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不爱学习怎么办?家长做对这3件事,娃也能像玩游戏一样爱学习


娃不爱学习怎么办?家长做对这3件事,娃也能像玩游戏一样爱学习

引子

受当前疫情的影响,从本周一起,教育部在央视4套教育电视台推出了电视直播课,这要比之前的电脑直播和手机直播等要好上很多,只要电视屏幕够大,只要时间得以控制,一般不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什么伤害。以小学低年级为例,每天真正上正课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是半小时,至于其它课程都是相对较为轻松的课程。这也是现有条件下的最好选择了。

“老母亲”们为了能让孩子上好电视直播课,提前一晚做各种准备工作。多年未打开看的电视,要先试试机,看看能不能打开;还要测试一下电视网络,看看能不能接通。可别小看这些事情,这是孩子在第二天能不能顺利上好电视直播课的基本保证。

按理说,老母亲们忙乎了半天,孩子在第二天应该是带着感恩的心去认真上直播课吧。事实恰恰和老母亲们想的相反,孩子在电视前根本就坐不住,有一种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既视感,一堂直播课听下来,能听进去一半就谢天谢地。老母亲们有点不明白了,往常孩子只要拿着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小眼睛盯着电视,手拿游戏遥控柄,屁股就好像扎下了根,根本就挪不开。

娃不爱学习怎么办?家长做对这3件事,娃也能像玩游戏一样爱学习

01

看电视直播课的确很能考验孩子的学习专注力,一些在平时专注力就不足的孩子,在这个环节中很容易就败下阵来。如果孩子连半小时的学习时间都难以沉下心来,基本上可以判定孩子的专注力不足,而孩子的专注力又和学习内驱力有很大的关联。换句话说,孩子有学习内驱力,自然在学习上会专注,而在学习上专注,又会促进学习内驱力的进一步形成。因此,这两者是不能孤立地去看待,而是要把它们看成是一个整体。否则,我们就很难去解释孩子在玩游戏的那种专注和看电视直播课程的那种心不在焉的现象了。

孩子出现问题并不可怕,这只不过是在向我们家长传递一个信号和教育调整方向:现在要帮孩子解决什么问题?原先的教育还要做出哪些调整?

如何让孩子像爱玩游戏那样去爱学习,这既是很多家长心心念念想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一道颇具挑战性的教育难题。尽管如此,可事实上,在我们身边还是有不少孩子能做到像爱玩游戏那样去爱学习,成为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游戏之所以能够吸引孩子乐此不疲去投入,原因就在于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可以从玩游戏中寻找到乐趣,以致孩子完全不需要外在的力量,孩子就能自动自发地去完成。

反观我们家长从孩子上一年级起,就在给孩子渲染一种学习很苦很累的印象,哪个孩子见了会不害怕?而且这种在小时候的印象会根深蒂固扎在孩子内心深处,影响时间可以跨越十几年。这就是很多人所看到的孩子一毕业(高中)就把所有的课本撕碎扔掉现象的重要成因之一。从儿童心理学上来分析,这已不单纯是一种情感宣泄和释放,而更多的是对书本的不满:“哼,让我寒窗苦读了十几年,这种苦已经受够了,现在要把课本撕碎,最好扔得远远的才解气。”一众课本到最后也没搞明白这是什么一回事:“我的小主人怎么啦?我可是想给我的小主人带去乐趣的啊,怎么现在小主人就这么嫌弃我呢?呜呜……”


娃不爱学习怎么办?家长做对这3件事,娃也能像玩游戏一样爱学习

看吧,可怜的课本硬生生地被逼成了“背锅大侠”,到底是谁把学习这件事变成了孩子不堪回首的痛苦回忆?不管是谁,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责无旁贷的,更何况,父母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可以长达十几年以上。如果我们不能认真去反思这个其实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教育问题,那么一些孩子将无从谈起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对学习的无助和恐惧感仍旧会继续。

所有的学霸并不是天生的学霸命,而是他们从小就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并变成了一种须臾不能缺少的心理需求。如孔子的高徒颜渊,如果不是学习是一件乐趣来支撑着他的学习信念的话,他早就要被饥贫交加的生活按在地上“摩擦”无数遍了。

其实,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开始都是抱着一种好奇、新鲜,并急于探索这个世界的学习渴望。比如,他们会问父母很多很多的问题,会一连几个小时在认真观察蚂蚁等等,这些都是孩子爱学习的一种最原生态的一种表现,可当学习”变成了一件与考试挂钩的,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时,孩子又怎么可能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学习不快乐,孩子又怎么可能把学习搞好呢?由此进入到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02

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学习乐趣,使学习变成为孩子的一种真正需求呢?家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孩子加以引导。

首先,让孩子对学习的印象不再是“黑暗”与“痛苦”

孩子之所以爱玩电子游戏,除了天性使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来没有人告诉孩子,电脑手机游戏不好玩。反而在有意无意间给孩子传递游戏好玩的信号,比如家长一有空就在孩子面前很投入地刷手机;孩子周围的小伙伴只要谈起手机游戏来就一脸的兴奋……这些都在对孩子强化游戏好玩的概念。

根据有关教育研究认为,孩子对学习的最初印象和感受,大都来自于家长,家长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积极的教育方式能促使孩子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最终越学越爱学;而消极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把学习当作一件“苦逼”事情,最终越学越不爱学。

娃不爱学习怎么办?家长做对这3件事,娃也能像玩游戏一样爱学习

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奇的,都喜欢探索的感觉。也就是说,孩子的学习动机,跟他对这件事的兴趣和胜任感有关。当孩子在尝试着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家长一开始就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能满足探索好奇心的学习环境,让他感觉到学习是为了去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而不是机械沉闷和无休止的学习任务,那么,孩子必然会产生一种学习上的期待和兴奋;反之,如果我们家长是把学习描述成一项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任务,孩子就极有可能失去兴趣,根本就谈不上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学习也就变成为一种“痛苦”与“黑暗”,毫无乐趣可言。

其次,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抱着一种平常心,孩子也放松

简单分析孩子玩游戏的心理,不难看出,孩子之所以爱玩游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玩游戏中没有过大的压力,如果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再好玩的游戏孩子也会玩不下去。

有家长为了根治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恶习,采取的是“以毒攻毒”的教育策略。家长并没有简单地禁止孩子玩手机,相反,还鼓励孩子去玩,但他提出了玩手机要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必须要打出一定的等级及完成一定的指标之后,下次才能继续玩下去。明眼人一听,这玩游戏不就成了一项任务了吗?可孩子并不知道老爸的小心思,开始几次都还玩得不亦乐乎,随着后面的任务越来越多,挑战越来越难,孩子在玩手机中屡屡受挫,这时候玩游戏完全变成了一种额外负担。最后,孩子主动把手机交还给家长,再也不敢硬着头皮继续玩下去了,因为这种接受家长安排的带有完成指标的游戏和自己凭借兴趣去玩的,完全是两码事,全无乐趣可言。

当孩子不能从游戏中找到乐趣的时候,就连好玩的游戏也要被抛弃。同理,当孩子不能从学习中找到乐趣的时候,也会远离学习、不爱学习。

娃不爱学习怎么办?家长做对这3件事,娃也能像玩游戏一样爱学习

对孩子的学习,家长首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只有家长把心态放平了,孩子才不会产生过多的学习压力,才能像平时玩游戏那样保持轻松自如的学习状态。

第三,在学习机制中加入游戏的因素

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在打游戏的时候,是不是停不下来?成人如此,孩子就更没有抵抗力了。不少家长很好奇游戏是怎样使人长时间地保持着精神集中,能不能在学习中也加入游戏的因素,让学习也变得像游戏那样简单有趣又好玩?

答案是当然是可以的,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当我们剖析游戏让孩子痴迷的秘诀,我们就会发现,游戏无非是做到了以下这两点:

  • 一是游戏设计师通常会把要完成的很难通关的大目标分成容易通关的小目标,这样能使玩家有信心玩下去;否则,如果游戏是一个很难实现的大目标,花上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闯关,却每次都要被系统打回原形,又要重新开始,相信很多人最终会放弃这个游戏的。
  • 二是当玩家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后,就立马会有一个即时反馈,比如积分、金币和装备升级等方面的奖励,很容易让玩家产生成就感;如果玩家失败了,游戏系统一般会说:“没关系,再来一次!”在游戏世界里,玩家从来不害怕失败,失败可以重来。

而与之对比的学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有人比喻为攀登学习高峰,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如果我们能把学习这个大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并在孩子每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都能如同玩游戏一般得到家长的即时反馈,这种反馈不见得是物质上的奖励,更多的是家长言语上肯定和欣赏等,那么,孩子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感,产生持续学习的内驱力。

娃不爱学习怎么办?家长做对这3件事,娃也能像玩游戏一样爱学习

如果孩子学习受挫,如果家长也能像游戏机制一样,不是打击而是鼓励孩子再来一次的话,相信孩子以后会在学习上全力以赴。

结语

关于在学习机制中引入游戏的机制的做法其实有很多,以上仅是抛砖引玉。

当孩子觉得学习也和游戏世界一样有趣的时候,他将在专注力和内驱力等方面都有质的方面的提升,在学习上产生“心流”,学好功课自然不在话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