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後代送“紅軍茶”到一線

紅色基因世代傳,黨員群眾齊發力。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我市以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為抓手,各紅色村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帶領群眾同時間賽跑、與疫魔鬥爭,構築起疫情防控的“紅色堤壩”,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惠東縣高潭鎮中洞村

黨員向村民宣講防疫知識

“我是黨員,衝鋒在前!”近日,惠東縣高潭鎮政府機關大院內,青年黨員們的鏗鏘誓言堅定嘹亮,久久迴盪,傳遞著希望和力量。該鎮黨委副書記黃浩鉛告訴記者,為更好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鎮裡組織成立了青年黨員先鋒隊,下設三支小分隊,包片協助全鎮14個村(社區)的聯防聯控工作。

面對疫情,高潭鎮中洞村黨總支通過微信平臺向全村黨員發出“深入防控一線”倡議。大家紛紛響應,接受村衛生所醫護人員簡單培訓後,承擔起為村民宣講防疫知識、測量體溫、疫情監測等工作。

中洞村退休村幹部、老黨員、紅色後代戴北泉,今年已78歲,堅決要求加入戰“疫”行動。他說,自己雖然年齡大了,不能跟著隊員走村串戶,但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村口防控卡點的工作人員,經常能喝到熱乎乎的“紅軍茶”,而這茶,就是戴北泉親手煮的。

惠東縣多祝鎮八維村

村幹部全員奮戰在第一線

惠東縣多祝鎮八維村下轄14個村民小組,是通往松坑山區的門戶,疫情防控工作面臨著村域面積大、交通繁忙、外來投資農場較多三大問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八維村“兩委”幹部發揚不畏艱險、勇於擔當的精神,取消一切休息休假,全員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村黨總支部書記黃偉明廣泛動員全村黨員幹部,日夜奔波在村頭巷尾,全面落實群防群控“十項措施”,嚴密細緻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消殺等工作。

“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就應當赴一線、到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黃偉明說。

龍門縣永漢鎮低冚村

“大喇叭”變成防疫“宣講臺”

在龍門縣永漢鎮牛牯嶂山腳下,坐落著一個靜謐的村莊——低冚村,是龍門縣首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鄉村振興戰略實踐基地。

去年,該村全面完善村級廣播系統等相關配套設施,紅色革命歌曲在全村各個角落、山地林間響起,成為新農村示範點和“網紅點”。在疫情防控期間,村裡把“大喇叭”變成“宣講臺”,每天播放疫情防控動態、防控知識,營造出眾志成城、團結一心阻擊疫情的良好氛圍。

疫情防控行動以來,低冚紅色村黨總支部按照上級部署要求,精心組織,強力阻擊。駐村第一書記朱傑提前返崗,和全村黨員幹部一起,衝在前面,幹在實處,按照“三級黨建網格”要求組建“網格化”專兼職隊伍,把疫情防控措施落實落細,構築起群防群控的最嚴密防線。

低冚村黨總支部書記王振雄說,黨員幹部日夜輪流值班,在村口設置卡點,對進出車輛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發放宣傳單,“在疫情面前,全村黨員幹部弘揚紅色精神,踐行初心使命,衝在第一線,默默守護著村民的平安健康。”

龍門縣地派鎮芒派村

黨員爭做疫情防控“排頭兵”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龍門縣地派鎮芒派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建立了29個疫情防控網格,在交通路口、村級廣場、紅色景點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設立了6個黨員責任崗,由黨員輪流值班,當好疫情防控“排頭兵”。

村黨總支書記潘繼段不顧自身腰傷,晚上帶班巡邏,白天用廣播、微信等形式宣傳防疫知識,挨家挨戶排查登記。村裡20多名黨員自發在進出各村小組的要道上設立安全勸導站,使全村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有條不紊。要求參加防疫工作的黨員群眾志願者高達136人。潘繼段說,有了黨員幹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村裡疫情防控網更密更實更牢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