的主要生產國,甲烷是一種導致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環境友好型技術和實踐可用,但仍然有限,儘管最近推動了該行業的更多可持續性,如3/3 +和1m5R政策所示。



越南政府出臺政策鼓勵大米生產

加強農民組織,提高他們與大米公司和超市建立包容性業務關係的能力。我們通過提供營銷,商務談判,生產計劃和業務規劃方面的培訓來實現這一目標;

提高稻米價值鏈的可持續性,性別敏感性和青年包容性 ;

測試使用參與式保證系統作為根據SRP標準生產的大米質量保證機制的可行性。基於我們建立和支持安全和有機蔬菜參與式保障體系的經驗,我們正在調整方法和培訓,以適應越南的稻米環境。

促進公司與FO之間長期包容性業務關係的發展。Rikolto使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小農和公司更好地合作。其中包括CIAT和Sensemaker的Inclusive Business Scan開發的LINK方法。

擴大水稻價值鏈的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做法。因此,我們通過Rikolto的國際稻米群,密切記錄我們的方法和試點經驗,以支持政策制定者,私營部門和國內和國際其他行動者的循證宣傳。


經濟愛好


我曾經因為工作去過越南。

當地人告訴我們他們的水稻是一年可以收穫三季的,特別高產。

有人可能問三季稻的話土地豈不是累死了,肥力會不會沒有了?其實我當時和你一樣的想法,問過後才知道,當地經常發大水,可以淹到三層樓高,水退去後留下一層淤泥,就成為很好的肥沃的土地了。

我們在當地經常看到高樓的外牆上有水淹的痕跡,看著很嚇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樣原因才能生產三季稻,但是的的確確他們是一年可以豐收三次的。


我的房子我做主


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自媒體人,縱橫認為,我們還是應該關心關心三農,成天開車沒啥意思,我大學畢業論文就是農產品期貨(優秀),本來想要服務三農的,奈何畢業的時候家裡拆遷、佔地,沒辦法,只能靠寫文章餬口。


作為一個東北的農村人,縱橫更是對大米這個問題一直都有著較為深入的研究,因為我是一頓不吃大米飯就渾身難受,東北地區的大米一個是遼河附近的大米一個是黑龍江地區產的大米,都特別好吃,從我的同學情況來看,他們可以離開東北,但是他們離不開東北的大米,尤其是一個湖南同學,在東北讀完中學、大學後,回到湖南竟然跟我們“要飯”,讓人郵寄大米!

以東北水與越南水稻種植情況對比,分析越南水稻為何能夠出口

相對於南方大米,為何東北大米讓人難以忘懷?答案我想和地域氣候有一定的關係,東北是黑土地,地質肥沃,而且氣候較為寒冷,一年只能生產一茬,大米口感好,煮熟後特別香。

相比較來說,我國緯度跨度大,氣候不一樣,長江流域一年一熟,而海南地區可以達到一年三熟。

越南整體都是熱帶氣候,高溫多雨,一年三熟,所以,單從氣候上來說,越南大米產量就應該比東北多三倍。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東北三省總人數在1.2億人左右,2012年水稻種植面積518萬公頃,總產量達2171萬t,一年一熟不但能夠自給自足還是全國商品糧基地;

而越南總人口不足一億,2016年人口9342萬人,2016年水稻種植面積接近779萬公頃,一年三熟,總產量達到4360萬t,從這個數據來看,越南和中國東北在總人數差不多的情況下,水稻種植面積略多一些,總產量是東北的二倍,(越南可能種兩熟)。

這樣來算,越南大米想不出口都不行。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也僅是東北和水稻主產區能夠完成水稻的自產自足,其他地區,不產水稻的地區也以大米為主食,造成中國大米的短缺,2000年的時候,我國大米的大米總量在自足的情況下,每年能夠出口300萬t,然而到了2013年我國稻米不但不能出口,反而需要進口224萬t來滿足缺口。

越南原來也有過大米靠進口的尷尬局面

越南雖然在水稻種植面積上以及氣候上佔據生產水稻的優勢,然而越南的水稻生產及出口之路卻極為漫長。

在越南戰爭爆發前,越南一直是大米淨出口國,然而越南戰爭在1963年爆發後,越南的大米不但不能自給自足,反而需要進口,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每年需要進口100萬噸大米。

戰爭結束後,越南由於生產組織形式的落後,在1975年到1988年之間,依然沒有擺脫產水稻大區需要進口水稻的尷尬局面,當時越南政府搞了農業合作社,老百姓缺乏生產積極性,水稻產量不斷下降,1881年為了搞活經濟,越南實行合同制,包產到戶,農民種植水稻除了向國家交一部分外,剩下可以在市場上銷售,這段時間越南水稻以緩慢的速度增長。

越南大米由進口轉變為出口的過程

但是到1987年時,水稻產量不增反降,越南政府在這樣的情況下重新制定農村經濟政策,進行農村經濟改革,將土地租賃給農民10-15年,這就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得農民願意在土地上進行更大的投資以改善土壤狀況。

新政策實行以後,越南的水稻種植面積不斷增加,1975年越南水稻種植面積不足五百萬公頃,而到了1996年之後,播種面積達700萬公頃,2013年更是高達790萬公頃的歷史種植新高。

儘管越南水稻種植面積不斷增加,但是水稻的單產一直都是問題,越南戰爭期間一公頃單產水稻1.5-2t,1989年每公頃達到3t,進入21世紀後,水稻的單產上升到每公頃4-5t,2015年越南水稻每公頃單產可以達到5.65t。

越南水稻單產的提高,其實跟引入中國雜交水稻密切相關,1992年開始引進雜交水稻,因為雜交水稻生育期短,複種指數高,在雜交水稻不斷推廣的過程中,越南水稻的單產不斷提高。

越南農村經濟改革後,越南稻米以10%的速度高速增長了幾年,到1990年出口量可達200萬噸,佔世界市場的將近五分之一。

2004年越南僅次於泰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國,2012出口772萬t,超過泰國成為世界第一稻米出口國。


史論縱橫


越南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國家,全國有近9500萬人口,國土總面積僅33萬平方公里,並且還是多山之國,可耕種面積並不多。


然而越南卻是糧食出口第二大國,僅次於印度。2018年越南農產品出口總額高達40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6%。

為什麼越南人多地少,還能實現糧食大量出口呢?我覺得大概原因有兩點。

首先,糧食出口並不一定代表人均口糧充裕,譬如印度是第一大糧食出口國。但印度14億人國土面積300萬平方公里,有可能保障所有國民都能填飽肚子嗎?

顯然做不到,照樣有很多貧民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但這與糧食出口沒有必然的聯繫。


再如越南,山區多,主要產糧區在紅河三角洲與湄公河三角洲。這兩個地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加上越南可播種三季水稻,自然可以有大量的糧食出口。

但對於土地貧瘠且地少的地區來說,很有可能就會出現糧食短缺的現象。而紅河與湄公河的農民,不可能會白送糧給其他人吃,沒錢購買那就只能出口了。

但這並不是說越南一定會出現與印度類似的情況,只是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其次,雖然越南已改革開放多年,但政府仍極度重視農業,並把成為農業發達國家,作為主要追求目標。


因為越南目前的製造業主要還是以外資為主,短期內也不會有所改變。因此需要繼續大力發展農業,發揮穩定降壓的作用。

越南政府財力也很有限,但在水利設施、農業基礎設施及農業補貼方面投入很大。並且鼓勵山地開荒,禁止工業佔用耕地。

正因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才使得越南的農業生產總值,每年能獲得2%~3%的穩步增長。這也是越南在短短30年時間裡,由糧食進口國一舉成為第二大糧食出口國的主要原因。



花木童說史


越南還沒有我國的雲南大,人口接近中國的8%,領土是中國的3%,也沒有大平原,山地和高原佔全國領土的三分之二,可它卻是世界上第二大大米出口國,僅次於泰國,我國的進口糧食其中就來源於越南,不奇怪:


越南水稻高產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幾方面:

一,上天的恩賜,自然條件太好了。耕地面積佔國土面積的60%,共有3億畝稻田,主要位於北迴歸線,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炎熱,降雨量充足。氣候溼熱 並且土地肥沃 ,湄公河河流域的土地超級肥沃。每當發大水,就會從上游沖刷大量肥沃的泥漿,適合種水稻陽光充足 ,水稻能一年三熟,僅水稻就佔耕地面積的3/4。能畝產1千公斤。



二,最主要的原因。這得感謝我們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教授的“雜交水稻”。越南把雜交水稻引進已有20多年了,每公頃6400公斤。2017年,破紀錄4500萬噸,大米出口全球150多個國家,銷售總額26億美元。

三,他們國家的大力支持,補貼。越南政府在農業投資建設上大力支持, 水利工程設施投資國家買單,加強技術培訓,合理管理,農業行政管理和科研教育系統普遍,53個省的農業廳都設有省級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四,不斷的擴大糧食的種植面積,特別是南方九龍江平原的糧食開發,大搞水利建設,引進淡水沖洗鹽鹼地,變鹽鹼地為高產田。

五,越南的勞動力充足,農業人口占比很大,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5%。所以他們有更多的人從事農業生產,農業耕作的歷史悠久。另外還出口咖妃,果蔬,腰果等。


所以他們國家糧食大量出口不足為奇。我國的耕地面積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和東北地區,我國是世界名副其實的第一糧食生產國家。東北是中國最大的糧倉,東北三省糧食總產量達11874萬噸,另外我國也在積極開發海邊鹽鹼地和西部沙漠戈壁的農業價值,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我國主要發展工業,商業……我國製造業總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汽車家電手機等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


小姐姐講史


中國的大米產量冠絕全球,中國生產了世界近1/3的大米,但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且生活水平一直在不斷提高,大米的消費量也很高,而越南原本就是一個大米生產大國,且人口只有中國的1/14,自然有許多剩餘大米出口

越南是世界上主要的幾個大米出口國之一,雖然越南的大米總產量遠不及中國,但是相比于越南的耕地面積來說,越南的大米產量已經非常高了。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2017—2018年度中國的大米產量約為1.435億噸,佔世界大米產量的28.9%,全球近1/3的大米都產自我國。

不過雖然產量大,中國消費大米的市場也是無比巨大的,作為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的大米消費量是非常驚人的。去年中國出口大米190萬噸,而進口大米數量是500萬噸,這一出一進,中國去年淨進口310萬噸大米。(中國的大米產量極高,排名世界第一,後面2到5名的大米產量加起來才跟我差不多)

相比之下,越南在2017-2018年度的大米產量為2800萬噸,是中國大米產量的約1/5。

雖然越南大米產量不及中國的零頭,但越南的人口相比中國也少了很多,越南人口為9554萬,不到一個億,只有中國的1/14,對大米的消費能力肯定不及中國,所以越南去年出口大米690萬噸,世界上第三大大米出口國。

(越南人口雖然也不少,但跟中國沒法比)

除了人口比中國少很多以外,越南的大米產量確實很高,其中有以下幾個原因。

耕地面積廣大

廣大的耕地是保證糧食產量的根本。越南的國土面積雖然不大,只有32.9萬平方公里,甚至不如日本面積大(日本面積37.79萬平方公里)。但越南的耕地面積卻遠超日本。

相比於多山的日本,越南在北部的紅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都是面積不小的平原地帶,這裡地勢平坦,自古就是重要的農耕區。截止到2018年,越南有1.41畝耕地。日本雖然國土面積比越南大,但耕地只有6160萬畝,尚且不及越南的一半!

(越南北部和南部擁有大片的平原地帶,適宜開發成耕地)

氣候適宜

由於地處熱帶地區,越南的自然環境也是非常適合大米生長的。

水稻是一種喜溫、喜熱農作物,種植水稻需要充足的淡水資源,且種植水稻還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越南則全部滿足了這些需求。

越南國土全部都位於熱帶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多雨、高溫、光照充足。得益於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越南北部的紅河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成為世界著名的水稻產地。

做個簡單的對比,由於光照溫度充足,越南的許多稻田能做到一年三熟,而中國則很少有地方做到一年三熟,一年兩熟的地方極少。而中國東北由於熱量光照不足,雖然單次產量很高,但只能一年一熟。

也就是說,越南很多稻田一年可以收穫三次,而咱們只能一年收穫兩次或一次,少部分地方才能做到一年收穫三次。相比之下,越南大米的收穫次數更多,其畝產自然會更高。(越南稻田)

積極引進先進品種

越南自古就盛產優良的水稻品種,早在北宋年間,中國就從越南引進高產的占城稻。這種水稻性早蒔、早熟、耐旱、粒細,宜於高仰之田,對北宋時期的人口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上世紀90年代初,越南效法中國,推行革新開放,從中國引進了許多優質雜交水稻品種。中國的雜交水稻不僅高產,而且抗倒伏能力極好,這對於越南來說十分重要。

越南雖然氣候很適宜水稻生長,但越南也是颱風的高發地區,強烈的颱風過境會給水稻生產帶來極大危害,而擁有極好抗倒伏能力水稻就成為越南農民最為需要的種植品種。

目前越南的大米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印度和鄰國泰國。

不過越南的大米總產量是高於泰國的,只是由於越南人口比泰國多了2000多萬,因此越南對大米的消耗也比泰國多,導致越南在大米出口量上屈居泰國之下。

至於印度,說實話印度的人口和中國差不多,大米產量卻遠不及中國,自己生產的大米產量根本就不夠吃。只是為換取急需的外匯,印度才大量出口農業產品。


千佛山車神


木叔提醒大家,越南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國家。他們這些年發展不錯,有很多有利條件,有些甚至可能我們都不具備。

作為一個小國,確實存在很大發展潛力的。

第一,確實如題目所言,越南人口很多,有9600多萬人。

人多對發展中國家來講,不算是一件壞事,特別是受教育人口更多的話,還是好事。

好在哪裡?因為人口紅利嘛!

所謂人口紅利用在經濟發展上,就是可以低成本的製造大量工業產品。比如服裝鞋帽、比如代工電子器件等。

(這是越南胡志明市的夜景)

如今你買相機可能會發現,大部分都是越南製造或者印尼製造,這兩個國家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集中承載了騰籠換鳥後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落戶。

這是新興國家而言發展道路上的必由之路。我們也經歷過,才有如今發展的底子。

如今,包括越南、印尼、印度等,正在複製這個模式。

也就是說在給經濟騰飛打基礎。

第二,越南農業水平和工業水平都在進步。

越南是傳統的農業國,大米是傳統作物,因為水田多。

而且越南歷史上一直是大米出口國,除了越南戰爭那十幾年中斷之外,其他時間幾乎都是出口。

原因很簡單,和泰國出產大米類似,越南的大米產量很高。我們北方種植一般是一季稻,因為氣候只允許它們一年成熟一次,而越南的大米則是三季稻,就是因為當地氣候適宜。

這意味著什麼?當然是產量高啊。一年可以有三次收穫的機會。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產量高,但味道肯定比不上我們這邊的東北大米。既是品種不同,也是土壤肥力不同。雖然越南水田縱橫,也總髮水,但這樣的肥力和東北黑土地那種殷實的土地是不一樣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越南能以9600多萬人口,年產3000多萬噸大米,絕大多數出口的規模,說明該國老百姓還是很勤勞的。

他們也有改革開放,而且工業水平也在進步。

到越南去的一個最深印象就是像我們改開之初90年代的南方,大家都在談論經商辦企業,或者談論如何搞創業。

越南自己的革新開放也有30年曆史了,這麼多年來越南也建立了幾個特區,據說還要再開設特區,這些讓越南的經濟發展有了更大依託。

所以該國GDP在過去的20年裡平均增速位6.5%左右,最高時差不多到了9%。

越南長期保持穩定、經濟快速發展、老百姓又勤勞,還積極和全球各國,包括老對頭美國發展友好關係,所以這個國還是應該多留意的。


木春山談天下


為什麼越南大米不但能養活本國一億多人口,而且還是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國,僅次於泰國,越南去年大米出口高達600多萬噸。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可耕地面積。我國陸地國土面積雖然是越南的30多倍,但可耕地面積只有18億畝,人均可耕地面積更是少的可憐,人均只有1.28畝,遠遠低於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積。而越南陸地國土面積331688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佔25%,大約1.38億畝,人均可耕地面積1.38畝,比我國人均可耕地面積1.28畝還高。

第二,氣候環境。越南地處北迴歸線以南,高溫多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1500~2000毫米。雨水充沛,氣候適宜,極其適合水稻的生長。 加上越南擁有縱橫交錯的無數河流,越南河流每年提供3100億立方米水。河流系統的水流每年分成汛期和枯期,汛期佔整年水量的70~80%,雖然經常導致水災,但同時也帶來了肥沃的土壤。其中最有代表的湄公河和紅河就形成了廣袤的沖積平原,土地極其肥沃。

第三,越南獨特的氣候環境使得一年可以種植三次水稻。去過越南農村特別是南方農村的朋友就會發現一種很奇特的現象,同一個地方,有的水稻剛剛種下,有的已經長到一半,有的又正在收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就是因為越南獨特的氣候環境所致。他們種植水稻不像我國,受節氣的影響,種早或者種晚都不行。他們啥時候有空就啥時候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獨特的現象,反正全年都可以種,什麼時候種都不影響。

第四,我國水稻播種面積只佔全國糧食作物的四分之一,大概4.5億畝,但我國水稻每年只能種植兩次甚至很多地方只能種植一次,產量保持在2億多噸。而越南雖然耕地面積只有1.38億畝,但大部分耕地面積以種植水稻為主,再加上一年可以種三次,以2017年為例,越南的水稻產量就高達4300萬噸。這就是為什麼有著近億人口,而國土面積只有我國三十分之一的越南,不但能養活本國人口還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國的主要原因了。


阿生懂越語


越南人口近億,國土卻僅有中國的三十分之一,為何還有大米出口呢?


小編我曾去過越南旅遊,越南妹子多,而且長得很水靈,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有人說是因為越南的米好,但是越南單位之地為何大米如此高產呢?小編給您解析。

一、中國大米多,養活的人也多

有人說,難道中國大米產量低嗎?其實,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2018年度中國的大米產量約為1.435億噸,佔世界大米產量的28.9%,全球近1/3的大米都產自我國,我們的大米產量冠絕全球,但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且生活水平一直在不斷提高,大米的消費量也很高,作為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的大米消費量是非常驚人的,去年中國出口大米190萬噸,而進口大米數量是500萬噸,這一出一進,中國去年淨進口310萬噸大米。

越南人雖然不少,但和中國比不是一個數量級別,而越南原本就是一個大米生產大國,雖然越南的大米總產量遠不及中國,但是相比于越南的耕地面積來說,產量是很高的,而且越南人口只有中國的1/14,自然有許多剩餘大米出口。

二、越南大米能出口要感謝一箇中國人

這個人就是袁隆平!上世紀90年代之前,越南經歷了抗法戰爭、抗美戰爭以及中越邊境戰爭後,越南水稻生產長期難以發展。而當1991年蘇聯解體後,失去靠山的越南不得不北上我國求和,隨即兩國關係恢復正常化。

而後越南開始和我國展開了多領域的合作,尤其是農業。1992年開始,越南從我國引入雜交水稻技術。相比於傳統水稻,雜交水稻生育期短,複種指數高,能夠極大提升水稻產量。於是隨著雜交水稻的不斷推廣,越南水稻的單產量不斷提高。

不僅如此,越南在雜交水稻技術的引入上還做到了與時俱進,這使得水稻產量能夠長期保持穩定。2002年,為表達對袁隆平院士的感謝,越南授予他“當代神農”的勳章。可以說,我國雜交水稻技術,是越南水稻得以不斷提升並大量出口的重要原因。

三、越南氣候適宜,大米一年三熟

由於地處熱帶地區,越南的自然環境也是非常適合大米生長的。水稻是一種喜溫、喜熱農作物,種植水稻需要充足的淡水資源,且種植水稻還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越南則全部滿足了這些需求。越南國土全部都位於熱帶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多雨、高溫、光照充足。得益於這些優越的自然條件,越南北部的紅河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成為世界著名的水稻產地。

做個簡單的對比,由於光照溫度充足,越南的許多稻田能做到一年三熟,而中國則很少有地方做到一年三熟,一年兩熟的地方極少。而中國東北由於熱量光照不足,雖然單次產量很高,但只能一年一熟。

四、越南女娃不但好看,而且非常勤勞

越南的很多女孩子很漂亮,鵝蛋臉,身材高挑勻稱,皮膚白皙,眼睛大大,基本上是雙眼皮的,走在街上經常會看見騎在摩托車上的越南美女,讓人忍不住多看,越南的電影院是越南美女最集中的地方,她們的精心打扮會讓你眼前一亮。這些女娃不但長得好,而且很乾起農活也是一把好手!

小編曾在雲南河口縣旅遊過,河口縣與越南老街省僅隔著一條河,從越南老街省到河口縣,非常方便,手續也很簡單,因此河口縣內就有不少的越南人在售賣水果、農副產品什麼的,她們幾乎是每天都要挑著從越南帶過來的水果、農副產品過邊境,到中國來賣。這些越南女人,穿著樸素,很多習慣性地帶著越南的斗笠,雖然常年被曬,臉上已經是飽經風霜,但還是能夠感覺到她們當中很多人年輕時候應該長相清秀,據她們說,越南7成女性在家務農,都是種大米的高手,她們相信勤勞致富,而且很羨慕中國的快速發展,很多人還願意嫁到中國來。

也難過,現在越南妹子在內地很手歡迎。


葛大小姐


關於這個問題,越南表示:產量高怪我咯?

作為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越南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雖說“熱帶地區無強國”,但地處熱帶的越南戰鬥力卻相當強悍;雖說熱帶地區土壤貧瘠,但越南卻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尤其是水稻生產。

今天的越南,雖然水稻種植面積遠遠不及我國和印度,但越南卻是的水稻產量卻出奇地高,2018年達到4425萬噸,排名世界五,僅次於我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孟加拉國。

而因為越南人口只有9460萬人(2018年),因此人均水稻產量接近500公斤,所以越南有足夠的水稻用於出口,今天的越南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水稻出口國,僅次於印度,平均出口量高達600萬噸。

今日的越南國土面積只有32.96萬平方公里,對應人口來看越南完全是一個人口大國,那麼為何這樣的人口大國還有大量的稻米出口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自然條件優越

雨熱同期的優越條件,是越南水稻產量較高的根本原因。

相比於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越南緯度更低,平均氣溫更高,水稻可以實現一年三熟。這意味著同樣面積的土地,越南水稻可以比一年一熟的東北和一年兩熟的長江流域產量至少高出1/3。

今日的越南,自937年獨立以來,在近千年的擴張中,牢牢佔據著紅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面積較大的沖積平原為越南提供了面積較大的優良水稻產地,今日的越南水稻種植面積超過700萬公頃。

因為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因此越南自古以來人口稠密。雖然大量的人口拉低了水稻的人均產量,但對於水稻種植這種勞動密集型農業而言,人口多反而能極大促進水稻產量的增長。

雖然今天的越南境內除紅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外,境內分佈著大量山脈,國土上山地廣佈。但由於人口密集,一方面農民可以將稻田開闢到海拔更高的位置,推行梯田農業;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也為土壤的改良提供了可能。

自然條件下熱帶地區由於養分流失嚴重,土壤呈強酸性的磚紅色,即磚紅壤。而經過人類的不斷改造,形成了灰色的肥沃水稻土。由於越南自古人口稠密,土壤改造的歷史悠久,因此越南境內水稻土面積廣佈,這為水稻的高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2、政策傾力支持

今日的越南,對我國而言可以說是有樣學樣,不僅國旗比較相似,連發展路線也是照葫蘆畫瓢。

在上世紀80年代,在我國開始了恢宏壯麗的改革開放後,越南也於1986年開始了“革新開放”政策。

和我國改革開放前先解放農村生產力一樣,越南在確立了革新開放政策後,也對農村生產模式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水稻產量隨之水漲船高。

由於越南政府除了提高水利設施水平外,還為農戶提供相當優厚的扶持,比如對每個農戶提供最高5000萬越盾的貸款等,這極大地提升了越南水稻生產抵禦天災的能力,確保了越南水稻產量的連年增長。

另外,由於越南開放了水稻交易市場,這使得生活水平相對較低的越南農民更傾向於生產更多水稻提高家庭收入,於是水稻產量連年增長。

2015年,越南政府開始推廣“大農田”水稻生產模式,即企業與農戶簽訂合同,實施農田連片拼作,並由企業提供資金、化肥、種苗和技術,農民將收穫的稻穀銷售給企業,由企業統一加工、存儲和悄售。此模式儘可能集中土地資源,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使水稻產量再度提升。

3、先進技術引入

越南水稻產量的連年增長,很大程度上的得益於優質水稻的引入。

雖然宋元時期我國曾引入產量較高的占城稻,提升了我國南方水稻的品質和產量,但現代越南的水稻大部分都來自於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

上世紀90年代之前,越南經歷了抗法戰爭、抗美戰爭以及中越邊境戰爭後,越南水稻生產長期難以發展。而當1991年蘇聯解體後,失去靠山的越南不得不北上我國求和,隨即兩國關係恢復正常化。

而後越南開始和我國展開了多領域的合作,尤其是農業。1992年開始,越南從我國引入雜交水稻技術。相比於傳統水稻,雜交水稻生育期短,複種指數高,能夠極大提升水稻產量。於是隨著雜交水稻的不斷推廣,越南水稻的單產量不斷提高。

不僅如此,越南在雜交水稻技術的引入上還做到了與時俱進,這使得水稻產量能夠長期保持穩定。2002年,為表達對袁隆平院士的感謝,越南授予他“當代神農”的勳章。可以說,我國雜交水稻技術,是越南水稻得以不斷提升並大量出口的重要原因。

不過,由於越南水稻基本一年三熟,所以生產期較短的越南水稻在品質和口感上遠遠不及我國長江流域及東北等地出產的稻米。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