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阶级分化的矛盾,一个寄生家庭的上位史

这部在去年上映的韩国电影惊艳了世界影坛,更是为韩国拿下了首座金棕榈大奖、首座奥斯卡奖。在我个人看来,这部影片虽不及《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这样的传世经典带来的震撼大,但仍不失为一部上乘之作。

《寄生虫》:阶级分化的矛盾,一个寄生家庭的上位史

《寄生虫》海报

影片的梗概是:基泽一家居住在廉价的半地下室出租房里,他们都没有正式工作。直到有一天,长子基宇的朋友来访,并推荐他到富豪朴社长的家去应征家教。

于是,基宇隐瞒真实学历,成功当上了朴社长女儿的家教老师;之后,基宇得知朴社长的儿子很难管教,但有艺术天赋,于是向朴社长的夫人推荐了自己的妹妹基婷,基婷靠演技成功地当上了朴社长儿子的艺术老师;接着,基婷又使坏陷害朴社长的司机,导致他被开除,从而让父亲基泽当上了朴社长的司机;再之后,他们又把老管家排挤了出去,让基泽的妻子忠淑也有了工作。

然而,当这一家四口自以为天衣无缝时,原来的老管家却意外到访并发现了这一切。原来,朴社长家中存在着两个“寄生”家庭,这也引发了后来的惨剧……

《寄生虫》:阶级分化的矛盾,一个寄生家庭的上位史

基泽一家

这部影片能获得奥斯卡四项大奖,足以证明其艺术性之高。该片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寄生上流”的故事反映了阶级分化的矛盾性,以及人性的贪婪。

影片中的基泽身为一家之主,却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没有尽到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所应尽的责任,他的妻子也是一样。正因为这夫妻二人的不作为,导致家里的生活状况不景气,女儿虽然有着很高的艺术才能,却因为没钱交学费而辍学。在基宇当上家教之后,这一家人的生活终于有了起色,然后基婷也当上了家教,更是锦上添花。可是,这一家人并不满足,还想继续往上爬。

《寄生虫》:阶级分化的矛盾,一个寄生家庭的上位史

朴社长及其夫人

其实,影片中基泽一家人的行径就像是穷人对富人的“寄生”计划。

该片基本在两个主要空间里展开:一个是基泽一家的半地下室简陋住宅,一个则是朴社长的豪宅。两个空间的对比突出地反映了阶级的差异。其实,不仅仅是空间,从地理位置的差异也能看出——一个在下城,一个在上城。

片中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基泽一家人在雨夜匆忙离开朴社长家、返回自己家时,路线是一直向下。基泽一家人虽然计划得逞,但是自己的简陋住宅却被雨水无情地淹没,这个场景似乎是一种讽刺——这一家人没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是穷人的事实。

影片中多次提到“气味”,在我看来,“气味”就是该片的一个线索,很有象征意味。片中朴社长及其儿子都提到过“气味”,朴社长说基泽身上的气味是一种“常坐地铁的人身上才会有的味道”。气味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压垮基泽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构成社会歧视的重要层面。

《寄生虫》:阶级分化的矛盾,一个寄生家庭的上位史

《寄生虫》:阶级分化的矛盾,一个寄生家庭的上位史

基泽一家的住所被淹

影片充满着戏剧性,基泽一家人通过欺骗的手段成功上位,本想从此可以衣食无忧,却不料被原来的老管家撞见(老管家的丈夫一直“寄生”在朴社长家中的地下室内),于是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估计很多人在看到基泽拿刀杀死朴社长那一幕时都惊呆了,我也一样,但这个结局看似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造成基泽行凶的主要动机就是阶级的差异给他带来的耻辱,当然,我前面所提到的“气味”也助长了他心中的气焰。


《寄生虫》:阶级分化的矛盾,一个寄生家庭的上位史

基泽杀死朴社长

我觉得该片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在影片的后半段,基泽的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寄生”计划一步步顺利进行并最终成功时,基泽的心情是很放松、愉快的;但是在被老管家识破诡计,又眼睁睁地看见自己的家被淹没之后,他开始变得不安起来,没有了方寸。到最后看见自己的女儿被管家的丈夫刺伤时,他竟然麻木了。其实也不难分析基泽心境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他作为一家之主,却没有什么本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被雨水淹没;另一方面则是贫富差距给他带来的打击,朴社长及其夫人都嫌弃他身上的气味,这可以理解为富人对穷人的歧视,最终激化他杀死朴社长。

《寄生虫》:阶级分化的矛盾,一个寄生家庭的上位史

茫然中的基泽

在我个人看来,这部电影的前面一大段剧情还是很不错的,循序渐进。但在临近尾声的那段剧情进展得有点迅速,这也是我感觉出来的一出不足。

“最好的计划就是没有计划。因为一旦定了计划,人生就绝对不会按照计划来。所以做人就得没有计划,没有计划也就不会出差错。”

这段台词不仅反映了基泽心境的变化,更凸显了影片的主题。这一家人本以为天衣无缝,没想到却出了差错,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