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橫掃六國卻二世滅亡,短短几年時間大秦虎賁之師哪去了?

仲林0901


秦滅六國後,盡收天下兵器。兵力一是防禦匈奴,就是公子扶蘇和蒙恬的軍隊,另外一支軍隊,開拓嶺南疆土,征服百越。西北軍隊因主將被殺,鬥志喪失。而嶺南軍隊,看到中原大亂,坐擁五十萬大軍,主動與中原切割聯繫,某圖自立。這才有了釋放驪山囚徒,組成軍隊,來抗擊起義軍的情況,戰鬥力當然低下。其實,天下的興亡,多在於人心向背。若天下群起而反之,再強的軍隊也沒有用。


子不語乎


導讀:

秦國之所以能橫掃六國,與驍勇善戰的虎賁之師——秦軍是密不可分的。

而秦末接連不斷爆發農民起義,最終秦朝傳二世而亡,昔日戰無不勝的虎賁之師去了哪裡呢?

大將蒙恬奉始皇帝之命,率三十萬秦軍北擊匈奴,並在邊境修築秦長城。卻因蒙毅得罪趙高,蒙氏兩兄弟慘遭怨殺。

秦始皇兼併六國後,對北方匈奴的滋擾十分不滿,因此命蒙恬率三十萬秦軍追擊匈奴,並在邊境一帶修築秦長城,蒙家軍從此戍守在這裡。

蒙恬的弟弟蒙毅同樣十分有才幹,官拜上卿,其人剛正不阿,趙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要處死趙高,但被秦始皇攔下,這也便讓趙高與蒙氏兄弟結下了樑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至沙丘病逝,死訊卻被隨行的趙高封鎖,趙高別有所圖,一心扶持胡亥繼位,並假傳遺詔,賜死公子扶蘇和蒙恬。

公子扶蘇愚孝,遵從遺詔自裁,而蒙恬卻心存疑惑,不肯就範。

因為昔日恩怨,趙高哪裡肯放過蒙氏兄弟,就對胡亥說,蒙氏兄弟曾擁戴公子扶蘇,胡亥發怒,於是先後殺害了蒙毅、蒙恬兄弟。

蒙恬與公子扶蘇雖死,邊城三十萬秦軍哪個不知道蒙恬一生忠心為國,公子扶蘇愛民如子、謙遜待人,又怎麼會是胡亥能比得了的。

因此他們在看到秦朝岌岌可危時,自然選擇了坐視不理。

當然也有傳言說,趙高和胡亥為了遮掩當年篡位醜聞,將三十萬秦軍盡數坑殺,不過這一段故事尚沒有史籍印證,大家看看便是。

秦始皇兩度派秦軍收復嶺南地區,卻沒有想到,秦將趙佗在危難之際居然自立為王。

秦始皇平定六國後,開始考慮平定嶺南地區的事宜。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主將屠睢、副將趙佗,率五十萬秦軍平定嶺南地區。

因為主將屠睢喜歡濫殺無辜,遭到當地土著的強烈反抗,屠睢自己也慘遭伏擊身亡。

秦始皇不得不派主將任囂、副將趙佗再次平定嶺南,終於在公元前214年,秦軍完成對嶺南地區的全面控制。

而任囂、趙佗也便留在了嶺南地區,任囂為南海郡太尉,趙佗為龍川縣令。

等到秦末群雄紛爭,任囂甚至想要響應起義,但苦於重病纏身,只能將南海郡的重任託付給了趙佗。

等到任囂去世,趙佗便大施拳腳,先是將秦朝派到嶺南地區的秦朝官吏全部殺害,替換成自己的人,之後將嶺南與中原的道路阻斷,自立為王。

至於一度盛傳秦始皇叮囑趙佗一事,純屬別有用心之人杜撰,並不可信。

秦軍何曾沒有參戰,但章邯、王離等人,又如何能支撐起腐朽坍塌的秦王朝?

蒙恬死後,戍邊軍轉由副將王離統帥。

王離是將門之後,祖父王翦、父親王賁都曾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過巨大貢獻。

在秦朝爆發危機後,王離曾率軍與章邯將趙王歇圍困在鉅鹿。

秦將章邯也算得上是雄才,在陳勝大軍直逼戲水時,將驪山的刑徒、奴隸組織起來,屢屢戰勝起義軍,不少義軍領袖紛紛犧牲,包括陳勝、項梁。

章邯也算是給苟延殘喘的秦朝續了一些命,但秦朝大勢已去,單單一個章邯是於事無補的。

終於,項羽破釜沉舟,率軍擊潰了秦軍主力,王離死,章邯降。

總結:

胡亥稱帝后,東巡郡縣,常常殺戮群臣,如此倒行逆施,群臣中又有幾人忠心,沒有倒戈相向已經算是仁義。

因此秦王朝在胡亥、趙高的手中,滅亡是必然的,而並非是所謂虎賁之師坐視不管的無稽之談。


暖暖的三眼君


秦朝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經濟和軍事實力都甩其餘六國一大截,征服六國的過程中,秦軍所向披靡,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平定六國。秦朝軍隊的強大讓世人震驚。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六國,公園前207年,秦朝滅亡。短短的15年時間,在這15年裡,秦朝強大的軍隊去哪裡了,當各路起義軍紛紛響應的時候秦朝竟然無兵可派,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大量的中下層將領和士兵解甲歸田。秦朝軍隊實行軍功制,這也是其戰鬥力強大的原因,對立功的將士賞田,賞銀,賞官,在平定六國的過程中立過功勞的將士不計其數,有的當官了,有的有田了,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第二,統一六國之後,全國實行郡縣制。地方駐守就需要有將士,六國剛剛統一,時局本就不穩,人心思變。原各國的權貴士紳時不時有叛亂的,這更得有軍隊的駐紮。

第三,秦朝統一六國,邊境線的延長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士兵駐守,再加上鄰國很不友好,為了抵禦匈奴而大修長城,為了修築長城,十萬大軍奴役了百萬民夫。

以上三點,秦朝的百萬大軍去了兩成,剩下的八成主力去哪裡了。

第四,這是最主要的一點,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不滿足自己的功績,繼續北征匈奴,向南徵南越,北征匈奴,動用了30萬兵馬,打敗了匈奴之後,這個頑強的北方遊牧民族沒有被打垮,為了匈奴的反撲,30萬大軍就地駐紮了。向南用兵徵南越,用了50萬兵馬,因水土不服,糧草轉運困難重重,南越又不時侵擾,中了埋伏,損了數十萬大軍,主帥都戰死了。秦始皇又徵調了由囚徒,商人等組成的數十萬大軍,終於平定了南越。大軍都派出去了,連囚徒,商人都被徵兵去了南越,以致大秦帝國內部空虛,秦始皇死後,起義軍揭竿而起,以星火燎原之勢席捲全國,實在是過於突然,再加上趙高專權,人心思動,時局複雜,北征匈奴和南征南越的兩路大軍選擇了沉默,以致大秦帝國迅速隕落。






胡家小胡


?其實,秦國也犯了蛇吞大象的錯誤,被六國廣闊的土地給拖死了。

秦軍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令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地區,並就地駐守,成為九原秦軍。為了征服百越,又命屠睢、趙佗等率五十萬大軍南征,先後征服了江浙、兩湖、兩廣大片的土地,期間損失了十數萬秦軍。平定南越後,為了有效統治這些地區,只好分兵把守,嚴密控防。

秦始皇對於原六國又實行高壓政策,為了防止動亂,處處派兵,處處設防,因此,秦國的百萬大軍被打散了。在農民起義爆發後,這百萬大軍分佈在全國各地,一時之間根本不能統一調派,很多地方部隊都被反秦勢力逐個消滅了。

王離與章邯在鉅鹿遭遇了軍事天才項羽,其結果是王離軍團全軍覆沒,章邯的二十萬降卒被坑殺。劉邦帶著兩萬大軍打進武關時,毫無鬥志的十萬秦軍不戰而降,至此,大秦帝國滅亡。

秦軍

秦始皇也犯了隋煬帝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毛病,如果他能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地擴張他的帝國,又何至於最後秦國無兵可用呢?當然,秦國敗亡的根本原因是它的暴政,恐怕即使曾經橫掃六國的百萬虎狼之師仍在,這次也抵擋不住六國人民的怒火了。



歷史社會哥


秦橫掃六國時,秦的步兵有百萬之眾。秦國就是憑藉這支雄武之師橫掃六國一統天。秦始皇統一中原以後,以其卓越的戰略眼光和對時局的準確判斷,安排蒙恬將軍領兵30萬北上,驅逐匈奴,同時修建萬里長城來防止匈奴入侵,又派趙佗率領50萬大軍出征嶺南。蒙恬的這30萬部隊和趙佗的50萬部隊都留在原地鎮守。

秦國危在旦夕,有能力救國的人也不在少數,趙佗、章邯這些人都是有能力帶兵作戰了,但這80萬大軍卻一直紋絲不動,因為80萬大軍按兵不動是因為那是秦始皇的旨意,秦始皇曾對他們說,只要擊退匈奴,守住嶺南,無論中原怎樣變化,都還是華夏民族,你們守住邊疆,決不能讓匈奴入侵中原,導致中原再次生靈塗炭。秦始皇還在位時,秦國就發生過叛亂,而且叛軍就在始皇帝眼皮底下。當時秦國大部分兵馬都在外面鎮守,叛軍都快打到秦始皇眼皮底下了,他依然沒有調動北方大軍,而是讓章邯用僅僅一個月時間將30萬罪犯訓練成軍,出關中,抵禦叛軍。所以秦始皇寧可亡國也不願匈奴乘虛而入。正因為始皇帝有這樣的思考,才導致了秦國在滅國的時候,眾多有威信的老臣拒絕調兵保國,他們始終遵循著始皇帝的遺願,不讓中華百姓受到異族騷擾。可見秦始皇不愧為高瞻遠矚得千古一帝。






陳小二do


世人言“秦二世而亡,皆因始皇殘暴”!然而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這個被世人認定為暴君的嬴政,卻從沒殺過一個功臣!

而反觀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這些被後世稱頌的帝王,手上無一不沾染功臣的鮮血!

仔細一想,還真是有意思呢!

回到問題中來,秦始皇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靠的就是秦國精銳的虎賁之師!特別是自商鞅變法後,秦軍強大的戰鬥力令東方六國聞風喪膽!

於是,人們就問了,陳勝吳廣起義後,戰火立馬席捲整個天下,後期秦二世不得不將驪山修建秦陵的30萬奴隸臨時拼湊成軍隊來抵抗項羽大軍!

那麼,那些精銳的秦軍,到哪裡去了呢?

事實上,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一是命蒙恬率領30萬蒙家軍北擊匈奴,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河套地區歸大秦掌控!

二是命任囂率領50萬秦軍南平百越,將嶺南地區,既今天的廣東,廣西,越南北部等地全部納入中原王朝版圖!



中原爆發起義後,當時蒙恬已經被趙高毒害,蒙家軍群龍無首;而南邊的任囂臨死前交代趙佗,中原混戰,你派兵把手進出中原各個路口,便可以割據一方!於是趙佗自立。

這一南一北,就是整整80萬秦軍,而且都是秦軍精銳,只是在秦國滅亡時,這兩隻軍隊,都沒有前去勤王救駕。


Mr這史香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橫掃東南六國,創立了大秦帝國。在他死後,胡亥即位,短短三年大秦帝國就滅亡了。本題目所問的虎賁軍也隨著大秦帝國的滅亡而消失的無影無蹤。那麼,這麼一隻虎賁軍到底去了哪兒?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知道虎賁軍的成立和他們所經歷的事情。最早的虎賁軍,成立於秦始皇為王的時候,準確來說,是秦始皇為了擺脫呂不韋的束縛而建立的一隻私人軍隊。他們脫胎於秦都咸陽的御林軍。當時的咸陽,有三支軍隊。第一,都衛軍,都騎軍和御林軍。都衛軍是專門負責咸陽都城的防衛工作。人數大概在十到十五萬,是以步兵為主的龐大軍隊。由呂不韋的部下掌管。第二,都騎軍則是咸陽的騎兵部隊,數量大概在三萬左右。這是進攻部隊。假設咸陽遭受到外敵進攻。步兵守城,騎兵進攻。第三,守衛王城的衛戍部隊,我叫他御林軍,人數在一萬多。這些人是專門負責咸陽的王城安全。按理說,咸陽有這麼三隻軍隊就已經足夠了。但由於當時的秦始皇歲數比較小。而呂不韋由於是他的仲父,總覽一切朝廷重務。所以,這三隻軍隊的控制權都在呂不韋手裡。再加上呂不韋跟趙姬的關係。這些都讓未成年的秦始皇極度的不舒服。後來,呂不韋為了巴結趙姬,更是給她送來了臭名昭著的嫪毐。這讓逐漸長大的秦始皇對呂不韋非常的反感。但呂不韋大權在握,秦始皇除了反感也沒有辦法,只能默默忍受。隨著東南六國的合縱來攻,秦軍主帥蒙驁戰敗,丟失函谷關。東南六國的合縱軍已經到達臨潼,當時叫蕞城。呂不韋大驚失色。匆忙之下連忙調動都騎軍和都衛軍迎敵。這時候的咸陽城就只剩下了御林軍在防禦。由於都衛軍和都騎軍的勇猛作戰。東南六國的大軍在蕞城被秦軍打的大敗而逃。秦始皇此時已經快二十歲了。他藉著這次的窘迫現象,立即成立了另外一隻軍隊——虎賁軍。而這隻軍隊的指揮權,秦始皇直接給了他的玩伴,王翦的兒子王賁。而王賁由於自小跟秦始皇年齡差不多。再加上他爹王翦是個老秦人。這父子兩人都是秦國本土人士。自然不會聽從呂不韋的調遣。(這裡是指如果秦始皇跟呂不韋產生分歧的話)這隻軍隊的人員也很特別。他們都是一些王公貴族的子嗣和最忠心的家丁,還有秦始皇認可的御林軍成員和都騎軍成員。這隻軍隊最開始也只是有一萬。撐死了一萬。虎賁軍成立的第一戰就是剷除嫪毐和呂不韋。(秦始皇加冕之時)隨著呂不韋的死亡,秦始皇收回了呂不韋手裡的一切全力。此後,在掃滅東南六國的過程中。虎賁軍的人數越來越多,蒙恬徵匈奴的時候,虎賁軍的人數已經到達了十萬之眾。但回來的虎賁軍人數也只有兩萬多。剩下的人都留在了北地戎邊守護邊防了。此時,秦國由於一系列的建築工程的開展,再加上蒙恬在北邊修築長城,秦國的民工人口短缺。再加上,修道路,修宮殿,修陵墓,以及南征百越。秦國的人力資源更加的捉襟見肘。在此之後的幾年之內,虎賁軍基本上維持在兩萬人的編制,並沒有絲毫的擴建。而這些虎賁軍的作用並不是隨著戰爭的結束就結束了。這些虎賁軍由於從頭至尾,秦始皇對他們很是放心,所以,每次出巡,秦始皇所帶領的並不是御林軍。而是這些忠心耿耿的虎賁軍。這個時候,秦國的都城咸陽,只有御林軍在守衛。因為秦國的其他軍隊都各有其事。大家看,北軍三十萬,守衛長城。南軍五十萬,南征百越。而且,南軍所接到的命令並不是征服百越就完事了。而是他們要在百越之地落地生根。跟當地人通婚,說白了就是漢化他們。比如,現在廣東福建等地的客家人。他們就是秦人的後代。說白了,這時候的秦國的軍隊,只有一萬多御林軍和兩萬多虎賁軍能調動了。秦始皇死後。趙高專權,為了能夠控制胡亥。趙高就勢必要除掉虎賁軍。因為御林軍的首領是趙高的心腹。隨著秦始皇陵的完工。虎賁軍也被趙高他們毒斃了。這些虎賁軍之所以不會反抗。是因為當時的秦始皇在秦國威望太高。這些虎賁軍都心甘情願的去地下陪伴秦始皇。大家不要覺得我是危言聳聽。古代人的思想是不如我們開放。大家想想,日本的軍人為什麼會切腹自盡效忠天皇?就明白我的話是不是真的了。到了此時,秦國能夠動用的軍隊只剩下咸陽的御林軍了。所以陳勝吳廣的揭竿起義才能如秋風掃落葉般的席捲全國。是因為秦國沒有可以用於作戰的軍隊了。要不然,章邯也不用帶著一幫子修陵墓的刑徒出征了。說到這裡,大家忍不住要問了。不是還有御林軍嗎?不錯。御林軍此時是守衛咸陽的最後一支部隊。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調動的。因為他們的將軍是趙高的女婿——閻樂。也是這隻御林軍在閻樂的帶領下,殺死秦二世的。隨著趙高的死亡。這隻御林軍的軍權也回到了秦王子櫻的手裡。隨著項羽和劉邦的兩隻軍隊開赴咸陽。這隻御林軍的末日也到來了。在聽說劉邦的軍隊已經進入武關。秦王子嬰趕忙放出這隻最後的力量——御林軍。這隻軍隊在藍田跟劉邦的軍隊相遇。當時的兵力對比是1:10還要多。最終,這支御林軍全軍覆沒。劉邦到達咸陽後。秦王子櫻自縛投降。他之所以投降,是因為他的手裡已經沒有任何的對抗籌碼了。直到秦朝滅亡,北軍三十萬和章邯的奴產子軍二十萬。已經被項羽殺的不剩一個了。(項羽在新安屠殺了二十多萬秦軍降卒)南軍五十萬割據稱王,成立了南粵國。以上就是全部秦軍的去向了。謝謝。


風雨中的梅雲


導語:

秦國在戰國後期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六國,統一天下,實現了車同軌、書同文、度同制的局面。但是卻二世而亡,實在令人唏噓。

而在這個時期,秦軍卻抵擋不住起義軍的進攻,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原本秦國的虎狼之師,很多都是刑徒軍(由囚犯組成的軍隊)。

真正由老秦人組成的精銳軍隊早已經被調往邊疆,開疆拓土。

一、南征百越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短短兩年之後,便派五十萬大軍南征百越,從公元前219年一直到公元前210年才徹底結束,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而五十萬秦軍和趙佗(後來的南越王)一直留在百越之地,沒有返回中原。

二、北逐匈奴

地處蒙古高原的少數民族自古便是中原王朝的極大威脅,戰國時期逐漸強大的匈奴一直騷擾秦國、趙國、燕國的邊境,三國也各自築起長城防禦匈奴。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在公園前215年,派大將軍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並把原本秦、趙、燕三國長城連在一起,建立起萬里長城,其後軍隊一直駐守長城。

大量精銳士兵被派往邊境,導致中原地區力量空虛,被起義軍趁虛而入。雖然後來鉅鹿之戰,王離率領長城軍團參戰,但也無力迴天。


海洋望星空


要知道秦國之所以能橫掃六國,是因為它有一批所向披靡、能征善戰的將軍和武士。

我們先來看一下秦滅六國的簡單經過。

公元前236年,秦派王翦率軍攻趙。前230年,秦派內史騰攻克韓都,俘虜韓王安,韓亡。前228年,秦將王翦攻擊邯鄲,趙王遷投降。公子嘉逃到代地稱王,前222年秦將王賁攻代,代滅。趙國終滅。前225年,秦攻魏,魏王假出降,被王賁所殺,魏亡。王翦率兵直取楚都壽春,楚王熊負芻被俘,楚亡。前222年,王賁奉命攻燕,俘獲燕王喜,燕亡。公元前221年,秦王賁進攻齊都臨淄,齊王建不戰而降,齊滅。

就此可見,秦滅六國的主要將領就是王翦王賁父子。

事實上,秦國最有能力的將軍,就是王氏和蒙氏。除了王翦父子,還有就是蒙恬。

但是到了秦二世的時候,怎麼樣了呢?我們來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的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盡並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秦二世之時,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而又滅蒙氏。陳勝之反秦,秦使王翦之孫王離擊趙,圍趙王及張耳鉅鹿城。”

這就是說,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王翦父子已經死了,蒙恬又被二世滅了。虎賁軍依然在,卻沒有好的統帥了,所以只能派王翦的孫子王離統兵打仗。

事實上,還有一個秦軍主將叫章邯,此人打仗有一定的能力。也曾在定陶之戰中擊殺了項羽的叔父項梁,但他對形勢估計錯誤,移兵北上攻趙,結果犯了大錯,後在鉅鹿之戰中,王離被殲滅,再後章邯軍被逼降。秦軍主力喪失殆盡。成為秦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秦二世的迅速滅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缺乏真正的統兵之帥。

正是所謂的一將無能,害死三軍啊!





笑談古和今


秦國為何能在戰國末期,一統天下,掃六合,滅八荒,最終實現大一統的中國,和擁有一支紀律嚴明的虎賁之師密不可分,一直以來,秦國軍隊以勇猛著稱,可謂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特別是在秦始皇的帶領下更是強到變態,強大的戰鬥力讓六國俯首稱臣。

大一統之後,秦始皇更是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備註長城,南修馳道,開始了開疆擴土的豐功偉業,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功績更是不可磨滅。然而在秦始皇迴歸西天之後,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項羽,劉邦也按奈不住,趁機起義。一時之間,強大的大秦狼煙四起,警報頻傳。很開,起義軍就沿著暢通的大道,一路推進,不菲吹灰之力,就殺到了函谷關。

作為秦朝的的門戶,至秦朝建國以來,函谷關就是大秦的最後一道防線,函谷關一破,地處平原的咸陽城級完全暴露在了起義軍的眼裡。就這樣剛剛建立起來不久的大秦就這樣被滅了。很多人奇怪,當年那隻所向披靡,橫掃六國的秦軍所在何處,為何不見前來營救。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當生死存亡之際,大清朝的大軍難覓蹤跡,負責修建驪山皇陵的大將章邯,急匆匆組建了一支軍隊,可以這麼說和那隻強大的秦軍一比,這支軍隊簡直就是烏合之眾,臨時拼湊組建起來的軍隊,大部分都是囚徒,和六國遺民。但就是這支軍隊,將起義軍打的落花流水。章邯由此趁勢進軍,三下五除二就把陳勝吳廣建立的張楚政權給滅了。

由此可見,起義軍的戰鬥力是多麼不堪一擊,而如果秦朝的正規部隊在的話,很有可能起義軍根本沒有生根發芽,趁機壯大的機會,更不要說,挺進函谷關了;

然而,在此攸關秦朝存亡之關鍵時刻,為什要靠在工地幹活的囚犯來拯救秦國?為什麼秦朝正規部隊不出現呢?其實,那支威震海內外的秦軍仍然存在。不過,他們都到邊疆打少數民族,開疆拓土去了,沒有秦始皇的命令,他們根本不敢妄動。如果大軍全部回撤,到時候很多廣袤的疆土就要流入異族之手。秦始皇的雄才大略,遠見卓識讓他知道必須守衛好華夏的土地,他只是沒想到自己的管理之下,大秦朝是從內部瓦解的。

當時,秦朝的兵力較為分散,基本上的精銳兵力,都分佈在北方和南方。一支在北方,大約30萬人,由名將蒙恬統帥,在如今內蒙古一帶徵討匈奴,已有10多年。蒙恬死後,這支隊伍由名將王翦的孫子王離接管。關中告急時,王離奉旨率部勤王,順利與章邯部隊會師。果然,秦軍掃滅起義軍如砍瓜切菜、秋風掃落葉般,擋住了起義軍的攻勢。

然而,他們在這個時候遇到了戰神,西楚霸王項羽。一個自帶主角光環,出生顯赫,揹負家仇國恨的男人。鉅鹿之戰,項羽帶領楚國子弟,破釜沉舟,大敗秦軍。這支外出開疆擴土,征戰匈奴的軍隊,被項羽活埋。帥王離下落不明,也可能一起被活埋了這支部隊也夠可憐,沒有戰死北疆,命喪故土,估計連妻兒老小都沒能見一面,就魂歸黃泉。悲慘之至!

在這個時候,在今天的廣東,廣西一代,仍然有50萬的秦軍。當年秦始皇委派他們兵分五路征服嶺南、閩越、南越、西甌等蠻荒地。經幾番波折,最終拿下了今天的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並設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

當秦末大亂時,南征主帥任囂也接到了回師秦王的命令。但是,任囂一直在觀望和等待。因為,嶺南一帶與中原山高路遠,天險阻隔,任囂就想割據獨立。可惜,任囂沒等到那一天就早早去世了。

趙佗

任囂的繼任者趙佗上臺後,做得更絕,他乾脆下令封鎖了從中原到嶺南的各處要塞和道路,徹底與中央王朝隔絕。

然後,趙佗進一步統一了嶺南地區,成立南越國。趙佗堪稱世界範圍內最長壽的帝王,活了103歲。劉邦死了,他還活了20多年。因此,秦朝這支50萬大軍,最終成了南越國立國根本,成為我國兩廣及越南一帶的最早“拓荒者”。

可嘆,秦始皇英明一世,卻在兵力部署上犯了大忌,從而也為秦朝最後滅亡埋下禍根。趙佗從此加冕為“南越武帝”。他以皇帝的身份發號施令,與漢朝皇帝分庭抗禮。

後來,南越國面對強大的大漢,北面稱臣,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

公元前112年,南越國末代君主趙建德與西漢發生戰爭,公元前111年,終被漢武帝所滅。

這個橫亙南疆的政權維繫了90多年,歷經五代而亡。

這樣,嶺南一帶就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秦朝大軍

所以,秦朝末年,秦軍主力主要分2部分。 一部分50萬戎守南越,在嶺南一帶,就是今天的湖南、廣東、廣西、雲貴、福建一帶 一部分30萬北守匈奴,在鉅鹿之戰時,王離帶其中的20萬來援,結果被項羽攻破主營。 此外,當時關中還有5萬精銳騎兵、10萬精銳步射兵。

但是,吳廣當年攻打關中時,秦二世為保咸陽,拒絕給大將章邯精銳部隊,章邯只得解放秦始皇驪山陵勞工與叛軍姬輔灌恍弒喝鬼桶邯垃開戰,最後投降項羽。

而守衛咸陽的軍隊根本就沒有與攻入關中的劉邦開戰,一是趙高當時已經想講和,二是趙高死後,秦王子纓只做了46天秦王就直接投降劉邦,最後被項羽所殺。因此,守衛咸陽的精銳部隊根本沒有打仗。

由此看見,秦朝滅亡其實是歸於軍隊內部分裂所致,讓起義軍撿了個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