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體溫:公共文明的一個側影

如同佩戴口罩一樣,測量體溫已成為當下防控疫情的一個“常規動作”。上海日前下發的《居民區(村)疫情防控管理操作導則》明確要求嚴格住宅小區人口管理,規定:人員逢進必須測量體溫並記錄;對體溫異常人員及時報告、移送。

自疫情流行以來,居民區(村)已成為防控的第一線,出入口都有管理人員全天候值守,對進入人員測量體溫是其“第一道關口”,檢查出一些疑似患者,尤其是重點地區來滬、返滬人員中的可能攜帶病毒者,有效地切斷了輸入性風險。測量體溫的舉措得到市民的普遍理解和接受。

測量體溫,不可小覷,它在特殊時期彰顯出的是一種公共文明精神。

測量體溫:公共文明的一個側影 | 評論

公共文明是指發生在一般公共場合或公共生活的言行規範,屬於公共倫理範疇。具體可分為公共秩序、公共環境、公共場所、公共財物、公共交往和公共關懷6個方面,它首先體現在對社會應負的責任、對社會應盡的義務。作為一個公民最基本的公共文明素養,主要表現在能否遵守社會所要求的規範秩序,能否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社會和他人,是否具有公共意識等。在防控疫情的過程中,不守則、不文明、不誠信的頑症陋習時有發生,妨礙了疫情防控大局,也折射一些市民公共文明的“短板”。

如果說,防控疫情是對政府部門現代管理水平的一場考驗,那麼,它同時也是對國人公共文明水準的一次丈量,每個市民都得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其中就包括近期亟需的測量體溫。


作者 | 沈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