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请对孩子使出“洪荒之爱”

非常时期,请对孩子使出“洪荒之爱”

全民抗疫,

我们都选择宅在家中,

有了更多与孩子相处的时光。

然而,

我们与孩子的心里距离是否拉近了呢?

非常时期,请对孩子使出“洪荒之爱”

吐槽“熊孩子” 请勿“暴力”沟通

“啊,这熊孩子真让我头痛!学校到底什么时候开学啊?他为什么就是不能主动地学习呢?干啥事都要人陪着,怎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我这个娃说了几千遍的话都听不进呢?不听就算了,还要和我顶嘴,真是气死我了!”

一名12岁孩子的家长大吐苦水。

非常时期,请对孩子使出“洪荒之爱”

A家长?B家长?请“对号入座”

相信家里有娃的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拷问和焦虑——自己似乎使出了洪荒之力,可是依旧不能改变孩子的问题和行为。咨询中,看似是孩子学习出现了问题,其实反映的是亲子沟通方式出了问题。不顾及孩子心理特点

(12岁,青春期,小大人),对孩子提出绝对化要求(你应该听我的,你应该自己完成作业),就是“暴力”沟通。

那么,如何建立“孩子好,我也好”的亲子沟通方式呢?请你根据以下场景中的行为“对号入座”,看看你属于A家长,还是B家长?

非常时期,请对孩子使出“洪荒之爱”

否定VS接纳

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眼中看到还是心里看见?

A家长:

“孩子现在青春期了,不听话,还顶嘴!”

B家长:

“孩子处于青春期,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有时这些‘小大人’想法也挺有意思的,要尊重。”

哪位家长的想法更能帮助到孩子呢?

A家长和B家长都看到了孩子在青春期的变化,而A家长是在眼中看到孩子,更多看到的是孩子的问题行为。

而B家长从心里更多看见的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要,认可孩子的“小大人”想法,积极看待孩子的成长变化。

孩子本身没有问题,是我们看待孩子的角度出了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考虑孩子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看见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心理需求,真心积极接纳孩子的变化,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一起探讨孩子能接受的学习策略。不着急催促,不插手指正,适当鼓励支持,孩子会不断带给你惊喜。

陪着VS陪伴

家长需要区分是陪着孩子,还是陪伴孩子?

A家长看着孩子做作业,时不时刷手机看视频,看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开始着急训斥。孩子唉声叹气,花了3小时才勉强完成作业。

B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做喜欢的运动。孩子做作业时,家长把手机关闭,拿起书学习;孩子遇到难题,家长耐心引导,不会的题目一起用手机查找答案,孩子开心地在1小时内高效完成作业。

A家长只做到了“陪着”,只是空间距离上呆在一起,各做各事,心理距离更加遥远,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关注和爱,反而还因为家长在旁边看手机影响了注意力。

B家长做到了高质量的“陪伴”,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积极参与孩子娱乐学习中,共同学习,一起讨论交流,关注与孩子积极的互动和心灵上的沟通,建立起了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赢了VS赢得

在孩子看动画片不写作业时——

A家长:

“你的数学那么差还天天看动画片,赶紧去学习!不听话就不要你!”孩子满脸委屈回到书桌,却无心学习,心理不停骂着“臭妈妈”。

B家长:

“宝贝,你看了二十分钟的电视还没有写作业。你很喜欢动画片里的杰瑞吗?我也觉得很有趣,我们一起讨论这部动画片可以吗?讨论后一起把作业做完,好吗?”

孩子和妈妈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后,开开心心地完成作业。

A家长,就是典型的赢了孩子,高高在上用爱绑架孩子,用严厉态度命令孩子,虽然孩子迫于无奈按照自己期望去学习了,但效果甚微,还输掉了与孩子宝贵的亲子关系。

B家长就是赢得孩子的例子,看似妈妈妥协输了,甚至浪费了部分学习时间,但是B家长接纳孩子爱看动画片的行为,和孩子一起讨论,充分给予自主权利,在感情上赢得了孩子,建立了长久更亲密的亲子关系。这样平和尊重的亲子关系,更能积极唤醒孩子后续出现的正向学习行为。

暴力VS非暴力

家长看到孩子不做作业时,情绪非常愤怒时——

A家长直接发问:

“你怎么又不做作业?你说你学习成绩也不好,也没有特长,没有我们,你以后怎么生活?”

B家长先深呼吸,暂停后再沟通:

“我观察到你在完成数学作业时遇到了困难,我也替你着急,我们一起来找找解题方法,好吗?”

A家长和B家长都对孩子没完成作业的问题行为进行沟通,但是效果相去甚远。

A家长采用的是“暴力”沟通方式,把孩子此时此刻的问题行为延伸到了孩子的未来,就因为孩子目前出现的学习困难全盘否定了孩子,各方面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了孩子自我放弃,后续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家长因此更加焦虑。

B家长采用的是“非暴力”沟通方式,沟通前先缓冲自己情绪,告诉孩子自己观察到的事实行为,不对孩子情绪行为进行评判,达成“你好我也好”的共赢状态。

愿停课隔离期间,我们和孩子的心能走得更近,共同成长!

名词解释

非常时期,请对孩子使出“洪荒之爱”

“非暴力”沟通

包含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可以多练习这样的句式:“我观察到你在……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事实),我感觉到……(感受),我想……(需要),可以……(请求)吗?

(作者系平湖白坭坑小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撰文|罗淑坚

感谢浏览

深圳少年派

在这里,我们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非常时期,请对孩子使出“洪荒之爱”

合作电话:0755-835217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