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說要發展規模更大但更輕便海軍,這是說明航空母艦沒用了嗎?

白虎堂


這個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的。

首先是資金問題。川普一直希望美國打造355艘艦艇計劃,可是,雄心歸雄心,落到現實還是需要更多的錢的。雖然美國軍費在去年大漲到了7160億美元,但後續增加幅度並不大。目前美國軍艦單價越來越高,隨著規模的擴大,需要的維護費用也越來越高,因此,總體錢還是不夠的。所以,美方計劃在保證關鍵項目的同時(航母、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等),一方面砍掉一些新艦的建造數量(比如伯克3),提前退役一些艦齡較高的型號(比如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一方面增加一些噸位較小的艦艇,比如新型護衛艦、無人艦艇等等。

其次,未來戰爭的趨勢需要。美國認為,由於中俄等國在遠程攻擊武器、隱身機、電子戰等方面的快速進步,傳統的大型艦艇,在臨近中俄海域受到的威脅將越來越大。因此,美國海軍未來將採用“分佈式作戰”的理念,通過網絡化,將不同平臺的探測、攻擊能力整合到一起,起到分散部署、集中攻擊的效果。

最後,是大量低威脅度任務的需求。海軍平時將面臨各種任務,特別是對於美國這樣的全球海軍。有些是高威脅的戰爭任務,有些是低威脅的聯合演習、監視、打擊海盜等任務。對於低威脅的任務,如果全部都由大型戰艦來處理,不僅數量不夠,也會嚴重影響這些主戰艦艇的訓練、戰備水平。所以,美國決定,後續主戰艦艇將主要負責中高威脅度的任務,這些中低檔次的任務,將主要交給這些體型較小的護衛艦,或者無人艦艇來處理。

總之,美國目前的這種趨勢,跟航母倒是沒有多少關係的。


晨曦談兵


美國能夠稱霸世界的重要支撐就是美國常年所保持的超過10艘的核動力航母,如果沒有航空母艦,光靠核武器,美國不可能獲得今天的地位。如果美國覺得航母沒用或者放棄航母,那麼就等於自斷臂膀。

並且目前世界各軍事大國海軍都在努力的發展航母,如果美國這個時候反而削減航母數量,那麼美國面臨的海洋威脅就會越來越大,海上霸主地位也會受到威脅。

美國所說的發展規模更大的海軍,其實就是在說明美國不會放棄航母,會加大力度發展,至少10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建造計劃不會改變。

而美國所提到的發展更輕便的海軍,實際上還是目前世界各國海軍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個就和目前的世界大國空軍發現趨勢一樣,無人機越來越成為空中作戰的中堅力量,比如在此時此刻的中東各大戰場,無人機已經大展神威,無論是正規軍隊還是武裝組織,紛紛愛不釋手。



所以在海上,小型艦艇和無人艦艇也會成為發展的重點。比如目前世界各國,近幾十年,海上實際作戰的次數幾乎為零,世界各主流大國海軍面對的則是不對稱的對手,比如武裝組織或者海盜,對付這樣的目標,使用航母等大型軍艦不切實際,小型艦艇或者小型無人艦艇成為不錯的選擇,成本低又實用。


而且不光是水面,水下小型無人潛航器也成為了重點發展對象,這個領域俄羅斯無疑是走在最前面的。比如波寒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能夠攜帶核彈頭,水下航程超過10000公里,時速超過200公里,堪稱水下“洲際彈道導彈”,對美國航母和近海城市,構成了嚴重威脅。

而美國之前大力發展的比如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或者一些瀕海戰鬥艦,被證明在現代海戰當中作用有限,所以美國削減了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建造數量,並且提前退役部分瀕海戰鬥艦,轉而發展小型艦艇。



綜合來看,航空母艦依舊有用,美國只是在調整海洋發展戰略而已。


資訊所長


不要被美國佬忽悠了!

美國要發展規模更大的海軍有可能,但仍然要由航母當家,美國海軍無法實現輕便化。

美國曾有專家鼓吹過“航母過時論”,說在導彈時代,航母就是漂浮在海上等著捱揍的“活棺材”。


應該發展大型導彈船取代,最經濟的方式是用海運集裝箱船改裝。


可是,忽悠了半天,美國核動力航母越造越多,噸位越造越大。

美海軍本來已保持以尼米茲(8萬噸)航母為主10艘規模。

2017年用130億美元打造的10萬噸(級)福特號核動力航母又加入現役。使美國航母增加到11艘。

2019年12月7日,第二艘福特級航母“肯尼迪號”在美國弗吉尼亞洲造船廠舉行下水慶祝儀式,預計2022年加入現役。

(正在建造中的“肯尼迪”號航母)

而福特級航母的3、4號艦也獲得了美國國會的撥款,並將以7年為週期一艘一艘地繼續造下去。

美國海軍未來會輕便化嗎?鬼都不信!

航母是顯示美國在全球存在、全球威懾的政治工具,也是美國全球到達、全球打擊的軍事利器,美國航母艦載機可攻擊世界上80%的首都,可封鎖世界上所有重要海域。對於世界超霸的美國,用得越來越順手,越來越對其它國家形成海空戰碾壓優勢,美國豈能放棄。

美國忽悠“航母過時”,是希望其它國家不要發展航母。美國為了保持海上獨家絕對優勢,也來不轉讓淘汰的二手航母,就讓它們呆在“航母墓地”任憑日曬雨淋。

俄羅斯防長紹伊古倒是說過;俄羅斯不需要航空母艦,只需要擊沉航母的武器就夠了,“它們不僅成本低,還高效率”。

但紹防長沒有說實話,俄羅斯需要航母,但沒錢、甚至為沒有能力造航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製造的最大作戰軍艦艦艇22350型護衛艦“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下圖),滿載排水量也僅有4500噸。



美國海軍要增加小軍艦數量群是有可能的。

美國在世界有數百個海軍基地,可以支撐小軍艦的後勤保障,這有利於美國海軍在世界大洋的旮旯角落自由航行,威脅震懾沒有制空權的弱小國家。這比出動航母編隊費效率更高,也可更快捷現身。


諶人


美國打算髮展規模更大但更輕便的海軍,並不是說美國的航空母艦沒用了,而是美國海軍要在建設航母的同時,增建一些較小型的艦艇。美國國防部部長馬克.埃斯珀在2月9日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2021財年的預算申請中造船計劃會受到削減,但他將致力打造規模更大、但更輕便的海上力量,將以小型艦艇及無人艦艇為主力。



埃斯珀說的其實就是美國海軍的“355”計劃,也就是說美國海軍希望在2034年將艦艇總數增至355艘,其中包括30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15艘瀕海戰鬥艦、18艘新護衛艦以及32艘新攻擊型核潛艇。美國海軍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出現了極度的焦慮,美國海軍長年對外征戰,前往熱點地區執行各種任務,海軍艦艇出現不夠用的狀態。老化和退役的艦艇嚴重阻礙了美國海軍對外的征戰,像提康德羅加級艦艇已經退役得差不多了,而護衛艦也差不多了,再沒有新艦艇加入的話,美國海軍根本就無法完成自己的使命。



美國海軍已經有了11艘航母,在此情況下,美國海軍只得加快小型艦艇的建造,並且提出多建造小型艦艇的方案可以更快的獲得國會預算的批准。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認為在軍費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那種只建造大型艦艇的觀念必須加以改變。應該優先建造一些能夠快速投產、高性價比的小型艦艇和無人艦艇,以便快速加入美國海軍輔助航母戰鬥群執行海上任務。無人艦艇是現代海軍發展的潮流,美國海軍當然不會放棄這個發展機會。


近年來,美國海軍因為各地熱點的爆發,向海外部署航母戰鬥群以及兩棲作戰打擊群,明顯感覺出了艦艇輪換的緊張,艦艇已經不夠使用,再加上美國打算重啟第二艦隊,這就讓原本缺少艦艇的艦隊更加的雪上加霜。美國海軍選擇建造規模更大的、更輕便的海軍,不僅解決了經費問題也解決了艦艇不夠使用的問題。用更小型、配備人員較少的艦艇和無人艦艇,這是美軍擴充海軍最好的一個方案。


這種擴軍方法並不影響美國海軍航母的作戰方法和地位,並不是說美國海軍航母沒有用了,相反,航母在美國海軍乃至美國國內都是不可替代的軍事力量。只要全球發生熱點事件,還得需要美軍的航母緊急前往進行戒備或干預。美國航母在美國的地位始終是無法撼動的!只是建造大量的小型艦艇,在有限的軍費條件下,可以快速填補美國海軍的軍事缺口。


科沁雜談


美國為什麼能夠稱霸世界海洋?那就是因為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當美國遇到問題的時候,或要對其他某個國家發動軍事威脅,甚至是軍事侵略的時候,美國人總是在問:我們的航母在哪裡?因此,可以看得出,實際上航母在美國的海軍之中的重要性,是無可比擬的。

當初,美國也告訴蘇聯,發展航聯盟母艦是沒有用的,只不過是海洋上面的活靶子。因此,蘇聯信以為真,放棄了對航空母艦的研究生產,最終導致美國一家獨大。而蘇聯在航空母艦上面重要滯後,完全失去了與美國的海洋競爭力。

現在美國又在玩兒這個套路,謊稱發展更大規模的輕便海軍。試問:美國正在建設的“福特級”航空母艦,又是什麼意思啊?難道美國會毀棹“福特級”航空母艦,棄之不用嗎?全部改為“輕便裝”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美國將繼續建設更大噸位,更多用途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妄圖永久性的稱霸世界海洋,這是毋庸置疑的。而謊稱建設輕便海軍,只是美國在擔心其他國家發展迅速,有早一日,會趕上自己而心生畏懼。

美國的海上重器,仍然還是航母。而且,噸位會越來越大,用途也會越來越多。全部都是採用核動力裝置,實行全球運動。所以,美軍發展自己的重型航母的軍事戰略,是沒有任何改變的。而美國聲稱要發展輕便海軍的言辭,是不可能相信的。

航空母艦,從發明至今,仍然是世界上不可動搖的力量。世界海洋霸主,主要還是航空母艦可以稱王稱霸,而其他的海洋艦船,都是航空母艦的下飯菜。美國永遠都不會放棄重型航空母艦的研究和生產,美國希望其他國家不要緊跟其後,以防止美國自己,被其他國家趕超而已。所以,對於美國的話,還是不要輕易地相信為好。

個人觀點,切勿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美國國防部長已經明確告訴潛在競爭對手:將來的美國海軍的整體實力會更加雄厚、全球部署速度更快、部署的兵力規模更大。這與美海軍是否消減航空母艦壓根不沾邊,兩者反倒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美國國防部長從來沒有表達過‘’核航母無用論‘’——他積極落實美國海軍發展新一代核航母的計劃;強烈支持智能戰機上航母、智能戰艦/艇配航母編隊,這樣,無人機/艦作戰模式讓美國海軍規模更大、戰鬥力更強!




美國海軍的競爭對手玩得是高超音速武器、電磁炮、智能武器化……而美國海軍不但沒有落後,反而處於領先地位:核航母艦隊規模、基地群戰略位置、遠程偵察/打擊能力、網絡/太空戰能力遠遠居於首位!它的所謂‘’輕便‘’讓很多人誤解:美國海軍體量龐大,部署熱點地區的速度受制於體量和後勤,美國海軍需要在遠程快速部署上提高效率!




如何提高呢?一是後勤,大量建造‘’海上預置艦‘’作為全球化作戰後勤基地;二是遠程快速部署能力,‘’一小時到達‘’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它的實質內容,例如,遠程高速智能武器、遠程組網打擊系統(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艇—無人裝甲系統),它們體積小、威力大、易於部署和控制、後勤簡單,利用美國三軍高速數據鏈、全球衛星定位/偵察/控制,它們就可以在核航母編隊指揮下,提前抵達牢牢抓住戰略核心——這才是美國海軍最優化的組合!


美國海軍核航母編隊數量不但不會縮減,反之,它越來越成為美國海外行動的核心力量:高超音速武器對遠在數千公里之外的威脅有限;而核航母編隊則發揮技術優勢提前將‘’輕便、數量眾多‘’的智能武器快速部署到預置點!


然後,依據實際情況向目標發起進攻:核航母編隊的F—35實現‘’忠誠僚機‘’計劃之後:每一架都是美國海軍的一個戰術支點、每一架都是自主遠程攻擊敵人的指揮部、每一架無人機都具備自主作戰的能力——輕便化將人員傷亡降至最低、規模化智能武器的功效將發揮到極致!

今後,如果美國海軍再發展‘’忠誠僚艇/艦‘’的話,那麼,它們也是這位國防部長新理念的延續!


熊style


新的軍事變革面前,美國給出的答案是輕便海軍,並且要引領,已推出無人艇,新輕護等等。輕便艦隻要造好也不容易,比如可更換不同作戰模式的瀕海戰鬥艦,看上去很美很科幻,4000噸級居然不如1300噸級的056,小艦不上心,原來也會造不好。

過去把精力大多都集中於大艦上面,“福特”級航母,DDG1000,“哥倫比亞”級核潛艇等等,造價都在70億美元以上,尤其“福特”更是出了格,一艘裸價的採購價也在150億美元以上,這就產生了一種很壞的味道,一型型大艦弄得百般艱難,竟致於淪為不能用的尷尬與無奈境地。

美國海軍的發展是一個風向標,他在前面瘋跑,已經跑了很遠,使人望塵莫及,如今11艘航母在手,“福特”級二號艦也已下水,還有11艘兩棲攻擊艦,盾艦的數量達到了78艘,核潛艇72艘,海軍總噸位達到了320萬噸,妥妥的世界第一,不折不扣的藍水海軍。就是停止不前20年,別的國家也難以企及。

現在轉換身,猛然說還是要發展輕便海軍,原因正在於藍水海軍的事,足可搞定,再把小艇造強,在大艦支撐下,小艦即可充做由海向陸的得力打手。所以莫誤會,美軍要打造一支輕便海軍,不是今後要以小艦小艇當家,退回到黃水海軍行列中去,而是一面在擴展更強的大艦同時,也把小艦的事搞好,如此可贏得更高的效費比,我想這是埃斯珀11日接受專訪時要表達的真正意思。

造一些性價比高的小艦,可騰出手來,集中財力和物力,建造更高性能的大艦。沒有一支大艦隊伍在大洋做支撐,“美國第一”又從何說起。


魂舞大漠


美國真的會淘汰大型艦艇,走輕型化道路嗎?恐怕沒這麼簡單。美國海軍一向都是以大欺小的主,沒有大艦它拿什麼去欺負別人?它敢不敢用一大堆快艇去黑海、去波斯灣耀武揚威?恐怕它不敢。


走輕型化道路,任由潛在對手在大艦方面追擊、趕超,無異於放棄自己苦心多年建立起來的代差優勢,放棄自己的海上霸權、特權,恐怕美國沒有這麼大方。

要想實現輕型化很簡單啊,20年前的中國海軍不就是輕型化的海軍嗎?那時候,我們甚至在想如何用快艇包圍航母,用殲-8槍挑F-22,那個時候美國海軍怎麼不提“輕型化”?


1996年的時候,我們最大的驅逐艦4500噸,而美海軍開過來的航空母艦不說,最小的驅逐艦也接近1萬噸,那個時候它怎麼不讓小型艦艇都過來?

美海軍要實現輕便化很簡單,直接參照70年前的我們來一份。


止水興波


美國是全球戰略,在世界各大洋都要擁有,海軍基地遍佈全世界,但是近些年深感艦船不夠用,絕對不會淘汰航母的,福特號航母后面的還是要猛造的,只是這些年淘汰佩裡級,寄以厚望的朱姆沃爾特不給力,吹的山響的禎海戰鬥艦又貴又不好使,造成了這陣子軍艦不夠用,全球霸權維持不了,現在提出大建四幹噸的護衛艦補缺,也是要多切七千多億軍費的蛋糕(現在是五個軍種搶蛋糕),根本就不是要打造輕量化海軍,美國崇尚武力,絕不會消減海軍的。


東龍45


美國部分政客的言論是不能代表美海軍未來發展路線的。

早在2016年1月,美國海軍水面部隊司令部發布題為《重歸制海權》的水面部隊新戰略,旨在推動美國海軍建設重回冷戰時期的高端水面戰,

美軍下一代大型水面艦艇爭論已久。目前美軍的巡洋艦依舊是11艘上世紀70年代服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該級巡洋艦與“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使用相同的宙斯盾系統。

“伊利湖”號巡洋艦發射“標準-3”防空導彈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按照計劃,現役“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將於2028年全部退出現役。為了接替該型戰艦,早在本世紀初,美國海軍就啟動了巡洋艦維持計劃。這項計劃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對現役“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進行現代化升級改裝,使其延遲到2045年退役;二是發展GG(X)大型多任務艦艇,計劃建造19艘。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經費不足的掣肘,該計劃被迫於2011年下馬。由此導致之後對現役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的改進已經達到了這種艦艇所能容納的極限。

2018年1月19日發佈概略版《國防戰略》報告,美國將未來面臨的最大威脅定義為“大國競爭”,這意味著美國海軍使用的頻率、強度、任務類型和運用方式等都將發生重大變化。

按照計劃,美國海軍艦艇的總體規模到2035年將從目前的280艘增至355艘。其中包括:11艘航空母艦,88艘大型水面艦艇、51艘小型水面艦艇、54艘攻擊型核潛艇、11艘彈道導彈核潛艇、35艘兩棲艦艇,以及32艘後勤支援艦和42艘作戰支援艦。由此可見,大型水面艦艇依然是美國海軍的主力。

冷戰結束後,美海軍水面大型艦艇的發展戰略可謂是一波三折,走了不少彎路。可以說近20年來是原地踏步。美國下一代“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從原定計劃十幾艘砍到了三艘。究其原因是不完善的中壓交流推進技術和電磁炮技術以及不斷上漲的造價。美軍也發現該級艦被砍後,伯克-2A的建造計劃(DDG-112)也快進行完畢,即將面臨著沒有新艦可用的地步。所以美國不得不把希望繼續寄託於“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美國重新設計了“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運用了一些新的技術,繼續建造“阿利.伯克-3”型驅逐艦。

折戟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伯克-3方案,引以為傲的雙波段雷達還是輸給了經費

“福特”級航母

所以,美國海軍今後發展的重心是發展新一代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繼續維持其海上霸主地位。輕量化的海軍只適合中小國家,美國不會傻到拋棄航母發展中小型水面艦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