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遭遇失敗該如何鼓勵?

靜怡勤反覆練


人這一生,總要經歷一些失敗、一些挫折、一些不理解,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過程。孩子經歷的越早越對孩子有好處,當然,大人在孩子遭遇失敗時的處理方式也很重要。

一、要勇敢地去面對失敗、面對挫折,正視困難,不退縮,不逃避。為什麼這麼說?既然必須要經歷,逃不掉,繞著走也行不通,那不如直接去面對,只有接觸了,經歷了,下次就是過來人了,再遇到失敗也就沒什麼大不了,不怕了,也不恐懼了,反而可以從容地去解決問題了。

二、失敗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失敗?和孩子坐下來,把這個原因參透,找出癥結。任何事情最怕較真,一旦較真,就什麼事都不是事了,最後,孩子會發現,這次失敗也沒什麼大不了,也不是沒有辦法了,只要自己下次注意,就不會重蹈覆轍。

三、告訴孩子,長大就是解決問題的,不解決問題永遠長不大。孩子會說,我要長大,我來解決問題。大多數孩子都渴望長大,有著較強的自尊。

總之,當孩子遭遇失敗,我們大人應該感到高興,說明他在逐步成長,我們在旁加以引導就可以了!





雲清視記


第一步:停下來,不帶評判的觀察,真正的看見孩子。

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我女兒和爸爸互動案例吧。我女兒參加了小主持人興趣班,有一次家長開放日,輪到女兒上臺表演了,她畏畏縮縮的就是不肯上臺,最後雖然勉強上臺,但是說的磕磕巴巴,完全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一下臺,爸爸忍不住就一頓數落:你怎麼搞的!昨天在家裡表演的多好!怎麼今天台上表現那麼糟糕……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爸爸對孩子有著先入為主的評判:你昨天在家表演的這麼好,今天上臺的時候也應該表演得一樣好!如果我們可以放下評判,首先停下來,清空自己的預設,去客觀的觀察,我們的眼前可能就會出現那個雖然有些緊張怯場,但仍然非常努力讀完整首兒歌的孩子。爸爸可以先跟孩子共情,表達出對孩子努力的肯定和欣賞:爸爸發現這次你真的非常努力在為表演做準備,並且今天面對這麼多陌生人,還可以完整的完成表演,這很不容易!

當我們真正看見孩子,看見孩子不完美的表現背後的努力,我們才能真正找到鼓勵孩子的那個點,讓孩子感受到,他的努力能被我們看見,努力、勇氣本身,比成功的結果更加可貴!

第二步,轉換視角,專注於解決問題。

在案例當中,我們看到爸爸的第一反應是對孩子的怪罪和斥責:你怎麼搞的!今天台上表現怎麼這麼糟糕……在這裡我們要做的第二步,就是轉換視角,把對孩子的責備轉換成:我可以為你提供什麼幫助?也就是正面管教工具卡中提倡的:專注於解決問題,而非追究責任。

具體點說,爸爸可以在共情後,和孩子一起探討:如何做能夠幫助孩子緩解上臺緊張的情緒。比如說平時可以在家模擬上臺表演、邀請其他小夥伴來當聽眾、嘗試在其他公眾場合表演等等。這就是我說的轉換視角,專注於解決問題。

第三步,切割目標,小步前進。

孩子之所以氣餒,是因為她認定自己做不到。那麼,或許這一步對她來說步伐邁的太大了。不妨細分步驟,把大目標切割成一個個小目標,幫助孩子找到邁出一小步的方向。最有力量的鼓勵,源自於孩子自己完成某件事的過程。

舉個例子:要孩子在十天內完成背下100個單詞的任務。如果孩子光盯著100個單詞這個大目標來看,難免焦慮甚至因為太難完成而採取拖延磨蹭的方式應對。而假如孩子把100個單詞平均拆分到十天當中,每天都背10個單詞,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呢?當孩子第一天完成10個單詞,第二天又完成10個單詞,每天都達成目標,他就會一天比一天更加自信,更有力量感和成就感。這就是我要講的最後一點,切割目標,小步前進,讓孩子在體驗成功完成小目標的喜悅之中重建自信。


艾俊兒v小龍


當孩子遭遇失敗,蹲下來抱一抱他,輕輕拍一拍他。接下來同理心,例如,“寶寶很想套中泰迪熊,可是沒有套中,所以很傷心,感覺心都要裂開了似的,是不是呀?”寶寶還記得你剛學滑板車的時候嗎?那時候滑的怎麼樣?(不好)後來呢?(畫滑的很好)為什麼呢?(一開始是它控制我,現在我能控制它了,所以我滑的很好)那剛剛寶寶是怎麼樣套圈的,我們試試多練習幾次或者換一種方法試試,好不好?


逸一育兒


當孩子遭遇失敗時,切忌責怪和謾罵!

最合適的辦法是,先找出問題,以及出現問題的原因,幫忙引導孩子共同分析解決。

我家小子高二,高一起,每個學期的月考會起伏。試過不同辦法。最後發現,在瞭解這年齡段孩子心理變化基礎上,多引導,教會他面對失利本身可能比一次失利有意義的多。

基本上我很少指責他,更多的是幫他分析每次進退的原因。更多的是鼓勵他下一次一定能做的更好,前提是調整好心態,總結原因,取長補短,查漏補缺。

希望能有所幫助!



秋瘋123


“你真沒用,我怎麼就生了這麼笨的孩子?”在孩子遭遇失敗時,家長這樣的訓斥很可能會導致孩了自暴自棄。教育專家指出,即使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家長也要對孩子進行鼓勵,否則將會讓孩子誤入歧途。

  父母本以為這樣的責罵會讓孩子爭口氣,卻不知道這將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想象的傷害,他們會因此產生厭學情緒,對父母產生排斥心理,今後有什麼事都不會和他們交流。

  在孩子失敗時,家長不妨讚美孩子,因為在遭遇失敗時,孩子是非常脆弱的,他們極需要情感的安慰。家長不妨使用這樣的言語:“怪爸爸媽媽對你關心不夠,你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我們相信你能趕上其他同學。”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到讚美,因此,在他們每取得一點成功時,記得給他們一些鼓勵。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部會遇到挫折。如果孩子在受挫後得不到適當的引導,常常會失去自信,變得軟弱和退縮,而如果得到適當的引導,則會坦然面對挫折,漸漸培養出對挫折的琢受力和意志力。

  (1)告訴孩子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你要告訴孩子,對別人的評價大可不必在意。

  (2)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自信起來。面對失敗,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勵,孩子最期待家長公正的評價和積極的肯定。家長要儘可能多地運用表揚的武器,幫助孩子維持良好的情緒體驗,樹立再創佳績的信念,要把孩子當成孩子來對待,不要用成人的標準採要求我們的孩子。無論何時,不能諷刺,挖苦孩子,不要用。不能看電視,不能玩耍,不能早早睡覺”等來懲罰孩子,要防止他們形成自卑人格,產生自我否定甚至反社會的傾向。

  (3)鼓勵孩子大膽做事。不包辦,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可提出一些建議,但不要過多幹涉,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部讓孩子嘗一嘗滋味。

  (4)讓孩子瞭解失敗和錯誤之間的差別。失敗不等於錯誤,沒犯錯誤不等於就不會失敗,教會孩子權衡利弊,收穫得失。

  當孩子遇到挫折或失敗時,父母更應該像知心朋友一樣關切他,鼓勵孩子或和孩子共同戰勝困難,當孩子說“我不行”時,你可這樣說,我不相信你不行。在孩子取得成績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但在經過努力未能取得成功時更要鼓勵與幫助。雖然他們未取得成功,但應肯定他們所付出的勞動和努力,以保護他們的自信和熱情,使他們看到希望,進而激發起積極向上的精神。

  當孩子去努力嘗試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很可能等待他們的並不是成功,而是失敗。這個時候,父母就應當及時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能鼓起勇氣,再試一次、兩次甚至更多次,直到成功。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會因失敗而感到灰心沮喪。這時應當鼓勵和指導孩子,讓他們坦然面對挫折和失敗。

想要教寶寶學漢字的看過來~安利這款非常好用的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將識字當做遊戲,讓寶寶輕輕鬆鬆學會漢字!


愛生活的阿澄


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充滿了成功和失敗、喜悅和淚水!對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失敗,我們大可不必糾結。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只有歷經風雨才能見彩虹!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對孩子說5點進行鼓勵和支持:

1、孩子,別怕,重新揚帆遠航。

2、老爸相信你,你能行。

3、抬頭看看蔚藍天空,你會重新信心。

4、過去的失敗就是為成功奠定基礎。

5、孩子,成功永遠屬於堅持不懈者!






56053593810


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孩子受挫,喪失信心,沒有膽量去做某件事的情況。有時候孩子會直接表達“我不敢……”而有時候孩子並不會直接,反而會說“我不喜歡……”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和支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首先,孩子更加需要他人的鼓勵,因為沒有鼓勵,孩子稍微遇到一點阻礙和困難,可能就會產生挫敗感。如果我們能養成隨時隨地鼓勵孩子的習慣,那麼孩子遇到挫折就產生挫敗感的可能性就會減少。不要因為這些鼓勵的事情太微不足道就不去做,要知道,孩子的自信心就是在這些微不足道的鼓勵中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

其次,在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挫折,也一定會遇到很多他們認為自己辦不到並害怕去嘗試的事情。這個時候,如果鼓勵不能起作用,那麼孩子需要的就不僅僅是鼓勵,而是實質性的支持。支持並不是我們代替孩子去做,而是給孩子一些建議和方法,幫助孩子找到自信心,從而讓他懷揣這份自信心去獨立完成。

當然,鼓勵和支持和前提,是無條件的接納。當父母願意接受孩子的失敗,我們就不會習慣性地拿孩子進行比較,也不會由於孩子不如別人而批評孩子,而是願意花時間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那孩子一定會展現出有自信的一面給我們看。只不過不一定是現在,而是未來的某一天。


元氣小姐姐lucky


苦難挫折失敗都是上天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就看怎麼拆解。鼓勵孩子的事情這個太難了,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遭遇挫敗,直到20多年後,我自己變強大以後才釋懷。面對以前的高山,現在感覺像個爛石子,一腳就可以踢開;面對以前波濤洶湧的江河,現在來看感覺就小排水溝,隨時可以跨越。正確引導,幫他樹立信心,使你的孩子變強大,無堅不摧那是遲早的事。


實用內家拳法踐行者


當孩子遇到挫折,要跟孩子耐心溝通,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那裡,等孩子知道自己錯在那裡以後,在慢慢讓孩子改正。不能一上來就責備,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心裡,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就為了和家長作對,繼續錯下去,也影響與孩子的感情。


陪你們慢慢成長


所有的建議都應該放在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再進行。

  孩子和成年人一樣,他們也有“面子”,也需要得到眾人的尊重。當她做得不好時,你馬上指出來的話,有沒有考慮場合,考慮她的自尊心呢?在她和其他孩子一起比賽的時候,輸了哭了很正常,我不認為輸掉比賽有什麼不能哭的。那個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和她一起,拍拍她的後背。所有的建議都是在她情緒穩定的情況下提出來才有效,否則,那就會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我相信現在很多的父母都會採用講道理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但經常選擇錯誤的時間進行了教育。當挫折來臨的時候,和孩子一起面對;當獲得勝利的時候,讓孩子充分體會成功。  想要積極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得失的態度,父母需要“剛柔並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