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市市場監管局:打好市場“保”衛戰

打好市場“保”衛戰

——廣西桂林市市場監管局防控工作紀實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西桂林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把疫情防控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黨組書記廖建秋、局長唐述東率先垂範、靠前指揮,全體人員以“螺絲釘”精神,迅速出擊,鏖戰疫情。

保價格,管好“錢袋子”“菜籃子”

依靠12315投訴舉報熱線大數據的預警作用,年前及時發現口罩需求量增大,通過排查,提前介入,向全市藥品、醫療器械經營者發放《價格提醒告誡函》,警示經營者嚴格遵守價格法律法規,做到明碼標價,誠信經營,不得哄抬口罩等防護用品價格。實施精準監控,將口罩、消毒液、醫用酒精、油、肉、蛋、蔬菜等納入重點監控品種,每日開展市場價格監測巡查,及時掌握價格動態,確保民生用品價格平穩。嚴厲打擊價格違法行為,為消費者處理價格相關訴求1222件,對21起涉嫌價格違法的行為進行了立案查處,並通過媒體、微信公眾號、門戶網站等曝光部分典型案例,震懾價格違法行為。

广西桂林市市场监管局:打好市场“保”卫战

保質量,守住安全底線

保障藥械質量安全,對醫用口罩、防護服等醫療器械的產品質量和進貨渠道嚴格把控,責令整改企業29家次,查處全州某醫療器械公司虛假宣傳銷售口罩等影響較大的案件41起。重點檢查抗病毒類化學藥製劑和中成藥等防控相關品種,共檢查藥店3121家次,責令整改 61家,杜絕不合格藥品流入市場。檢查防護產品生產企業,抽檢10餘批次防護手套。

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抓市場開辦者主體責任落實,嚴把市場準入關;抓經營者落實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嚴把貨源關;抓嚴禁銷售野生動物肉類及製品,嚴把杜絕野生動物肉製品銷售關。為做好疫情防護工作,桂林市市場監管局杜絕野生動物的銷售、強化農貿市場及超市等市場環境的整治,對全市食品經營市場進行摸底排查,發佈市場經營環節疫情防控警示,明確了農貿市場、商場超市、食品經營店的銷售行為、存儲方式、“索票索證”制度、環境整治方式、出入人員體溫排查等相應防控措施。至今落實“一日一清洗、一週一消毒、一月一休市”制度的市場開辦方共202家,疫情期間市場開辦方完成環境整治工作共2501次。自1月24日以來,全市累計共出動執法人員1.3萬人次,檢查超市2273家,檢查農(集)貿市場2823家,下發督管文書300份,查獲未經檢驗檢疫合格的野生動物蛙類67只、鼠類24只,沒收、放生蛙類67只、鼠類24只。

保障餐飲質量安全,發佈桂林市史上最嚴餐飲監管禁令《關於加強餐飲服務業疫情防控的通知》,加強餐館飯店巡查,保障湖北籍旅客隔離點、密切接觸者隔離點餐飲衛生。嚴把人員健康關、食材溯源關、加工操作關、消毒保潔關和安全配送關,倡導線上下單、“零接觸”配送,禁止提供現場就餐。

保障計量精準服務, 疫情防控期間為醫院、疾控、衛生防預檢定、檢測各類計量儀器433臺件,為機場、高速路口,車站、各縣(區)防控指揮部校準紅外溫測儀244臺,發現11臺不合格。加大宣傳力度為各測溫點和相關單位提供國家校準規範及測溫設備使用注意事項,全市共出動車輛60臺次,出動執法和技術人員226人次,排查和服務醫療衛生,疾控防疫,交通,車站,機場等疫情防控單位80多家。

广西桂林市市场监管局:打好市场“保”卫战

保供應,破解“一罩難求”

為保障口罩、消毒水、護目鏡等防疫物質供應,全力調動資源,架設3條“綠色通道”,有效推動桂林5家防疫物質生產企業迅速轉產擴能。

――強化許可暢通,開通疫情防控產品生產審批綠色通道。緊盯企業申辦信息,對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的申請,第一時間審核處理,並第一時間派出專人跟蹤,“一對一、手把手”進行協助幫扶,讓口罩生產企業桂林德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灌陽芸瀚紡織品有限公司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了營業執照。派出專人跟蹤、協助芸翰公司增加日常防護口罩生產的經營範圍,多次為企業產品研發、控制等提出技術指導,幫助企業生產早日步入正軌。主動聯繫第三方檢測機構,為該企業生產的口罩檢驗做準備。在芸瀚公司口罩試產當天,提前主動介入,組織產品抽檢人員一早到該公司進行抽樣送檢,協助企業儘快正式投產。在得知德誠公司試產的醫用防護口罩樣品在廣西區內對 “密合性”項目無檢測資質時,緊急為其協調,聯繫到廣東省有資質的檢驗所進行檢測。在得知桂林市啄木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對其自主研發的 “手持式測溫儀”進行二類醫療器械註冊申報時碰到困難後,立即告知企業需要準備的材料,提供申報範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並積極與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彙報溝通,為企業申請型式批准證書溝通搭建了快捷通道。

同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德誠公司從“無證”到“持證上崗”,只用了短短半小時,一週前德誠公司口罩生產線投產,日生產量10000只,2月中下旬,其醫用防護口罩(N95材質)亦即將上市。桂林合興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擬投資1500萬元生產醫用護目鏡、醫用口罩、防護面罩等,在市場監管部門的幫助下,現已配備10000平方米潔淨級別車間, 2月16日,第一個護目鏡下線,意味著該公司日產5000個護目鏡的第一線生產線試運行成功。市場監管局與越來越多的“剛需”防疫物資生產企業一起,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桂林速度”!

――強化技術支撐,開通疫情防控產品檢驗檢測綠色通道。桂林市計量、質量、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及時制定針對防護用品生產企業的減免檢驗(檢測)費用以及延期檢測的措施,為企業持續開闢檢定檢測綠色通道,安排專家深入企業指導解決企業產品研發、質量控制等難點。2月15日,當了解到桂林市啄木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紅外額溫儀的關鍵質量控制點使用的黑體輻射源標準裝置還在採購之中時,市場監管局立即協調,市計量所檢測技術人員冒雨,帶著校準紅外溫測儀用的黑體輻射源標準裝置進駐該公司進行幫扶校準,為該公司解決了校測儀器欠缺的燃眉之急,助力桂林企業“紅外額溫計”火速上線。

――強化協調幫扶,開通疫情防控產品“出口轉內用”綠色通道。及時開展政企對接工作,協調相關部門,在符合防疫規定的前提下,對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工作人員優先進行科學的醫學檢測,確保工人儘快就位。發文向上級部門請示對中國化工集團曙光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生產的防疫用隔離服及防護服進行應急檢驗,評價其性能及適用場合,以便快速支持全市防疫工作。瞭解到桂林恆保健康防護公司年初有1000萬付“一次性醫用手套”銷售國外,2月初到達廣州海關,等待通關,遂立即向自治區藥監局彙報,請求協調海關將該批疫情應急物質轉回國內銷售,獲批准後,市場監管局又立即派出質檢人員上門為企業開展醫用手套產品檢測,讓該批“一次性醫用手套”順利“出口轉內用”,為爭取防疫物資供應贏得寶貴時間。

广西桂林市市场监管局:打好市场“保”卫战

保復工,做到多管齊下

企業復工在即,桂林市市場監管局對標施策,一是通過網上辦、預約辦、掌上辦等方式,開展線上行政許可審批服務,截至目前,桂林市共為43家企業辦理營業執照。二是深入食品、工業產品企業組織復工。宣傳總局“十條措施”、廣西市場監管“十六條”新政、桂林市復工導則和市政府十三項措施,督促復工企業嚴格落實人員管理、生產場所管理、進貨查驗、出廠檢驗的制度,確保不發生系統性質量風險。全市共有食品生產企業778家,目前復工114家,復工率14.65%。三是發揮“小個專”作用扶助企業走出困境。“小個專”黨委及時向全市“小個專”黨組織和出資人傳達和解讀防控和復工政策,協助廣大出資人最大限度較少因疫情帶來的損失,引導各“小個專”黨支部協助出資人妥善解決因疫情門店停業,員工待遇發放問題。及時聯繫開展政企對接、銀企對接工作,幫助“小個專”出資人解決因疫情帶來的資金週轉難題。協調桂林郵政儲蓄銀行為企業發放低息貸款,助力企業走出困境,現已準備放款1家、款項金額100萬,確定意向1家,款項金額800萬。

疫情在前,他們向前;疫情再重,崗位不動!桂林市場監管人,將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與桂林市民、企業一同前行,勠力同心,共同戰“疫”!(李娟 潘羽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