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原:感謝有你,讓我找回了最好的自己

1899年,26歲的青年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受人之託,要創作一首鋼琴曲。不久後,他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並開始接受心理治療。其間,一條重要的心理暗示,讓他找到了創作的信心,同時也找回了自己。

多年後,一位22歲的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登臺演出時,也選擇了拉赫瑪尼諾夫的這首作品。正是這首曲目讓他贏得了尊重。


盛原:感謝有你,讓我找回了最好的自己

著名鋼琴演奏家盛原


很高興可以和文藝之聲的朋友一起分享我22歲那年演奏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的實況錄音。

這部作品是俄羅斯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年輕時創作的一部作品,可能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背後有一個非常感人、也非常勵志的故事。

<strong>你要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到。

年輕的拉赫瑪尼諾夫當時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構思創作他的第一交響樂,那是非常長的一部作品。但這部交響樂的首演遭到慘敗,樂評非常不好。這件事情使拉赫瑪尼諾夫陷入了抑鬱和自我懷疑,他有好幾年寫不出作品,認為自己沒有才能,從而自暴自棄。

這時,他的家人規勸他,讓他去找一位剛從法國留學回來的名叫達爾的心理醫生,這位心理醫生帶回了一種當時在醫學界剛剛興起的催眠術來進行心理治療。拉赫瑪尼諾夫在經過幾個月的治療之後,從抑鬱中走了出來。

據說,達爾醫生告訴已被催眠的拉赫瑪尼諾夫:你非常有才能,你將創作一部《第二鋼琴協奏曲》,並將用C小調完成,這部作品將震驚世界。

拉赫瑪尼諾夫醒來以後,突然振作起來,充滿信心,他用很快的速度創作了第二鋼琴協奏曲,他也把這部協奏曲獻給了達爾醫生。

這個故事激勵了很多人,當然也包括我。當我們在現實中遭受挫折,只要堅守信念,不懈追求,就可以從挫折中走出來,重新找到最好的自我。不是現實生活給了你好的機會,你才能夠去實現,而是先有了信念,才有可能去找到好的機會。

我在上大三、大四的時候才開始學這部作品,當時我還只是一個在美國的留學生,很窮,需要邊打工邊上學。

初到音樂學院,誰都不認識,當時我的教授米考夫斯基介紹我到後臺去打工,掃地、搬東西,後臺的工頭對我非常不客氣,也可能有一些刁難和歧視,加上我的英語也不太好,交流不夠順暢,所以遭到了很多指責。我當時也有苦說不出,只不過是想把這個活兒努力幹好,能夠掙錢養活自己。

到了大四的時候,我參加了學校的協奏曲比賽,當時得了第一名,獎勵就是可以跟學校的樂隊,還有當時非常知名的指揮家合作我的獲獎作品,當時我演奏的就是《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記得我走到後臺的時候又遇到了工頭,他見到我非常禮貌地跟我說:“盛原先生,下一個曲子該你了,請問你要哪一把鋼琴凳子?”

我去試了試凳子,然後他幫我把凳子抬到舞臺上,當然我也非常禮貌地謝謝他。當時我有一種非常揚眉吐氣的感覺,我覺得人一定要有本領,要有信念,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才能得到自己的尊重。

這個小故事我以前從來沒有跟別人講過,但是我覺得如果拉赫瑪尼諾夫可以經過心理暗示獲得信心,創造出《第二鋼琴協奏曲》,那麼每個人可能也都能夠通過聆聽《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找回自我,找回自信,最終達到最好的自我。

盛原寄語:

這個年過得太安靜,也過得太不平靜。我們遇到巨大的困難、巨大的挑戰,讓人在一開始難以接受,難以應對。但這也許是我們能夠得到的最好的新年禮物:它讓我們反思,讓我們團結,讓我們奮起,讓我們珍惜。

疫情還沒有過去,但我們已經期盼未來的日子,我們一定會通過這次苦難變得更成熟,更強大。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麼?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又一輪朝陽在春風裡等著我們!



《戰疫情:央廣文藝雲課堂》第二期

主講人:盛原


盛原:感謝有你,讓我找回了最好的自己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

“音樂光明行”盲人音樂公益項目的創始人

作為獨奏家與國內外諸多交響樂團合作

已出版發行巴赫、肖邦及柴可夫斯基作品CD10張

被英國《國際鋼琴》雜誌譽為“中國詮釋巴赫的領軍人物”


探尋藝術之美,擴展文化新知,

增加理性思考,感悟生命力量。


特別鳴謝:

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

對本系列節目的大力支持


《戰疫情:央廣文藝雲課堂》

總監製:趙薇 魏勝利 尹亦誠

總策劃:莫曉芳

策劃統籌:王菲 張昊

片花錄製:張潔 小釗 烏丹

片花製作:張昊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