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口近亿,国土却仅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为何还有大米出口呢?

一排糖_gvw


从排名上

看越南排第三22亿美元占世界出口价值的8.3%。作为弹丸小国的越南这是十分惊人的成集,越南是一个在水稻生产方面具有特殊比较优势的国家。据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称,目前,稻米产业在越南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稻米土地占该国耕地面积的82%。大约52%的越南大米是在湄公河三角洲生产的,另外18%是在红河三角洲生产的。超过1500万小农户从红河和湄公河三角洲的稻米中获取生计,但以稻米为生的小农户数量正在下降。在湄公河三角洲的安江省,一个普通家庭每月只能从种植水稻中赚取100美元,约占咖啡种植者在越南中部高地的五分之一。

越南稻米行业面临的挑战

小农户努力满足优质大米市场日益增长的质量要求。在越南和湄公河地区的其他国家一样,土地使用增加的趋势与农药使用量的急剧增加密切相关。小农通常缺乏生产优质大米的必要技术。此外,与专门研究香米的竞争者相比,越南稻米品质往往具有低或中等品质。


无组织的小农户进入市场的机会有限。虽然稻田最好能覆盖2-3公顷,但越南稻农的平均耕地面积约为1英亩(0.5公顷)。农民的小规模农场和缺乏组织破坏了他们作为潜在商业伙伴的地位,使他们成为价值链中的弱势行为者。组织成农民团体的农民有更好的机会从大米中获得可观的收入。然而,即使是农民组织也在努力满足优质大米市场的需求,因为与私人参与者的联系不力,缺乏市场信息,以及组织管理缺乏专业性。向商业农民组织的转变将有助于改善农民进入市场的机会。


稻农越来越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2016年,估计有129万吨越南大米在90年来遭遇该国最严重的干旱。至少有221,000公顷的稻田受到干旱和相关的咸水入侵的影响,近200万小农和贫困家庭的生计受到影响,特别是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饭碗”中。


目前越南的水稻生产实践仍然是投入密集型的,不利于环境和人民。水稻种植区的越南土壤营养成分很差,无法立即将其用于其他作物如玉米。稻田是甲烷的主要生产国,甲烷是一种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环境友好型技术和实践可用,但仍然有限,尽管最近推动了该行业的更多可持续性,如3/3 +和1m5R政策所示。



越南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大米生产

加强农民组织,提高他们与大米公司和超市建立包容性业务关系的能力。我们通过提供营销,商务谈判,生产计划和业务规划方面的培训来实现这一目标;

提高稻米价值链的可持续性,性别敏感性和青年包容性 ;

测试使用参与式保证系统作为根据SRP标准生产的大米质量保证机制的可行性。基于我们建立和支持安全和有机蔬菜参与式保障体系的经验,我们正在调整方法和培训,以适应越南的稻米环境。

促进公司与FO之间长期包容性业务关系的发展。Rikolto使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小农和公司更好地合作。其中包括CIAT和Sensemaker的Inclusive Business Scan开发的LINK方法。

扩大水稻价值链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做法。因此,我们通过Rikolto的国际稻米群,密切记录我们的方法和试点经验,以支持政策制定者,私营部门和国内和国际其他行动者的循证宣传。


经济爱好


我曾经因为工作去过越南。

当地人告诉我们他们的水稻是一年可以收获三季的,特别高产。

有人可能问三季稻的话土地岂不是累死了,肥力会不会没有了?其实我当时和你一样的想法,问过后才知道,当地经常发大水,可以淹到三层楼高,水退去后留下一层淤泥,就成为很好的肥沃的土地了。

我们在当地经常看到高楼的外墙上有水淹的痕迹,看着很吓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样原因才能生产三季稻,但是的的确确他们是一年可以丰收三次的。


我的房子我做主


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自媒体人,纵横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关心关心三农,成天开车没啥意思,我大学毕业论文就是农产品期货(优秀),本来想要服务三农的,奈何毕业的时候家里拆迁、占地,没办法,只能靠写文章糊口。


作为一个东北的农村人,纵横更是对大米这个问题一直都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因为我是一顿不吃大米饭就浑身难受,东北地区的大米一个是辽河附近的大米一个是黑龙江地区产的大米,都特别好吃,从我的同学情况来看,他们可以离开东北,但是他们离不开东北的大米,尤其是一个湖南同学,在东北读完中学、大学后,回到湖南竟然跟我们“要饭”,让人邮寄大米!

以东北水与越南水稻种植情况对比,分析越南水稻为何能够出口

相对于南方大米,为何东北大米让人难以忘怀?答案我想和地域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东北是黑土地,地质肥沃,而且气候较为寒冷,一年只能生产一茬,大米口感好,煮熟后特别香。

相比较来说,我国纬度跨度大,气候不一样,长江流域一年一熟,而海南地区可以达到一年三熟。

越南整体都是热带气候,高温多雨,一年三熟,所以,单从气候上来说,越南大米产量就应该比东北多三倍。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东北三省总人数在1.2亿人左右,2012年水稻种植面积518万公顷,总产量达2171万t,一年一熟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

而越南总人口不足一亿,2016年人口9342万人,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接近779万公顷,一年三熟,总产量达到4360万t,从这个数据来看,越南和中国东北在总人数差不多的情况下,水稻种植面积略多一些,总产量是东北的二倍,(越南可能种两熟)。

这样来算,越南大米想不出口都不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也仅是东北和水稻主产区能够完成水稻的自产自足,其他地区,不产水稻的地区也以大米为主食,造成中国大米的短缺,2000年的时候,我国大米的大米总量在自足的情况下,每年能够出口300万t,然而到了2013年我国稻米不但不能出口,反而需要进口224万t来满足缺口。

越南原来也有过大米靠进口的尴尬局面

越南虽然在水稻种植面积上以及气候上占据生产水稻的优势,然而越南的水稻生产及出口之路却极为漫长。

在越南战争爆发前,越南一直是大米净出口国,然而越南战争在1963年爆发后,越南的大米不但不能自给自足,反而需要进口,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每年需要进口100万吨大米。

战争结束后,越南由于生产组织形式的落后,在1975年到1988年之间,依然没有摆脱产水稻大区需要进口水稻的尴尬局面,当时越南政府搞了农业合作社,老百姓缺乏生产积极性,水稻产量不断下降,1881年为了搞活经济,越南实行合同制,包产到户,农民种植水稻除了向国家交一部分外,剩下可以在市场上销售,这段时间越南水稻以缓慢的速度增长。

越南大米由进口转变为出口的过程

但是到1987年时,水稻产量不增反降,越南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新制定农村经济政策,进行农村经济改革,将土地租赁给农民10-15年,这就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农民愿意在土地上进行更大的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

新政策实行以后,越南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1975年越南水稻种植面积不足五百万公顷,而到了1996年之后,播种面积达700万公顷,2013年更是高达790万公顷的历史种植新高。

尽管越南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水稻的单产一直都是问题,越南战争期间一公顷单产水稻1.5-2t,1989年每公顷达到3t,进入21世纪后,水稻的单产上升到每公顷4-5t,2015年越南水稻每公顷单产可以达到5.65t。

越南水稻单产的提高,其实跟引入中国杂交水稻密切相关,1992年开始引进杂交水稻,因为杂交水稻生育期短,复种指数高,在杂交水稻不断推广的过程中,越南水稻的单产不断提高。

越南农村经济改革后,越南稻米以10%的速度高速增长了几年,到1990年出口量可达200万吨,占世界市场的将近五分之一。

2004年越南仅次于泰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2012出口772万t,超过泰国成为世界第一稻米出口国。


史论纵横


越南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全国有近9500万人口,国土总面积仅33万平方公里,并且还是多山之国,可耕种面积并不多。


然而越南却是粮食出口第二大国,仅次于印度。2018年越南农产品出口总额高达4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6%。

为什么越南人多地少,还能实现粮食大量出口呢?我觉得大概原因有两点。

首先,粮食出口并不一定代表人均口粮充裕,譬如印度是第一大粮食出口国。但印度14亿人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有可能保障所有国民都能填饱肚子吗?

显然做不到,照样有很多贫民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但这与粮食出口没有必然的联系。


再如越南,山区多,主要产粮区在红河三角洲与湄公河三角洲。这两个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加上越南可播种三季水稻,自然可以有大量的粮食出口。

但对于土地贫瘠且地少的地区来说,很有可能就会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而红河与湄公河的农民,不可能会白送粮给其他人吃,没钱购买那就只能出口了。

但这并不是说越南一定会出现与印度类似的情况,只是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其次,虽然越南已改革开放多年,但政府仍极度重视农业,并把成为农业发达国家,作为主要追求目标。


因为越南目前的制造业主要还是以外资为主,短期内也不会有所改变。因此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农业,发挥稳定降压的作用。

越南政府财力也很有限,但在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业补贴方面投入很大。并且鼓励山地开荒,禁止工业占用耕地。

正因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才使得越南的农业生产总值,每年能获得2%~3%的稳步增长。这也是越南在短短30年时间里,由粮食进口国一举成为第二大粮食出口国的主要原因。



花木童说史


越南还没有我国的云南大,人口接近中国的8%,领土是中国的3%,也没有大平原,山地和高原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二,可它却是世界上第二大大米出口国,仅次于泰国,我国的进口粮食其中就来源于越南,不奇怪:


越南水稻高产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方面:

一,上天的恩赐,自然条件太好了。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共有3亿亩稻田,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炎热,降雨量充足。气候湿热 并且土地肥沃 ,湄公河河流域的土地超级肥沃。每当发大水,就会从上游冲刷大量肥沃的泥浆,适合种水稻阳光充足 ,水稻能一年三熟,仅水稻就占耕地面积的3/4。能亩产1千公斤。



二,最主要的原因。这得感谢我们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教授的“杂交水稻”。越南把杂交水稻引进已有20多年了,每公顷6400公斤。2017年,破纪录4500万吨,大米出口全球150多个国家,销售总额26亿美元。

三,他们国家的大力支持,补贴。越南政府在农业投资建设上大力支持, 水利工程设施投资国家买单,加强技术培训,合理管理,农业行政管理和科研教育系统普遍,53个省的农业厅都设有省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四,不断的扩大粮食的种植面积,特别是南方九龙江平原的粮食开发,大搞水利建设,引进淡水冲洗盐碱地,变盐碱地为高产田。

五,越南的劳动力充足,农业人口占比很大,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5%。所以他们有更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耕作的历史悠久。另外还出口咖妃,果蔬,腰果等。


所以他们国家粮食大量出口不足为奇。我国的耕地面积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和东北地区,我国是世界名副其实的第一粮食生产国家。东北是中国最大的粮仓,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达11874万吨,另外我国也在积极开发海边盐碱地和西部沙漠戈壁的农业价值,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我国主要发展工业,商业……我国制造业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汽车家电手机等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小姐姐讲史


中国的大米产量冠绝全球,中国生产了世界近1/3的大米,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生活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大米的消费量也很高,而越南原本就是一个大米生产大国,且人口只有中国的1/14,自然有许多剩余大米出口

越南是世界上主要的几个大米出口国之一,虽然越南的大米总产量远不及中国,但是相比于越南的耕地面积来说,越南的大米产量已经非常高了。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2017—2018年度中国的大米产量约为1.435亿吨,占世界大米产量的28.9%,全球近1/3的大米都产自我国。

不过虽然产量大,中国消费大米的市场也是无比巨大的,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大米消费量是非常惊人的。去年中国出口大米190万吨,而进口大米数量是500万吨,这一出一进,中国去年净进口310万吨大米。(中国的大米产量极高,排名世界第一,后面2到5名的大米产量加起来才跟我差不多)

相比之下,越南在2017-2018年度的大米产量为2800万吨,是中国大米产量的约1/5。

虽然越南大米产量不及中国的零头,但越南的人口相比中国也少了很多,越南人口为9554万,不到一个亿,只有中国的1/14,对大米的消费能力肯定不及中国,所以越南去年出口大米690万吨,世界上第三大大米出口国。

(越南人口虽然也不少,但跟中国没法比)

除了人口比中国少很多以外,越南的大米产量确实很高,其中有以下几个原因。

耕地面积广大

广大的耕地是保证粮食产量的根本。越南的国土面积虽然不大,只有32.9万平方公里,甚至不如日本面积大(日本面积37.79万平方公里)。但越南的耕地面积却远超日本。

相比于多山的日本,越南在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都是面积不小的平原地带,这里地势平坦,自古就是重要的农耕区。截止到2018年,越南有1.41亩耕地。日本虽然国土面积比越南大,但耕地只有6160万亩,尚且不及越南的一半!

(越南北部和南部拥有大片的平原地带,适宜开发成耕地)

气候适宜

由于地处热带地区,越南的自然环境也是非常适合大米生长的。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热农作物,种植水稻需要充足的淡水资源,且种植水稻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越南则全部满足了这些需求。

越南国土全部都位于热带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多雨、高温、光照充足。得益于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越南北部的红河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成为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地。

做个简单的对比,由于光照温度充足,越南的许多稻田能做到一年三熟,而中国则很少有地方做到一年三熟,一年两熟的地方极少。而中国东北由于热量光照不足,虽然单次产量很高,但只能一年一熟。

也就是说,越南很多稻田一年可以收获三次,而咱们只能一年收获两次或一次,少部分地方才能做到一年收获三次。相比之下,越南大米的收获次数更多,其亩产自然会更高。(越南稻田)

积极引进先进品种

越南自古就盛产优良的水稻品种,早在北宋年间,中国就从越南引进高产的占城稻。这种水稻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北宋时期的人口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上世纪90年代初,越南效法中国,推行革新开放,从中国引进了许多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中国的杂交水稻不仅高产,而且抗倒伏能力极好,这对于越南来说十分重要。

越南虽然气候很适宜水稻生长,但越南也是台风的高发地区,强烈的台风过境会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危害,而拥有极好抗倒伏能力水稻就成为越南农民最为需要的种植品种。

目前越南的大米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邻国泰国。

不过越南的大米总产量是高于泰国的,只是由于越南人口比泰国多了2000多万,因此越南对大米的消耗也比泰国多,导致越南在大米出口量上屈居泰国之下。

至于印度,说实话印度的人口和中国差不多,大米产量却远不及中国,自己生产的大米产量根本就不够吃。只是为换取急需的外汇,印度才大量出口农业产品。


千佛山车神


木叔提醒大家,越南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国家。他们这些年发展不错,有很多有利条件,有些甚至可能我们都不具备。

作为一个小国,确实存在很大发展潜力的。

第一,确实如题目所言,越南人口很多,有9600多万人。

人多对发展中国家来讲,不算是一件坏事,特别是受教育人口更多的话,还是好事。

好在哪里?因为人口红利嘛!

所谓人口红利用在经济发展上,就是可以低成本的制造大量工业产品。比如服装鞋帽、比如代工电子器件等。

(这是越南胡志明市的夜景)

如今你买相机可能会发现,大部分都是越南制造或者印尼制造,这两个国家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集中承载了腾笼换鸟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落户。

这是新兴国家而言发展道路上的必由之路。我们也经历过,才有如今发展的底子。

如今,包括越南、印尼、印度等,正在复制这个模式。

也就是说在给经济腾飞打基础。

第二,越南农业水平和工业水平都在进步。

越南是传统的农业国,大米是传统作物,因为水田多。

而且越南历史上一直是大米出口国,除了越南战争那十几年中断之外,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出口。

原因很简单,和泰国出产大米类似,越南的大米产量很高。我们北方种植一般是一季稻,因为气候只允许它们一年成熟一次,而越南的大米则是三季稻,就是因为当地气候适宜。

这意味着什么?当然是产量高啊。一年可以有三次收获的机会。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产量高,但味道肯定比不上我们这边的东北大米。既是品种不同,也是土壤肥力不同。虽然越南水田纵横,也总发水,但这样的肥力和东北黑土地那种殷实的土地是不一样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越南能以9600多万人口,年产3000多万吨大米,绝大多数出口的规模,说明该国老百姓还是很勤劳的。

他们也有改革开放,而且工业水平也在进步。

到越南去的一个最深印象就是像我们改开之初90年代的南方,大家都在谈论经商办企业,或者谈论如何搞创业。

越南自己的革新开放也有30年历史了,这么多年来越南也建立了几个特区,据说还要再开设特区,这些让越南的经济发展有了更大依托。

所以该国GDP在过去的20年里平均增速位6.5%左右,最高时差不多到了9%。

越南长期保持稳定、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又勤劳,还积极和全球各国,包括老对头美国发展友好关系,所以这个国还是应该多留意的。


木春山谈天下


为什么越南大米不但能养活本国一亿多人口,而且还是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仅次于泰国,越南去年大米出口高达600多万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耕地面积。我国陆地国土面积虽然是越南的30多倍,但可耕地面积只有18亿亩,人均可耕地面积更是少的可怜,人均只有1.28亩,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而越南陆地国土面积331688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占25%,大约1.38亿亩,人均可耕地面积1.38亩,比我国人均可耕地面积1.28亩还高。

第二,气候环境。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高温多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雨水充沛,气候适宜,极其适合水稻的生长。 加上越南拥有纵横交错的无数河流,越南河流每年提供3100亿立方米水。河流系统的水流每年分成汛期和枯期,汛期占整年水量的70~80%,虽然经常导致水灾,但同时也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其中最有代表的湄公河和红河就形成了广袤的冲积平原,土地极其肥沃。

第三,越南独特的气候环境使得一年可以种植三次水稻。去过越南农村特别是南方农村的朋友就会发现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同一个地方,有的水稻刚刚种下,有的已经长到一半,有的又正在收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就是因为越南独特的气候环境所致。他们种植水稻不像我国,受节气的影响,种早或者种晚都不行。他们啥时候有空就啥时候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独特的现象,反正全年都可以种,什么时候种都不影响。

第四,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只占全国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大概4.5亿亩,但我国水稻每年只能种植两次甚至很多地方只能种植一次,产量保持在2亿多吨。而越南虽然耕地面积只有1.38亿亩,但大部分耕地面积以种植水稻为主,再加上一年可以种三次,以2017年为例,越南的水稻产量就高达4300万吨。这就是为什么有着近亿人口,而国土面积只有我国三十分之一的越南,不但能养活本国人口还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国的主要原因了。


阿生懂越语


越南人口近亿,国土却仅有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为何还有大米出口呢?


小编我曾去过越南旅游,越南妹子多,而且长得很水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人说是因为越南的米好,但是越南单位之地为何大米如此高产呢?小编给您解析。

一、中国大米多,养活的人也多

有人说,难道中国大米产量低吗?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2018年度中国的大米产量约为1.435亿吨,占世界大米产量的28.9%,全球近1/3的大米都产自我国,我们的大米产量冠绝全球,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生活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大米的消费量也很高,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大米消费量是非常惊人的,去年中国出口大米190万吨,而进口大米数量是500万吨,这一出一进,中国去年净进口310万吨大米。

越南人虽然不少,但和中国比不是一个数量级别,而越南原本就是一个大米生产大国,虽然越南的大米总产量远不及中国,但是相比于越南的耕地面积来说,产量是很高的,而且越南人口只有中国的1/14,自然有许多剩余大米出口。

二、越南大米能出口要感谢一个中国人

这个人就是袁隆平!上世纪90年代之前,越南经历了抗法战争、抗美战争以及中越边境战争后,越南水稻生产长期难以发展。而当1991年苏联解体后,失去靠山的越南不得不北上我国求和,随即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

而后越南开始和我国展开了多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农业。1992年开始,越南从我国引入杂交水稻技术。相比于传统水稻,杂交水稻生育期短,复种指数高,能够极大提升水稻产量。于是随着杂交水稻的不断推广,越南水稻的单产量不断提高。

不仅如此,越南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引入上还做到了与时俱进,这使得水稻产量能够长期保持稳定。2002年,为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感谢,越南授予他“当代神农”的勋章。可以说,我国杂交水稻技术,是越南水稻得以不断提升并大量出口的重要原因。

三、越南气候适宜,大米一年三熟

由于地处热带地区,越南的自然环境也是非常适合大米生长的。水稻是一种喜温、喜热农作物,种植水稻需要充足的淡水资源,且种植水稻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越南则全部满足了这些需求。越南国土全部都位于热带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多雨、高温、光照充足。得益于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越南北部的红河平原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成为世界著名的水稻产地。

做个简单的对比,由于光照温度充足,越南的许多稻田能做到一年三熟,而中国则很少有地方做到一年三熟,一年两熟的地方极少。而中国东北由于热量光照不足,虽然单次产量很高,但只能一年一熟。

四、越南女娃不但好看,而且非常勤劳

越南的很多女孩子很漂亮,鹅蛋脸,身材高挑匀称,皮肤白皙,眼睛大大,基本上是双眼皮的,走在街上经常会看见骑在摩托车上的越南美女,让人忍不住多看,越南的电影院是越南美女最集中的地方,她们的精心打扮会让你眼前一亮。这些女娃不但长得好,而且很干起农活也是一把好手!

小编曾在云南河口县旅游过,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仅隔着一条河,从越南老街省到河口县,非常方便,手续也很简单,因此河口县内就有不少的越南人在售卖水果、农副产品什么的,她们几乎是每天都要挑着从越南带过来的水果、农副产品过边境,到中国来卖。这些越南女人,穿着朴素,很多习惯性地带着越南的斗笠,虽然常年被晒,脸上已经是饱经风霜,但还是能够感觉到她们当中很多人年轻时候应该长相清秀,据她们说,越南7成女性在家务农,都是种大米的高手,她们相信勤劳致富,而且很羡慕中国的快速发展,很多人还愿意嫁到中国来。

也难过,现在越南妹子在内地很手欢迎。


葛大小姐


关于这个问题,越南表示:产量高怪我咯?

作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越南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度。虽说“热带地区无强国”,但地处热带的越南战斗力却相当强悍;虽说热带地区土壤贫瘠,但越南却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尤其是水稻生产。

今天的越南,虽然水稻种植面积远远不及我国和印度,但越南却是的水稻产量却出奇地高,2018年达到4425万吨,排名世界五,仅次于我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

而因为越南人口只有9460万人(2018年),因此人均水稻产量接近500公斤,所以越南有足够的水稻用于出口,今天的越南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水稻出口国,仅次于印度,平均出口量高达600万吨。

今日的越南国土面积只有32.96万平方公里,对应人口来看越南完全是一个人口大国,那么为何这样的人口大国还有大量的稻米出口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

雨热同期的优越条件,是越南水稻产量较高的根本原因。

相比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南纬度更低,平均气温更高,水稻可以实现一年三熟。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土地,越南水稻可以比一年一熟的东北和一年两熟的长江流域产量至少高出1/3。

今日的越南,自937年独立以来,在近千年的扩张中,牢牢占据着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面积较大的冲积平原为越南提供了面积较大的优良水稻产地,今日的越南水稻种植面积超过700万公顷。

因为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因此越南自古以来人口稠密。虽然大量的人口拉低了水稻的人均产量,但对于水稻种植这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而言,人口多反而能极大促进水稻产量的增长。

虽然今天的越南境内除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外,境内分布着大量山脉,国土上山地广布。但由于人口密集,一方面农民可以将稻田开辟到海拔更高的位置,推行梯田农业;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也为土壤的改良提供了可能。

自然条件下热带地区由于养分流失严重,土壤呈强酸性的砖红色,即砖红壤。而经过人类的不断改造,形成了灰色的肥沃水稻土。由于越南自古人口稠密,土壤改造的历史悠久,因此越南境内水稻土面积广布,这为水稻的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2、政策倾力支持

今日的越南,对我国而言可以说是有样学样,不仅国旗比较相似,连发展路线也是照葫芦画瓢。

在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始了恢宏壮丽的改革开放后,越南也于1986年开始了“革新开放”政策。

和我国改革开放前先解放农村生产力一样,越南在确立了革新开放政策后,也对农村生产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水稻产量随之水涨船高。

由于越南政府除了提高水利设施水平外,还为农户提供相当优厚的扶持,比如对每个农户提供最高5000万越盾的贷款等,这极大地提升了越南水稻生产抵御天灾的能力,确保了越南水稻产量的连年增长。

另外,由于越南开放了水稻交易市场,这使得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越南农民更倾向于生产更多水稻提高家庭收入,于是水稻产量连年增长。

2015年,越南政府开始推广“大农田”水稻生产模式,即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实施农田连片拼作,并由企业提供资金、化肥、种苗和技术,农民将收获的稻谷销售给企业,由企业统一加工、存储和悄售。此模式尽可能集中土地资源,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使水稻产量再度提升。

3、先进技术引入

越南水稻产量的连年增长,很大程度上的得益于优质水稻的引入。

虽然宋元时期我国曾引入产量较高的占城稻,提升了我国南方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但现代越南的水稻大部分都来自于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

上世纪90年代之前,越南经历了抗法战争、抗美战争以及中越边境战争后,越南水稻生产长期难以发展。而当1991年苏联解体后,失去靠山的越南不得不北上我国求和,随即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

而后越南开始和我国展开了多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农业。1992年开始,越南从我国引入杂交水稻技术。相比于传统水稻,杂交水稻生育期短,复种指数高,能够极大提升水稻产量。于是随着杂交水稻的不断推广,越南水稻的单产量不断提高。

不仅如此,越南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引入上还做到了与时俱进,这使得水稻产量能够长期保持稳定。2002年,为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感谢,越南授予他“当代神农”的勋章。可以说,我国杂交水稻技术,是越南水稻得以不断提升并大量出口的重要原因。

不过,由于越南水稻基本一年三熟,所以生产期较短的越南水稻在品质和口感上远远不及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等地出产的稻米。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