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的獨出心裁的海底魚

加州青衣:

加州青衣又叫羊頭魚。外形奇特,但更奇特的是它是一種會變性的魚,在出生時所有的羊頭魚都是雌性的,在隨後的生長過程中,所有的雌性又會全部轉化為雄性。

本魚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馬爾代夫、毛里求斯、斯里蘭卡、琉球群島、臺灣、中國沿海、菲律賓、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所羅門群島、帕勞等海域。

蝠魟:

成年蝠魟長著奇特的大三角胸鰭和突出的頭鰭,它的皮膚平滑,頭部長著方形寬嘴,尾部無脊椎。最大的蝠魟可達到1噸多。

本魚體扁平,體盤寬,舌狀鰭突出於眼前,能自由搖動,並可從下向外轉捲成管狀。眼球大,齒細小,粒狀。鰓裂很寬,魚體背面淺灰黑色,腹面淡白色。尾細而短,無棘刺。翼展可達9公尺,體重達3公噸。

綠色美洲鰻:

綠色美洲鰻,它的皮膚十分特殊,與長著魚鱗的其他魚類區別很大,褶皺粗糙很像樹皮或岩石層。

蝙蝠魟:

蝙蝠魟是一種大型的海洋軟骨魚類,不會飛。蝙蝠魟的體長通常有4-5英尺,而它的翼展卻能達到8英尺,其體型呈扁平狀,喜歡在海底活動。它們的壽命可達到25年,防禦武器是尾部魚鉤。

神仙魚:

神仙魚,(學名:Pterophyllum scalare)又名燕魚、天使魚、小神仙魚、小鰭帆魚等,麗魚科,天使魚屬,原產南美洲的圭亞那、巴西。

神仙魚背鰭和臀鰭很長並且大,挺拔如三角帆,故有小鰭帆魚之稱。從側面看神仙魚遊動,如同燕子翱翔,故神仙魚又稱燕魚。

神仙魚體長12-15釐米,高達15-20釐米,腹鰭演化成觸鬚長如流蘇、尾柄短,上下端延長。分為長尾、中尾、短尾,胸鰭無色透明。神仙魚性格文靜、泳姿瀟灑、宜混養,被譽為"熱帶魚皇后" ,適宜水溫26℃-32℃。

蝶魚:

蝶魚(butterfly fish)屬於蝴蝶魚科,除了隆頭魚之外,蝶魚是色彩最豔麗的海水魚之一。它們是典型的珊瑚礁魚類,有著側面壓縮的體形和稍微突出的吻部。由於蝶魚是終身單一配偶,因此經常看到蝶魚是兩條在一起。

蝶魚的種類超過200多種,分佈在全世界珊瑚礁海區或淺海一帶。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種類超過60種。在南海,包括臺灣島、海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及南沙群島,已發現有蝶魚48種之多。蝶魚大部分佈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但也有一些品種只生長在某個較小的海區裡,如紅海紅尾蝶(C·paucifasciatus)等,鹽度較高(至少是1.025)。

蝶魚的體色變化小,在生長過程中最多失去一點一線而已,不象棘蝶魚類幼魚和成魚的形態完全不同。而且這一科魚每種蝶魚都有自己的體色,屬種鑑定或潛水辨認比較容易。蝶魚中的許多種類在背鰭後端靠近尾巴處有一個黑色眼狀斑,稱為偽眼,而它的真眼常有一條橫紋穿過,遮蓋了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