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搖表測量接地電阻時,為何要求兩個探針保持距離?

用戶8007093425009


接地搖表測量接地電阻時,為何要求兩個探針保持距離?

答:這是根據GB50169-2016標準,對於各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電氣設備、不同結構的接地裝置的製作及土壤電阻率的要求而細化的。只有這種才能夠真實反映接地裝置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實際狀況。見下圖所示。

這種形式的接地電阻測試儀有兩種接線柱的,一種是三接線柱,另一種是四接線柱的,見下圖所示。



現在施工檢測中,還有部分測試接地電阻還是採用比較老式的ZC-8型接地電阻測量儀。年輕人則喜歡用現在的數字式專用測試儀。

規定要求,測量前應先把被測接地裝置的接地引下線斷開,然後進行測量, 。測量接線如圖上圖所示。其中E為被測接地極,兩個輔助電極插入土壤的深度約為 0.5m,第一輔助電極P(電位探針)與待測接地電位探針電極之間的距離約 20m,第二輔助電極C(電流探針)與待測接地極之間的距離約40m。

測量時,儀表要水平放置,檢流計指針要先調整至零位,否則可以藉助零位調整器,把指針調整到中心線。然後,將倍率擋先調在較大的擋位,測量中根據指針的偏轉情況,再作適當的調節。隨

即一邊用手慢慢轉動發電機手柄,用另一邊手調節倍率和讀數盤,使檢流計指針對準中心線,然後逐漸加快搖動速度到標準轉速(120r/min),再調節標度盤,使檢流計再次指向中心線,此時的示數與倍率的乘積就是被測電阻的值。

現在再說土壤率,土壤電阻率的數值與土壤的結構(如黑土、粘土和沙土等)、土質的緊密程度、溼度、溫度以及土壤中含有可溶性的電解質

(如酸、鹼、鹽等)有關,由於成分是多種多樣的,因此不同土壤的土壤電阻率的數值往往差別很大。測量土壤的電阻率時,在被測區域沿直線等距離插入地下4 根金屬針棒,彼此相距為“a”米(一般為 20m),金屬針棒的埋入深度應小於“a”的 1/20,用4 根測試線將4 根金屬針棒與儀表上的 C1、P1、P2、C2 四個測試孔相連接,見下圖 所示。

然後,按照測量接地電阻的方法測出接地電阻後,被測區域的土壤電阻率即可用下式計算 ρ=2παR,式中的ρ為土壤電阻率,單位為Ω.m;α為探針間距離,m;R為接地接地電阻測量儀所測的值,Ω。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提問者參考一下。

知足常樂於上海2019.7.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