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平常之心160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農民不出去旅遊有很多原因,有少部分去旅遊的一定有自己的子女陪同,或有專門旅遊團隊接送,還有一部分不原出去,要有一筆費用,一般老人平時非常省吃儉用,還有的沒有閒功夫去旅遊,等等,農民生活簡單,要求不高,非常樸實,農民不能去追求過高的生活方式,這要平平淡淡就是福!


老沈287178411


旅遊不單單是一種享樂,更是一種“高消費”。作為農民,不旅遊能行,但不能不吃飯。農民的收入有限,這是世人公知的,一下子拿出幾千元去遊玩,那可是不小的開支,也許是孩子上大學的學費,也許是農田投資化肥的夲錢,更是辛辛苦苦一年掙來汗水錢,豈能十天八天揮霍掉?


作為農民,沒有別的經濟來源,他憑的是種莊稼換來幾個錢,他的收入與付出是成反比的,人常說:掙了兩個錢,有八個錢眼在等著。意思不言而知。


農民也不知傻,心裡知道旅遊玩耍舒服,是一種特別的享受,但他更知責任、擔子、要誰來負。他也沒那麼多閒空,田野裡農活一個挨一個在排著隊等他完成,一個接一個等他去做。

所以農民很少去旅遊,你在旅遊的行列裡看見農民就很少。


風雨人生3293


我做為一名73年生的農民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旅遊要有較好的經濟條件做後盾,這個恰好是絕大部分農民不具備的。

一個城市人一個月少則掙三、五千,多則七八千逾萬,更不要比年薪幾十萬幾百萬的,並且可以旱澇保收。農民種十畝八畝地,祈求風調雨順,祈盼糧食蔬菜賣個好價,這只是一廂情願,遇上旱或澇那隻能欲哭無淚。雖然國家的政策免去錢糧國稅,還有種地補助,共計有個兩三千元,現在對於一個家庭中不中用都曉得。一年之中除了種地再打些小工,一收入三五萬其中的辛苦城市人一輩子也體會不到。

城市人吃的財政或社保,而一個農民一日不耕便有斷飲之險,一日不作便有失業之危。更不要說給兒買樓房娶媳婦把一個家庭快要壓垮了,如果我一個月輕輕鬆鬆掙幾千塊,不管他旱也好,澇也罷一年收入十萬八年,只要有這個保障,我也想閒踏三山,漫遊五嶽,但只能做夢


用戶4901969207484


我以親身經歷回答這個問題:

2019國慶節回家帶著老爸自駕遊,到了一個風景區,坐遊船150元/人,三個人(還有兒子)450元,老爸說什麼也不答應,說450元相當於600斤玉米,這不到一個小時,就是有600斤形成的玉米在地裡,我們三個人弄回家都夠嗆,錢為什麼要這樣糟蹋?


平凡中的精彩a


依靠體力勞動得農民真的非常辛苦,除了旱澇保收的收成作為生活來源,一分錢掰兩瓣花,非常節儉。辛苦勞作,風吹日曬,到50-60歲要比城裡的同齡人老很多,身上得病也很多,自己賺的是真正的血汗錢,哪還捨得旅遊!


芳菲盡始盛開


旅遊的沒農民,跳廣場舞的也很少看到農民,因為整個社會農民是最下層的人,七十歲還得為生活勞累,因為他們沒有退休金。

不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就是1960一一1978年期間)修水庫,修公路………有他們;改革開放後,興教育,學生缺教室讀書時,有他們勒緊褲帶捐款助學的身影。


播州來客2


我是工人,我也不旅遊。我女兒曾經給我說,帶你出去旅遊吧。我說,我們淅川縣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是個好地方,想看就可以看還不用出錢。我為什麼要出去呢?說實話,我工資一直很低,只要維持基本生活就可以了。再說了,出去擠的要命,那是去旅遊嗎?那是去顯擺自己去了,到處亂丟垃圾,有些人連基本素質都沒有,把自然環境搞的不像樣子。

愛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地球,保護大自然。

請大家好好深思吧,該是覺醒的時候了。


冰冰三盤合一


我們村人均一畝三分地每畝地豐調雨順純收入一千元左右,一家四口全年土地收入大概五千左右,一個農民工全年打工收入五萬左右那麼全年收入大概五至六萬左右,全年生活費人情往來孩子學費算下來也得四至五萬左右吧!您說有多少農村人又有閒錢去旅遊呢!


王者歸來46534259


旅遊可分成幾部分人群,出境旅遊大都是一二線城市,老闆小資富二代高知,退休的領導幹部。國內旅遊的都是收入穩定的,行政事業單位國企職工,有退休工資的老年人。農民沒有退休金,農產品不值錢,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怎麼去旅遊。


閒雲野鶴49288


說實話啊!誰不想出去轉一轉?看一看?但是農民有多少錢呢?年輕時候為了家庭努力賺錢,一天不幹誰給錢?工人有個帶薪休假!老農民有嗎?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掙錢咋辦?現在的社會有錢的帶著沒錢的竄!一年的收入去了孩子上學的,交保險的,合作醫療的,衛生費,水電費,取暖費等等!到哪裡拿錢去旅遊?說到底生個病連醫院都不敢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