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宅"出病了嗎?疫情下我安撫了一對婆媳的不良情緒|熱點


武漢封城、各地區一級響應,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疫情期間,有很長一段時間,

我們都被迫“宅”在家就疫情而言,本身就會觸發我們潛意識中的焦慮,比如擔心得病或者是以後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


家庭的功能是提供其成員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在外界壓力面前大家能夠彼此支持,緩解焦慮。


但是很可惜,有些家庭成員反而因為朝夕相處,敏感的情緒相互傳染,以及不良的溝通造成了如今新的矛盾和摩擦:疫情下的宅家心理問題


而我也接到了有這樣問題的一通電話……


你的心

今日全國確診數情況


案例故事:33歲 何小姐


職場精英何小姐完全就是個工作狂,就算生孩子也沒影響到她工作,孩子一滿月就被丟給公婆帶了。


因為一直要上班,何小姐和公婆接觸時間也不多,因此,家裡的關係也算和睦。這次疫情爆發後,何小姐不得不在家辦公。


可是在家辦公後何小姐才發現,自己和公婆之間的問題越來越多,比如婆婆總喜歡嘮叨何小姐起來從不疊被子,不收拾房間;何小姐覺得疫情如此嚴重,公公還要有事沒事地出去遛彎……


再加上學校不開學,何小姐工作之餘,還要陪著孩子上網課……這些事情聚集在一起,讓何小姐心裡很不舒服,沒辦法,她只能將怨氣撒在老公身上,以至於夫妻倆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吵的很不愉快。


你的心

心理專家陳露

分析:突然的朝夕相處,暴露隱藏問題


通過這個案例不難看出,其實何小姐遇到的這些問題早就存在了,比如說她早上起床不喜歡疊被子,平時不收拾房間等,只是因為她平時忙於工作,很少在家,因此婆婆的抱怨她沒有聽到,或者沒有放在心上而已。


再比如何小姐的公公喜歡出去遛彎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如果不是因為在家工作,不是因為疫情導致的人心焦慮,何小姐或許也不會如此在意。


此次疫情突發,很多人被迫宅在家裡,家人朝夕相處,的確容易產生很多問題。


親子的問題

家長可能平時沒時間關注孩子,現在剛好有時間,可是滿眼看到的都是孩子的問題。打遊戲,睡覺沒有規律,顛倒黑白,不寫作業,房間髒亂差等等。


家長的說教和批評反而引起孩子的不滿,形成家長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孩子越不聽話,家長越嘮叨的局面。


夫妻的問題

夫妻之間往往因為意見不一致,溝通不良產生問題。


比如說,有人聽取專家建議需要開窗通風,但是有人認為不要開窗,開窗會讓外面的病菌進來;有的人總是認為自己可能已經感染了病毒,變得整日憂心忡忡,而另外的人卻覺得你太過焦慮,但是不耐煩的說教又讓對方覺得不被接受,情緒更多……


兩代人的問題

讓年輕人更擔心的是老人,比如說老父親總是喜歡出門遛彎,口罩也不好好戴,跟他說過多少次了,他總認為這件事並沒有那麼嚴重,甚至覺得年輕人多事,總想管頭管教,甚至反過來覺得年輕人自己的事情都搞不清楚,孩子不好好學習,家裡整天吵架,讓老人也覺得很擔心。


有些比較能幹的婆婆喜歡做主,可能很多觀點,生活習慣和媳婦不一致,婆媳間有形無形的角力,也會令家庭氣氛變得很尷尬,而且彼此心聲怨氣又避不開。


祖孫的問題

宅在家裡的老年人很多的精神能量容易投注在第三代,就會有很多的關心和操心,會讓孩子覺得多一雙眼睛在盯著她,對10歲以後的孩子,更覺得是束縛,也容易和老人頂嘴,而往往父親認為孩子不孝順,會去訓斥孩子,容易產生三代人的糾紛。


你的心

心理專家陳露


支招:轉移注意力,讓關係更和諧

你的心

這些矛盾,平時也許不明顯,可以通過工作,和不同的人接觸,以及在戶外走來走去所產生的空間的轉移來獲得注意力的轉移。現在,如果三代人都集中在一個相對狹小、封閉的空間裡,人越多動力越複雜,矛盾也可能激化。


建議


1.設相對心理距離,並自我負責

學習在內心與對方保持適度的距離,試圖去接受對方有情緒,因為情緒本身沒有對錯,同時,這又是屬於對方的情緒,她不需要為對方的情緒負責,這樣可以保證自己不那麼受到對方的影響。


我們需要學習到自我照顧和自我安撫,比如說,在有限的空間裡,開啟無限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機制,冥想,正念和身體放鬆訓練,或者聽一堂好的微課,看一本好書,追一個好劇,轉移注意力角度,從更積極的角度看問題。


2.建立良好的溝通

1)首先要對“誰該負責什麼”有清楚和明晰的界定。當知道自己溝通的出發點和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就可以用具體而明確的行為表達自己的希望,例如:我想請你打完遊戲,把自己的內衣洗掉可以嗎?”


2)給與正面回饋的能力和勇氣,讓他可以自我察覺。例如:你看起來很生氣,你的嘴巴緊閉,拳頭緊握,而且你已經沉默了20分鐘。促進他的內省,和自己的情緒連接的本身是降低他的焦慮。


3)積極傾聽。在做反應之前,先重複對方所說的,並且由對方的回應中確定你所聽到的確實是對方所表達的意思。要確保善意的解讀有建設性的內容,而不是更多的關注賭氣說的話。


3.明確責任和義務,夫妻聯手應對

丈夫必須讓母親知道:他首先是一個女人的丈夫;其次才是另一個女人的兒子。採取這個立場,母親的感情或許會受傷,但是她最終會適應這個現實,因為這畢竟是她兒子的家。


作為婆婆,要允許兒子和媳婦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夫妻婚姻美滿。那麼,媳婦也會愛屋及烏,感謝婆婆給了她一個那麼好的兒子,也會以婆婆接受的方式表達對婆婆的感謝。


抗擊疫情的時時刻刻,管理情緒也很關鍵。如果你有情緒問題,歡迎留言,我們會諮詢心理專家為您解答。


文 | 陳露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專家

-The End-


你的心

你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