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視角與警示:蝗災與戰爭

另一個視角與警示:蝗災與戰爭

這可能是不輸新冠肺炎瘟疫一場災難,遮天蔽日的蝗蟲至今已經席捲東非、中東、南亞近二十個國家以及近二十億人口。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預警,巴基斯坦等多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其破壞力超越糧荒本身,影響經濟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隻蟲子有多可怕?

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已經宣佈,由於受蝗災影響,農業生產完全停滯。

肯尼亞地區面臨的蝗災是7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人們在肯尼亞東北部目睹了一個超級蝗群,它遮蔽了60公里長,40公里寬的廣闊天空。印度有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30%-50%的糧食減產。

巴基斯坦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官方表示:蝗蟲目前每天破壞約為3.5萬人的口糧,可能造成糧食減產30%~50%。在動用數百架飛機進行噴灑農藥和驅趕時,1架飛機不幸在拉希姆亞爾汗墜毀。

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的說法,有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導致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其它邦蔓延之勢。

蝗蟲繁殖數量呈指數式增長:3個月後增加20倍,6個月後增加400倍,9個月後增加8000倍。東非沙漠蝗可能在6月份達到500倍之多。它們將向蘇丹、沙特阿拉伯和也門內陸移動。

如果你的認識還不直觀,來看一下這部電影:



1月9日,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航班ET363從吉布提出發,飛往目的地埃塞俄比亞城市德雷達瓦。不料,此次飛行遭遇了兩次“襲擊”。途中,飛機先是設法從一個龐大的蝗蟲群中突圍,但隨後,在臨近德雷達瓦時,航班遭遇了第二波蝗群更猛烈的“攻擊”。大量蝗蟲撞擊在飛機發動機和駕駛艙上,機組人員兩次試圖降落均宣告失敗,最後不得不改道降落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落地時,ET363機頭和引擎上全是黑斑。濃密的蝗蟲屍體已經在擋風玻璃形成了一層軟膜。

它們怎麼來的?

2月1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全球預警,全球應高度戒備當前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FAO表示,此次蝗災對農作物的破壞力是東非地區25年之最,是肯尼亞70年之最。

那麼這些蝗蟲是如何繁衍上千億,氾濫成災的呢?

據《新聞週刊》報道,東非地區此次肆虐的沙漠蝗蟲災害,或與異常氣候變化有關。糧農組織負責蝗蟲預警的高級官員克雷斯曼(Keith Cressman)對《新聞週刊》說,“過去的10年中,西印度洋形成熱帶氣旋的次數有所上升。從歷史上看,熱帶氣旋導致了蝗災的發生。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我認為,未來這種級別的蝗災可能會變得更加普遍。”

在東非,沙漠蝗獲得了進一步壯大的良機。沙漠蝗產卵需要較乾旱的土壤。東非地區陽光照射強烈,具有很高的蒸散量,近些年來又連遭乾旱,炎熱少雨,水地變成了旱地,蝗蟲產卵場所空前擴大。2019年的東非,以乾旱開始,卻在2019年底以水災收尾。2019年秋天,受熱帶氣旋的影響,吉布提、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和厄立特里亞等地經歷了有史以來最潮溼的季節。10月至12月期間,非洲之角多地降雨量比正常值高出400%。強降水使得植被瘋長,恰好又給沙漠蝗提供了食物。

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沙漠蝗蟲理想的產卵之地出現綠色植被匱乏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沙漠蝗蟲被迫遷徙,以尋找更多的同類,從而組成了蝗蟲群。

為了尋找食物,沙漠蝗蟲開始北上伊朗,南下也門。這群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從非洲來到亞洲的不速之客,目前已渡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

另一個視角與警示:蝗災與戰爭

遮天蔽日的蝗蟲

戰爭?不是危言聳聽

有人說由於蝗災導致糧食不夠吃,印度總理莫迪主動向巴基斯坦伸出橄欖枝請求停戰。兩國長期的緊張局面得到了緩解。

其實,這種判斷是不正確的。印巴本身雖然一直對抗,但並沒有到爆發印巴戰爭的程度,蝗災阻止戰爭的說法就更加不成立了,也不要期盼兩國會因為治理蝗災而不放棄對抗。與其說蝗災阻止戰爭,不如說蝗災很可能成為戰爭的導火索。

印度出口的糧食確實極大地解決了其他國家,特別是中東等荒漠、沙漠國家的糧食需求。如果這次蝗災導致印度糧食再度減產,必將影響印度的糧食出口,這會直接讓東非、中東等戰亂國家糧食供應出現嚴重問題,而很多地區本身也是此次蝗災的受災區。

在斷糧的威脅中,最容易崛起的是誰呢?當然還是恐怖主義!

雖然各國加大了對中東地區恐怖組織的打擊力度,但是他們一直在蟄伏和聚集實力,如果這次蝗災導致的糧食危機蔓延到中東!那麼在不久的將來,一場更大的恐怖危機將出現。

另一個視角與警示:蝗災與戰爭

2月12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與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馬克·洛科克(MarkLowcock)在英國《衛報》撰文,呼籲人們關注東非正在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蝗災。受到蝗蟲襲擊的多數國家民眾正在忍受暴力、乾旱和洪水的衝擊,此次蝗災無異於雪上加霜,將可能引發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索馬里2月2日率先宣佈進入“全國緊急狀態”,傾舉國之力救災,並請求國際馳援,然而索馬里政局長期動盪,部分地區被極端組織“索馬里青年黨”控制。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上週日警告說,在索馬里叛軍控制的偏遠地區,若蟲(幼蟲)沙漠蝗蟲正在成熟,那裡的空中噴霧幾乎無法實現,它將在“接下來的三到四個星期”內形成翅膀,奪走數百萬人的口糧。

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烏干達和坦桑尼亞、南蘇丹、吉布提與厄立特里亞也受蝗災影響,而這些國家很多都長期處在戰爭狀態中,糧荒隨時有可能加劇衝突。

還有一些人指出,也門內戰是導致沙漠蝗蟲肆虐的原因之一。戰爭擾亂了當地沙漠蝗蟲的反應系統,沒有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對付沙漠蝗,才造成蝗蟲群失控式的增長,並擴散到其他地區。

中國是歷史上遭受蝗災最嚴重的國家,並且蝗災與農民戰爭總是相關聯,比如明末李自成起義,就與陝西和河南的蝗災有關,農民沒飯吃了,自然揭竿而起。

中國會受影響嗎?

那麼已經陳兵邊境的4000億蝗蟲大軍會否使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雪上加霜呢?

中國農業農村部回應稱,考慮到我國邊境地區地形地貌、氣候特點及沙漠蝗的遷飛習性,沙漠蝗危害我國的幾率很小。據新華社報道,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曆史上發生的飛蝗與沙漠蝗有相似的遷飛習性,但屬於不同的生物種。專家分析認為,我國史料中尚未發生沙漠蝗危害記載,但專家推測在雲南、西藏自治區的聶拉木有沙漠蝗的分佈。40攝氏度左右是沙漠蝗蝗蝻和成蟲遷移活動的條件,相對溼度需要達到60%至70%。沙漠蝗猖獗發生的最大擴散區為緬甸、尼泊爾和印度。

上述負責人稱,春季發生區的蝗群遷飛方向為印度—尼泊爾—緬甸—我國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考慮到我國邊境地區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阻隔,蝗蟲很難越過高海拔的寒冷地區。由於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邊境與尼泊爾和緬甸沙漠蝗發生區毗鄰,不排除有少量蝗蟲隨季風遷入我國的可能,但造成危害的幾率很小。


最新疫情

截止2月17日20時50分,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70641例,疑似7264例,累計死亡病例1772例,累計治癒出院11181例。

港澳臺地區累計通報確診病例:香港58例,臺灣20例,澳門10例。

境外確診:日本454,新加坡75,泰國35,韓國30,馬來西亞22,德國16,越南16,澳大利亞15,美國15,法國12,英國9,阿聯酋8,加拿大8,印度3,菲律賓3,意大利3,俄羅斯2,西班牙2,比利時1,瑞典1,芬蘭1,斯里蘭卡1,柬埔寨1,尼泊爾1,巴西1,埃及1


另一個視角與警示:蝗災與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