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作者 | 貓叔


因為《大明風華》的帶動,我們欣喜地發現,歷史劇似乎正在復甦。

自開播以來,《大明風華》收視率和網絡討論度就不斷攀升,不僅穩居優酷劇集熱榜第一,而且csm全國網、城市網雙網收視持續第一,連續佔領晚間黃金時段收視榜第一,成績斐然。


更重要的是,《大明風華》在創作中保持著一種歷史的膽識、襟抱和恢宏的氣度,摒棄了以往歷史劇的創作套路和模式,拒絕歷史人物臉譜化,歷史故事程式化的過往經驗,而是提供了一種創新性的獨特視覺和敘述文本,為歷史劇乃至國劇的創新性表達,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如今《大明風華》已經收官,現在回頭來看我們會發現,已經很久沒有一部歷史劇,像《大明風華》這樣引人矚目。

網視互聯(ID:wxs360)獨家採訪了《大明風華》製片人、好酷影視CEO姚昱竹,對《大明風華》進行了一次覆盤,也聊了聊歷史劇的現狀與看得見的曙光。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題材創新:無法被定位的《大明風華》


在《大明風華》之前的這幾年,整個行業一直面臨著“只見古裝劇,不見歷史劇”的困境。

在姚昱竹看來,“只見古裝劇,不見歷史劇”會逐漸成為古代題材電視劇的一種常態,因為有大量網絡文學進入影視行業。“網絡文學為了最大化吸引讀者,會降低門檻,架空歷史,加入很多新奇的設定。那麼根據網絡文學改編而成的電視劇,自然也就成了架空劇。一部類型劇集受到追捧,很快就會有大量的同質化產出,所以架空劇受追捧的階段,自然也就會產生‘只見古裝劇,不見歷史劇’的一個行業現狀。”

但是姚昱竹也表示,在調控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其實歷史劇和時下流行的古裝劇也進行了融合,架空劇向歷史劇靠攏,歷史劇向古裝傳奇漸進,大家在題材類型上其實一直是在維新、求變的。

而《大明風華》其實就是維新、求變的結果。《大明風華》在正劇表達之外,和其他類型進行了交叉結合,是古裝劇五種類型模式以外的另一種全新模式。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按照觀眾的分類,古裝劇領域大概分出正劇、傳奇、戲說、架空、穿越等類型,但要用一個定位來定義《大明風華》是很難的。

如果說《大明風華》是女性向劇,但它的男人戲、戰爭戲一樣濃墨重彩;如果說《大明風華》是男性向劇,它又把煙火氣和人情味表達得傳神且細膩。《大明風華》既沒有把嚴肅歷史變成宮廷權謀惡鬥,也沒有變成調笑煽情的花邊趣聞。我們幾乎無法用以往的任何一個歷史劇類型去定位《大明風華》,也無法為這部劇尋找到一個對應劇目,更沒法為《大明風華》貼上某個單一的標籤,因為《大明風華》在歷史劇裡非常少見。

因為“少見”,所以新鮮。正是因為《大明風華》這種類型的劇集稀缺,突破了行業題材同質化的困境,打破了觀眾對歷史劇的刻板印象,所以讓觀眾產生了在類型上的新鮮感,也讓《大明風華》在一眾劇集中極具辨識度。

在姚昱竹看來,“我覺得用怎樣標籤化的稱謂論定它不重要,故事精彩讓觀眾喜歡、愛看、共情了才最重要。”


事實上,在創作之初,因為政策的需要,姚昱竹就拍板調整掉了原本的大女主結構,也摒棄了宮鬥、弱化了權謀等元素。《大明風華》雖然開篇由“靖難之役”切入,但權謀爭鬥的戲份也都被壓縮了,“我們其實是把敘事視角放在家庭生活當中,用接地氣的人間煙火味去沖淡權謀硝煙味。”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以家寫國,用皇族家庭視角打開中國歷史的縱深空間


《大明風華》出現的意義在於,它突破了此前國產歷史劇日益同質化的表達模式,探索了打開歷史文本的另一種方式:以家事講國事,用家庭視角打開中國歷史的縱深空間。

這也讓《大明風華》不僅具有厚重的歷史感,而且並不缺乏思想意蘊和生活氣息。在《大明風華》中,我們看到帝王之家同樣有著普通家庭的喜怒哀樂,朱氏家族的“家長裡短”,記錄著大明王朝的興衰變遷。

姚昱竹告訴網視互聯,在創作初期,整個主創團隊就對這段歷史進行了詳密嚴格的歷史梳理和考證,創作中也有意恢復了九個重要歷史現場:靖難之役、鄭和下西洋、朱棣北征死於榆木川、朱棣秘不發喪、朱高煦樂平造反、喜峰口之戰、土木堡之變、北京保衛戰、奪門之變。這九個歷史現場環環佈局下來,不僅保證了幾代帝王的命運都囊括在裡面,也保證了在歷史大節點上不會遊移偏離。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正是基於“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理念,《大明風華》對明朝歷史上的諸多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都得以藝術表現和形象塑造。但同時也做到了打破歷史幻覺,靠精彩的角色和情節去和當代的觀眾們做情感溝通。

“雖然是歷史劇,但我認為創作過程中的第一要義還是去用情感的真實和人物的豐滿去打動觀眾,完全可丁可卯的歷史真實不會是藝術創作的最高目的。”

確實,歷史劇一方面扮演著傳遞歷史精神的重要角色,因此要尊重歷史,不能篡改史實、張冠李戴,但另一方面歷史劇畢竟不是教科書,藝術創作需要具有虛構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間,否則就成了歷史的附庸。

以家寫國,將歷史人物人性化處理,對皇家親情、人物關係模型進行了創新性的拆解和描繪,《大明風華》的主創團隊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進行創作的。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因為秉承著這樣的創作思路,《大明風華》賦予了朱棣更多的人性,讓他在晚年糾結於曾經的過往,說出“自己是罪人”的臺詞,呈現出了帝王殺伐決斷背後的內在情感,這是把皇帝拉回到人,拉回到家庭的小場景裡,這樣就賦予了人物更多層次和人性,讓角色立體可感起來。


包括朱棣離世的那場戲,“我們拍皇帝駕崩,並沒有拍一圈人在那裡哭啼。而是用了一種如夢似幻的手法,讓朱棣的離去充滿了英雄長存的氣勢和家庭的溫情。先是太子朱高熾在夢中與朱棣相見,再以殘陽如血的畫面送別騎馬遠去的帝王,遠處的天空是明朝的疆域版圖。”這樣的藝術化創新表達,在《大明風華》裡隨處可見。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在姚昱竹看來,創作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所映射和改變,“在製作《大明風華》的時候,我們從籌備期就想要摒棄了一些如今看來可能有些‘過時’的故事框架和人物形象,決定將‘小情小愛’放置在氣勢恢宏的國史層面。”


所以,“重生”之後的《大明風華》已然是一部以宏大視角講述“朝堂之上,國變政亂,有愛亦會步履蹣跚”的古裝歷史大劇。在大部頭的基礎上有面向現代年輕觀眾的劇情,在歷史劇的基礎上進行了靈活多變的延展。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讓“歷史”照進現實


優秀的古裝歷史劇往往帶有歷史批判意識,並自覺承擔傳遞主流文化的使命,它講述歷史,也啟迪當下。《大明風華》便是這樣。

關於孫太后,《明史》上只有392個字的記載,但是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她縱橫數十載。這就要主創團隊在宏闊的歷史視野內,對歷史真實作出巨大的藝術概括,以形成歷史敘事的衝擊力,在錯綜複雜的歷史矛盾中塑造出活生生的藝術形象和歷史內蘊。

談起孫若微這個關鍵性人物,姚昱竹表示,“在眾多朝堂戲注重權謀相爭、鬥贏上位,把得到權勢視為人生最高獎賞的時候,《大明風華》其實是希望去帶觀眾參透權力爭鬥的可笑和荒唐的,而孫若微就是帶領觀眾的那雙眼睛。”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通過孫若微這雙眼睛,我們看到她的勇敢果決,看到她的不畏權貴,看到她為了保護自己認為應該保護的人而義無反顧,也看到了朱氏家族的起起伏伏。更關鍵的是,從她和老皇帝和小太孫相處,我們可以感受到那種平等的態度,從釋放戰俘、化戰為和,也可以看到她對於戰爭的態度。

《大明風華》裡帶出了諸多離愁別緒、國仇家恨,那麼什麼是能夠破題的最終要義?“放下仇恨、與世和解,孫若微代表著繁華浮世之外的透徹” , “除了與世和解之外,就是放下恩怨,與自己講和。”姚昱竹這樣回答。

朱棣去見已成僧人的建文時,臺詞經典,直指人心。而在聽完建文的開導,那一聲“謝謝大師”,放過了建文,也放過了他自己。“包括孫若微,她給自己揹負了太多,也是在那一次與建文的見面後,她才真的懂了和自己講和。這些都是我們在保留人物和時代原有精神的基礎上,希望同樣映射時代價值觀體系,在時代包裹下,與時代共鳴的精神表達尤為重要。”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大明風華》不僅給了“朱家五子”足夠的戲劇空間,後宮女性角色也同樣可圈可點。比如胡善祥,在一個男權社會里,她作為一個後宮女人,卻可以做到不畏男權敢於直起搏殺,同樣具有著很強的現代精神。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正如湖南廣播電視臺副臺長朱皓峰評價的那樣,《大明風華》難得地兼顧了歷史的厚重感與當下的社會性,摒棄了以往的常規視角。以孫若微的視角做串聯,在尊重歷史精神的前提下,用相對輕鬆、日常化的筆觸來展現朱氏家庭的傳奇。不僅讓家國情懷這些宏大的主題、思想組合通過每一個具體的情節和對話,浸潤到受眾的視野和思維裡面去,而且也在劇裡深刻展現出了女性意識。

觀看《大明風華》,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對歷史走向和關鍵歷史事實的尊重,通過真實或合理虛構的細節傳遞歷史精神,傳達人物神韻。在“大事不虛”的前提下,那些看似瑣碎的真實細節蘊藏著飽滿的人性光輝。

正因如此,雖然明朝那段歷史已經過去幾百年,但《大明風華》裡的故事卻並不讓人覺得遙遠,有太多的細節能夠觸動人心,有太多的場景讓人感同身受,歷史劇擁有了穿透歷史、打動人心的力量。畢竟很多事情,古今同理,人性使然。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在過去,古裝歷史劇在影視劇市場上其實並不是很受觀眾“待見”,尤其是年輕觀眾。


但是,《大明風華》的播出,證明年輕人不僅喜歡觀看歷史作品,而且他們正以多元的形態轉換視角,用他們自己的語言,理解、闡釋歷史劇,並賦予其更多的解讀和更寬廣的生命。


《大明風華》在高度還原歷史的前提下加入了適度的情感戲,而且情感並非單指當下市場中主打的愛情元素,也包括國情、家情、兄弟情。於是,“老朱家的大明生活”應運而生,“若基cp”的愛情線、母女親情線都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反響。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時代的包容性成為了《大明風華》與年輕觀眾之間的黏合劑,如果說《大明風華》是一位很好的“傳達者”,那麼觀眾則是能注入新靈魂的“回應者”。

這樣的創新性表達,不僅吸引了一大波歷史劇粉,而且對年輕群體也產生了明顯的集聚效果。因為《大明風華》豐富飽滿的情感表達和一定程度的現實參考意義,讓每個觀眾的社會身份與家庭角色在劇中都可以得到映射,即便是年輕觀眾,也同樣可以引發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我們真的很幸運,要感恩”


《大明風華》從籌備到播出花費了4年時間,經歷了9次送審,兩次撤檔,反反覆覆不斷地修改。

古裝劇能夠做到網臺聯播,確實不易,尤其是在2019年古裝劇普遍受限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它的傳播覆蓋面更廣,受眾抵達率更高,影響力更大。

姚昱竹透露,其實當時一線衛視對《大明風華》都很看好,幾家電視臺都紛紛伸來橄欖枝,但是湖南臺動作更加快,跟版權方優酷也是達成了一致的默契。於是《大明風華》最終選擇了在湖南衛視和優酷平臺播出,

事實證明,《大明風華》確實不負眾望。

《大明風華》上線後,不管在湖南衛視還是優酷平臺,都表現不錯,在優酷是獨播劇熱度冠軍,在湖南衛視是59城、全國網冠軍,即便收官後,豆瓣、知乎等平臺上網友對劇集的自發討論依然源源不斷,形勢熱烈。而且多次佔據微博劇集榜首位,微博話題#大明風華#閱讀數更是高達35億。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不僅如此,很多同行朋友比如於正、汪海林、李星文老師均給予了《大明風華》很高的評價,《人民日報》也發文肯定“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1月7日,在《大明風華》專家研討會上,湖南廣播電視臺副臺長朱皓峰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大明風華》是湖南衛視劇場2019的收官之筆,也是2020的開年首張,對於湖南衛視在2020年的電視劇市場佈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阿里文娛優酷總編輯張麗娜則對《大明風華》的勢能進行了高度評價,“真正的好劇根本不需要迎合,大家都會認可這樣好的內容,而且也會給整個市場一個堅定不移的士氣”。《大明風華》作為內容與平臺同頻共振的優質範本,也將激勵整個行業與市場的持續產出。

“《大明風華》能有現在的成績,我個人來說是滿意的,也是感激的。”談起《大明風華》的播出情況,姚昱竹充滿了欣慰和感激。

“其實我們還有很多的同行,他們跟我們一樣努力地專注地做內容,但是由於市場的變化,還沒有呈現的機會,相比他們,我們真的很幸運,要感恩。”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事實上,《大明風華》的成功,與姚昱竹以及好酷影視一貫的創作理念是分不開的。

不管是之前擔任湖南廣播電視臺節目交易管理中心主任,還是現在擔任好酷影視CEO,姚昱竹一直都秉持著“優質項目求創新,匠心文化鑄精品”的理念,而且與多位業內專業人士達成戰略合作,其中包括金牌編劇、黑馬導演且包攬中國影視最高獎項的張挺,頂尖導演御用美術指導、多次榮獲美術設計最高獎項的趙海,著名影視劇編劇饒俊等。

姚昱竹透露,除了《大明風華》外,好酷影視目前還有多種類型劇集項目在推進開發,比如說以經典神話傳說為藍本的神話冒險故事《哪吒降妖記》;藉助兩位治河名臣靳輔、陳潢的一生,展現了康熙一朝所有關於治河衝突和功績的《天下長河》,這個項目還是國家廣電總局批准的重大題材項目;還有展現當下年輕人戀愛觀、價值觀、婚姻觀的90後年輕夫婦故事《和你在一起才是全世界》;改編自阿里文學熱門同名小說的優酷定製劇《妙手小村醫》,以及芒果TV定製劇、根據豆瓣高分小說《我的妄想症男友》改編的《她和他的戀愛劇本》……

雖然好酷影視成立只有3年,但如今《大明風華》的播出,已經讓我們對這個新公司的後續作品充滿了期待。

讓“歷史”照進現實 | 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尤其在歷史劇遭遇創作瓶頸、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好酷影視願意捨棄過往歷史題材的程式化套路,大膽地用《大明風華》為行業探路,這本身就顯得難能可貴。

在採訪中,姚昱竹一直在強調,“對於我們創作者來說,最重要的是它是不是一部好劇,是不是一部能牽動觀眾的心、能追下去、並能讓觀眾對劇中的人物有所觸動的劇,就像《大明風華》能讓古裝戲透過六百年的時間來打動觀眾,這個東西是我們最最最強調和最最追求的東西。”

觀眾在變得日益成熟和理性,作為創作者也必須推陳出新,這就需要更多像《大明風華》這樣的作品,更多像好酷影視這樣的公司,能夠不被所謂的市場綁架,不被既往的經驗裹挾,勇於嘗試新形式,敢於嘗試新題材,用專業講好故事,用誠意打動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