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本海軍和陸軍為何總是指責對方“沒用”,其不和的原因是什麼?

國際觀察局

當時日本當時存在著“北上”和“南進”兩個戰略構想。陸軍支持“北上”進攻蘇聯,而海軍支持“南進”佔領英美的殖民地。其實它們就是在爭奪對未來作戰的支配權,“北上”的話主力是陸軍,海軍處於從屬位置,而“南進”則是以海戰為主,陸軍處於從屬。



日本陸軍倍受指責的地方就是諾門坎戰役中日軍表現非常糟糕,尤其是高級指揮人員能力不足。日軍之前幻想著以兵員素質和優秀指揮以抵消蘇軍的數量優勢遭到破滅,不得不認識到以陸軍現在的規模和戰鬥力根本無法同蘇聯進行一場大規模的陸戰。這一點一直遭受日本海軍的譏諷。


而日本再確定實行“南下”戰略時,日本海軍便處於絕對的作戰支配權,陸軍只能是輔助海軍作戰。隨著海軍在中途島海戰之後損失漸大,尤其是瓜島戰役海軍沒有全力援助島上的陸軍部隊,約有1萬多人被餓死病死,來自陸軍的指責越來越大。後期美軍的“蛙跳”奪島戰略更是讓幾十萬的日本陸軍被孤立海島無所作為,而日本海軍根本無力打破美軍的包圍。陸軍投入太平洋戰場的大部分都是有戰鬥力的正規師團,不僅沒有發揮出有效作用,還遭到很大損失。陸軍認為海軍戰略的失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更加對海軍以恨意。



小小狼王

舊日本帝國非常的奇葩,甚至可以說是奇葩中的奇葩。

即便是明治維新之後,甚至1889年日本帝國憲法頒佈後,舊日本也不能算是一個“正常國家”。

一般來說,一個正常的國家,軍隊是應該聽從上級指揮的,但在日本,卻是另外一種情況。

日本在近代,軍隊系統就不太靠譜,主要表現在:

1.日本軍隊經常“抗上”,可以明目張膽的違抗上級命令。

2.日本軍隊裡面有很多狂熱分子,總是以“效忠X皇”為口號,對上級進行逼迫。

3.日本軍隊內部派系林立,尤其是海軍和陸軍對立十分嚴重,名義上都是屬於日本的軍隊,然而實際上卻判若兩個國家的軍隊。

4.日本軍隊不是由文官系統控制,經常容易失控。

這些不太正常的現象,主要是由於日本複雜的歷史所決定的,當然了,今天主要談的是日本軍隊系統裡面的陸軍和海軍對立的問題。

那麼為何舊日本陸軍和海軍矛盾如此尖銳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舊日本陸軍和海軍的“面子意識”濃烈,相互歧視,相互看不起。

按道理講,一個正常的國家,不管是陸軍、海軍還是空軍,或者是其它軍種,大家是一種相互合作的關係,內部不存在所謂的歧視,但是舊日本的軍隊卻是明目張膽的歧視。即便有些國家真的存在軍種之間的矛盾,但至少面上都是和和氣氣的,只要一有事,大家都一起上,平時就算吵急了眼,有事的時候大家都是同志,不會因私廢公。

但是舊日本的軍隊,海軍和陸軍可以做到“老死不相往來”。只要鬧了一點小事,也能被鼓動成天大的事,動不動就要鬧到最高機關那裡,或者鬧到天皇那裡,最後發生矛盾了,自己還不想解決,而是喜歡繼續擴大矛盾,有錯不認錯,知錯不改錯,出了問題除了扯皮和推卸責任,就是無視問題,這與舊日本軍人的“面子意識

”有關。

再就是歧視,海軍歧視陸軍,是因為海軍確實總體素質較高,很多軍官留學國外,會說外語,對於西方也比較瞭解,這在明治維新的時代屬於稀缺人才,因此總體來看,舊日本海軍的素質較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問題在於,素質高,也只能說明軍種自身的條件好,這也意味著海軍要承擔的責任更重,壓力更大。可是舊日本海軍卻開始主動膨脹,認為陸軍都是“馬路”,不需要陸軍就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因此打心眼裡瞧不上陸軍,也就使得海陸軍高層越來越狹隘。

舊日本陸軍這一方,也是非常的膨脹,認為海軍只是在海上打仗,到時候還得靠陸軍,甚至陸軍認為自己應該有艦隊,海軍應該服從於陸軍,而海軍認為陸軍應該服從於海軍。總之,舊日本陸海軍內部是誰也瞧不起誰,都極力否認二者共屬於舊日本軍隊的事實。

2.舊日本陸軍和海軍存在嚴重的利益衝突。

這也是一個極其不正常的現象,在於舊日本陸軍和海軍無法進行統籌,都沒有主心骨,各自為政,因此就有了各自的小算盤。舊日本陸軍認為日本應該搞大陸擴張,侵略鄰國的領土,這對於陸軍的那一派人來說,就意味著巨大的好處,因此這些人不顧被侵略國家人民的感受,壞事做盡,竊取別國的領土。因為對於這些陸軍派來說,佔了地盤,就意味著有了自己的地盤,可以趁機擴張自己的權力,也可以趁機撈錢。

海軍派則認為,日本的利益在於海洋,因此要以海軍為中心,去搶佔太平洋殖民地,這個出發點也是因為海軍派可以在海洋擴張中撈得更多,這就是利益的驅使。所以說,舊日本陸軍和海軍都有自己的一套算盤,日本總體上來看,是不存在所謂國家戰略的,因為一個軍國主義國家,不可能有所謂的戰略,只能由著這兩派胡來,一步步把自己帶進萬劫不復之地。

越到後面,陸軍派是越玩越大,甚至主張向蘇聯開戰,直到在1939年被打臉,於是乎日本天皇覺得陸軍派有點不靠譜,轉而支持海軍派。

海軍派玩的就更大,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把美國帶進了戰爭,最後老本輸光,還讓日本捱了兩顆蛋,明治維新以來所有的成果全部報銷,從此成為美國的一條DOG。

3.日本天皇並不想調和這種矛盾,出於其自身利益考慮。

很多人說日本天皇為何不去調和?因為日本天皇不想調和,也沒有必要調和,不調和反而對他自己有利。這就是玩了一套帝王平衡術,陸軍和海軍都是實力派,天皇要體現出自己的權威,就不能完全偏袒任何一方,最好就是你們兩個互掐,最後天皇從中牢牢的把握住生殺大權。


這麼做的結果,反而是加劇了陸軍派和海軍派的矛盾,這兩派都爭先恐後的向主子邀功,都宣稱只有自己才理解了天皇的意圖,所以後來的那些非常愚蠢的口號,就爭先恐後的出來了,例如:

三個月亡hua。

再比如:

一年mie美國。

最終陸軍派和海軍派都為自己的狂妄無知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隨著日本帝國的覆滅,被徹底地掃進了歷史垃圾堆,永遠釘在了人類文明的恥辱柱上。

最後日本天皇認了美國人當爹,逃過了懲罰。


圖維坦

舊日本海軍和日本陸軍不和,是有著很深的歷史根源和現實原因的,兩個派系的爭鬥從幕府末年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以後。日本海陸軍失和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日俄戰爭中,日本陸軍在沒有海軍炮火支援的情況下發起玉碎衝鋒,損失慘重,甚至指揮官乃木希典賠上了兩個兒子的姓名,終於獲得陸上戰爭的勝利。東鄉平八郎指揮的海軍則以逸待勞,在對馬海峽幾乎全殲從波羅的海勞師遠征而來的俄羅斯第二太平洋艦隊。這個局面本應是日本海軍和陸軍舉杯相慶、互相吹捧的皆大歡喜局面,結果雙方在日軍大本營互相指責對方作戰不力,開啟“對罵”模式,導致當時的日本天皇一度認為日本陸軍無能之際。這種分歧,在後世變得更為突出。

日本海軍和陸軍的派系不同

日本海軍一開始並不是日本政府的行為,而是封建諸侯開啟的變革,變革者就是幕末四強藩之一的薩摩藩。薩摩藩很早就開始了海軍建設,並且在攘夷之戰中培養了海軍指揮人才,因加入倒幕派,在幕府倒臺明治維新之後,收編了幕府的全部艦船,並且本身是海軍強手,此後的日本海軍基本是薩摩藩一派。同為四強藩之一的長州藩卻是陸戰好手,倒幕運動中一路從本州島西南打到本州島東北,所以明治維新後的陸軍基本由長州派把持。由此,日本海軍和陸軍一開始就帶著很明顯的門閥派系色彩,在以後的資源分配和權利爭奪中難免互相發難。

日本海軍派與陸軍派的歷史仇怨

既然日本海陸軍分屬薩摩派和長州派,那麼兩派之間早在1864年前後就結下世仇。長州藩一直以來就奉行激進的尊皇攘夷政策,一度控制了京都政局。但是後來被綏靖派和幕府派聯手驅逐,連長州藩主毛利敬親都被趕出朝堂。於是長州藩決定出兵京都,一度攻破京都御所,長州一藩之力打的會津藩、筑前藩和桑名藩軍隊沒有招架之力,結果被趕來支援的薩摩藩擊敗。雖然長州藩陸戰實力極強,但是以一敵四實在力有不逮。此戰結果是長州藩敗走,藩內重要人物來島又兵衛、久坂玄瑞等自盡身亡,長州藩被指為為“朝野公敵”;而長州藩此後在士兵鞋底都寫上“薩賊會奸”(薩摩藩是賊人、會津藩是殲人)的字樣,意味將奸賊踩在腳下。雖然後來,長州藩和薩摩藩都加入倒幕運動,成為終結幕府統治、開啟明治維新的戰友和功臣,但是他們兩派分別主導的陸軍和海軍之間的仇恨種子一直難以消除。

日本海軍派和陸軍派的現實衝突

日本海軍和陸軍不僅出身派系不同,其所奉行的思想也不同。二戰前後,日本海陸軍就北上和南下作戰爭論不休,這牽扯到兩派的資源和權利分配,北上與蘇聯作戰,則陸軍獨大,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分配,而南下進攻東南亞各群島則海軍是主力可以主導戰局。同時,在日本軍隊的建立的過程中,日本陸軍作戰思想,師從德國,將普魯士元帥毛奇的軍事思想奉為圭臬;而日本海軍學習英國並且引進英國軍艦,所以軍事思想上兩派也有較大沖突,所以導致在任何軍事會議上,日本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和陸軍大臣彬山元除了爭論就是“拍桌子罵娘”,幾乎難以達成任何海陸軍聯合作戰的有效決定。

所以,日本海軍和陸軍互相看不順眼是有歷史傳統的,即使到今天的日本海自和陸自依然如此。在日本經常有海自指責陸自無用論,認為陸上自衛隊結構臃腫耗費龐大,只有當敵人在日本本土登陸才會發揮作用,但是那時前線戰鬥的海自和空自已經被打垮了,陸自也不用打了。甚至在福島核電站事故救災中,日本陸上自衛隊指責海自行動遲緩,而海自指責陸上自衛隊比平民撤退的還快,純屬“平成廢宅”。由此看來,日本海陸不和,還要繼續延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