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沒幹貨,閒聊幾句格力電器

格力貌似天生自帶流量,這可能得益於董明珠。閒扯幾句,今天沒有乾貨,想找乾貨的朋友可以退出了。當然,更希望您接著看。

從我一入股市,就開始關注格力的動向。第一印象就是格力強大的掙錢能力,好像隨時要到來的天花板,和理所當然的低估值,當然印象更深刻的還是董明珠。個性鮮明,能力強,有責任心,心直口快。

空調當前是雙寡頭局面,格力更佔優勢。行業格局清楚,三名以後的廠家基本已經沒有了和格力同價位競爭的能力。因此,很少出現惡性競爭、價格戰的情況,即使15年,格力、美的利潤也很不錯。美的一直說自己是全品類家電企業,但是利潤的大頭還是靠空調。

為什麼格力一直低估值呢?

是空調的天花板嗎?

說了十年的天花板仍未到,但是這並不妨礙對天花板的預期。但是想想鄰國的日本,戶均空調擁有量將近3臺,日本的最南邊緯度可是和中國山東差不多。而且日本一直在緩慢增長。房地產雖然與空調相關,但是相關性沒有想象的大。

是董明珠?

有人說董是格力的負資產,還有人說,不買公司當家人是女人的公司。做女人難,做女強人更難,人都有偏見。有能力帶領八九萬人企業快速發展的人,不要老看她說什麼,要看他做什麼。若不是她這種高調的風格,估計早就被換屆了。

是多元化?

格力做手機一直被各類人“罵”,格力不多元化,說空調有天花板;多元化,又有很多人說董明珠亂投資。總有理由不看好。但是不妨礙格力的工業元器件、模具、裝備、冰箱洗衣機、小家電蓬勃發展。不要看一個人說什麼、要看她做什麼。你看到格力大規模投資手機生產線了嗎?

當然,格力當時投資銀隆,我也認為不妥,但主要是價格問題。還好,中小股東的力量足夠強大。前面格力的中小股東還有一次壯舉,否決了集團公司的空降董事。

股權結構,是格力的一大優勢。現在這個優勢更明顯了,格力的這次混改,明顯超出了市場的預期。但是股價還是沒有充分反應公司的價值改變,低估了對公司長期的影響。高瓴資本以財務投資者的身份,既給了管理層足夠的激勵,又可以限制管理層作出危害股東利益的情況,更何況管理層就是很大的股東了。

格力的價值被混改激活了。但是,優質的資產沒有混改也會被髮掘。看看格力的深股通數據:

2018年12月31日,深股通持股比例8.16%;

2019年12月3日,深股通持股比例13.30%。

據說今天格力又被外資買入淨買入11.96億元。拿出這個數據並不是說外資買的一定好,但是源源不斷地外資流入,終將流向價值窪地。

對於優質的資產,或許高成長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未來的確定的賺錢能力。

現在買什麼?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對公司很關鍵,優質的資產是稀缺的。想想明晟指數、A股擴容、低速發展利率降低這些因素,可能就清楚了。雖然這些算是外部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