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量小微企業關門歇業,你們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嗎?

大爺已不再是你大爺


最近幾年,有很多的朋友都在感嘆,現在創業難度是來越大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只能選擇關門倒閉。而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使更多的小企業面臨更殘酷的生存危機。第一,本來中小企業在線下實體商店銷售商品,而隨著近年來電商的突起,對於生產標準化商品的中小微企業產生了新的衝擊。因為在網上選購商品可以輕輕鬆鬆送到家,這要比逛街買東西更加方便。所以,小微企業受到電商的衝擊更大一些。

第二,高房價、高地價,導致小微企業承受不了,因為辦企業要租借場地,而房租貴,讓小微企業承受不了。如今在上海市區租一層辦公樓,年租金至少要三十多萬元,通常初創不久的小微企業一年收入也非常有限,把賺來的錢很大一部分交了房租。此外,現在用工成本也越來越高,普通職員每個月要三四千元,而技術人員的工資至少五六千至萬元不等。高房價導致的高租金,較高的用工成本,大幅提高了小微企業的生存難度。

第三,受到外貿環境的影響,近兩年裡,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開始升溫,中國也受到了牽連,廣大出口型小微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更要命的是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大,而出口型小微企業並沒有金融工具進行對沖,本來出口型小微企業毛利率很薄,而人民幣持續大幅波動,給中小微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生存壓力,出口型小微企業主要是希望匯率的持久穩定。

第四,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因為小微企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通常要麼貸不到款,要麼貸出來的利率是很高的。在銀行眼裡,他們更願意把錢貸給國企、央企、大型民營企業、地方融資平臺,而給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向來不是銀行所要做的事情。而我們認為,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促進其發展,就必須多允許開辦一些小貸公司、資產抵押公司、中小企業股權交易中心,或者讓中小企業發行債券,當然現在的創業板、科創板,也適合於小微企業融資。

第五,同業競爭非常激烈,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由於各行各業競爭比較小,創業才剛剛興起,基本上只要願意去創業,成功概率是很高的,但是三十年後的今天,到處都是優秀的創業者,你要想在自己的行業中脫疑而出是比較困難的。試想,大家都在同質化經營,都要過一條獨木橋,真正成功的人就會非常的少。就算是互聯網行業的中小企業,除非混進了行業的第一梯隊,如果不幸落到第二三線梯隊,就融不到資金,上不了市,生存都會發生問題。

第六,本來依法納稅是任何企業的應盡義務,但是國內小微企業的稅負還是比較高的,各種稅費名字讓人看花了眼,很多小微企業老闆表示,現在不偷稅漏稅是等死,而偷稅漏稅是找死,沉重的稅費壓力讓中小微企業喘不過氣來。除了沉重的稅費之外,還有小微企業也要為職工繳納社保基金,這一塊支出,又讓小微企業感到壓力沉重。如果我們的稅務機構能夠減輕中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提供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將會有更多的民營資金開辦實業,投資辦廠。

這些年來,小微企業關門倒閉的現象早已不再稀奇,小微企業生存不下去的原因,主要是它們的生存環境出現了持續惡化,這既有同業同質化競爭、電商衝擊,融資困難、房租和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偏高的稅費。如何讓小微企業走出困境?這既要小微企業主不斷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國家又要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這就包括解決投融資、稅費問題、降低用工和房租成本,這樣今天的小微企業才有可能成為明天的參天大樹。


不執著財經


我瞭解很多企業,也有很多企業的財務數據,也認識很多企業家和小微創業者,極少成功,大部分只能說“活著”。客觀情況是,絕大部分民營企業越折騰越累,負債越多,越陷越深。原因眾多,情況各異,挑重點整理如下:1. 目前絕大部分工業品價格透明,毛利不高,競爭慘烈。直接結果就是,非細分龍頭企業或優勢品牌企業或有特殊資源的企業或原創極強的企業,其餘99.9%一般工業品企業都活的艱難。 2.農業產品,目前價格波動因素太大,很多核心品類進口到岸價對本土產品衝擊也非常大,農業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無數企業、作坊、合作社等等,都活的很艱難,不含政府補貼的話,99.99%涉農機構都虧損。關鍵是 波動風險過大,盈利3年,虧1年都能把家底賠完。 3.零售行業和各種開店的(含餐飲美容美髮等服務行業和其他各種普通零售),簡單的說就是租金貴、用工貴、引流平臺費率死貴,但消費端漲價難度大,極度擠壓了零售行業的利潤,增加了虧損比例。 4. 其他因素: 融資難 融資成本高(至少是國資盤 融資利率的1倍以上,大部分行業企業或店鋪的年度淨利潤都低於10%,8%+以上的融資成本直接幹掉了幾乎全部淨利潤)。 用工成本高,現在的勞動法不區分企業性質,就實際出現了銀行工作人員和麵館的服務人員 企業都要交幾乎一樣的四險一金,而麵館老闆和銀行承擔能力其實完全不可比,約佔員工工資40%的交金比例比英美都高,這個極大的提高了在勞動用工密度較高的行業的創業成本。 房地產吃掉了太多的社會資源,極大的抬高了商業租金、辦公租金,等於其他所有行業的企業在每月向房地產行業交錢,被房地產行業“吸血”。 最後就是過度發達的電商平臺,讓每一次交易都有多家競爭者,打穿了大部分行業企業的毛利空間,小微企業當然首先面臨壓力,生存不易!


吃瓜幹活兒


小微企業規模小,人員少經不起大的風浪,小微企業投資少,企業設備比較落後,只能做一些粗加工型的產品,隨著外貿訂單業務不確定,直接影響到小微企業的生存,小企業過去都是遊走在法律邊緣,現在一切都要按法辦事,小微企業的生存空間就越小越小了。

從企業規模上分析,小微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企業在投資上規模上都是比較小的,人員上也比較少,都是招收社會上一般沒有多少學歷的人員,不是一些專業學校畢業的人,對產品的技術研發上沒有專業人員,沒有多少過硬的新產品企業就缺少競爭力,也影響到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其次,小微企業過去都是一些加工型的企業,有好多設備不健全,發展轉型又沒有充足的資金,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斷提高,對產品的質量有了新的要求,過去的老產品要不斷更新,要更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人才投入,技術投入,小微企業也沒有那麼多雄厚的經濟基礎,所以講小微企也只能慢慢退出市場。

三,從市場的角度來分析小微企業,小微企業的產品都老產品,粗製濫造的過了時產品,面臨國內國際貿易訂單萎縮的大環境,小微企業的產品需要更新換代,有實力的可以換了,沒有實力換代的也只能被市場慢慢的淘汰。

總之,小微企業由於規模小,產品的質量低,企業沒有發展後勁,跟不上市場科技發展的步伐,會逐步的走上發展關停的道路。



鵬獻舞


過剩造成的!

很多人都去創業,開店。一個街道上是有極限容量的。

說大點,就以某省會城市購物中心為例,方圓1公里有四座購物廣場,和街道上的各種密密麻麻的小商店。最後三年時間不到陸續倒閉了兩家,剩下兩家一家半死不活。其實在三四年前,這個一公里方圓也才一家而已。那時候生意還是比較紅火。後來通過稀釋和各種渠道的分流,也就導致了這一切。

我家樓下一圈四面都是街道,五六年前只有兩家藥店,三家早餐店,兩家麵館,兩家超市…現在呢?所有種類的小店直接翻倍,X2,甚至X3倍,藥店5家,早餐店9家,超市13家!還有其他很多種類…

你說這樣的密集的惡性競爭,過於飽和,它肯定加速死亡啊!所以這幾年不停的倒閉—裝修—開店—轉讓 循環!

我朋友家門口,一個比較偏僻的小區,門口一條街300米,早餐店連著開了10家!超市6家!就看誰熬不下去!它們不死誰死!

這才是真相!



酒盞花枝


個體經濟曾經搞活整個經濟,大街小巷,一片繁榮昌盛,拯救了當時大量的下崗職工,這幾年電商起來,地產起來,個體經濟倒了,倒了就倒了,可是市場蕭條,大量店鋪關門,小廠關閉,大街小巷,只有小吃,(小吃大部分也不賺錢,別行不好做,都擠進小吃,供大於求)。市場死氣沉沉,這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嗎?我的哥?



桂林李白


我們正處於一個新時代即將到來的歷史環境下,新的太陽在升起前,各種生物都在變化中等待著。這個時代是由何而來:

1、因為美國貿易戰,而且還拉攏盟國加入,中國的出海口嚴重堵塞,大中型企業的產品出不去,小的配套工廠的產品也隨之遭殃。

2、產能過剩,中國人口雖然有14億,但從商的人數比例遠遠超過歐美國家,大小企業都是企業,2-3個人工廠,特別是浙江省和廣東省,街邊店小加工,比比皆是;

3、國家出手干預,立志去除部分不合理的產能,大量環保不過關、汙染嚴重的企業被關閉,一些小地方的政府部門為了追求政績,也會私底下滅殺部分企業;

4、中國人的創業意識太強,很多人寧願去搞自媒體,拍拍搞笑的視頻,搞點三農,實在不行,拿自家的雞鴨鵝來娛樂下,或者對著鏡頭傻瓜式的拍攝吃飯全過程,你幹啥都有人看,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打工的想法越來越少,企業用工荒,搞得人工成本隨之增長。

5、二手房東聯合起來興風作浪,他們包下一大批廠房,外牆塗塗,內部搞搞,兩個月後宣佈房子上漲30%,甚至80%的都有。

6、進入了智能時代,對消費有了更高的要求,導致了一批企業主、實體店適用不了。


本人2002年中文系畢業,廣告策劃出身,深處全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城市-深圳,2007年創立自己的實業品牌,2013年開設自己的實業工廠,擅長創新營銷,連續跨界創業10多年,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商業模式設計與創新、品牌建設(虛)和實業發展(實)結合的策略。近期得空,陸續寫了一些關於商業設計及發展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威觀察


一,社會信息看似透明。但是實質是針對一些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就是知道也根本涉足不了。

二,政策稅收偏向太大。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上,稅費減免,待遇天壤之別。

三,物價上漲。用人單位成本加高,社會成本也高。

四,資金和貸款。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根本區別是一個國家支持和銀行政策支持,一個是靠自己血汗錢和高利貸支持無可比性。

讓一個民營企業當擔社會責任感,看看每個民營企業家的血淚史,家庭史,哪個不是悲催的經歷。民營企業家冒著傾家蕩產,做老賴,妻離子散的風險,做企業那是拼出來的,用智慧眼識。創造出來的。應該得到大家的尊敬。


可樂樂32432921


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越是高度人工智能、網絡化發展……越要放鬆很多行業發展……才能挽救一些……


本草傳人


題主不要以點帶面,你看沒看統計局的數據啊,今年小微企業各項指標都是增長的。我身邊經常接觸很多小企業主,他們都是很有自信和活力的人,今年國家出臺了很多利好的政策,比如減稅、減輕企業社保壓力、提供免息貸款等。大家都是感嘆遇到好時代了,現在是千載難逢的偉大時代,新時代充滿了新機遇,前面就是一條鮮花盛開的道路。一個三年利潤翻了三番的企業主和我說,現在感覺賺太多錢也沒啥大用,國家的各項福利待遇越來越好,以後看病上學都是免費,老了去養老公寓也是免費,個人要錢還有啥用啊?國家富強了,個人也就好了,大河有水小河必然是滿的。


大嘴不一樣


我是做生意的,開有實體店也開有網店。我的感覺是現在很多商家都在做一件事——搶別人的生意斷自己的後路。

網店把實體店的生意搶了,實體店沒法幹了就清貨,反過來又搶了網店的生意,結果誰都沒有生意了。

賺錢的是電商平臺和店鋪房東!

我想好了!網店推廣不搞了,店鋪不租了。就找一個大倉庫把幾十萬商品存放起來,等政府允許露天擺攤政策落實後,擺攤賣貨。網店就讓它自然流量銷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